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构树
中/ 科/ 创 / 构
秉持家国情怀|坚守赤子匠心
《诗经》《山海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及《农书》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于构树的记载,作为功用多样的资源植物,构树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但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功用却鲜为人知。
诗的前一句,用到一个关于“榖树”的典故。
商帝太戊登位七年,有一天都城的朝堂上发生了桑树和榖树合抱生长在一起的怪异现象,一个晚上就长成双手合抱的围度。有人说这是祥瑞,也有人说这预示着灾祸,太戊对此感到害怕,他询问相国伊陟该怎么办,伊陟对这个异像毫不在意,反而劝谏太戊说:“我听说怪异的事物是无法战胜美好的德行的,妖魔鬼怪无法战胜有德行的人,难道是您的政令还有什么缺点吗?您应该努力修整德行啊”。
太戊是个能听从臣子劝谏的君主,他按伊陟之说,修养德行,善待百姓,那棵怪桑树就自己死掉消失了。帝太戊曾在宗庙称赞伊陟,言辞中不把他视为臣子,伊陟推辞不接受,作《原命》,希望太戊能继续发扬祖先的德行。
这就是'榖'的典故。
李时珍解释说,在旧时的楚地,俗称乳汁为“榖”。而构树的枝条折断,会流出白色的、乳汁一般的汁液,所以叫榖树。当然,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诗经》里也称之为“谷桑”,《救荒本草》里称之为“褚桃”,不过现在,一般称之为构树。《中国植物志》里说:
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 Vent),为桑科(Moraceae)构属(Broussonetia)的落叶乔木。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都有分布。构树叶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边缘具粗锯齿,不分裂或3-5裂,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绒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柔荑花序,雌花序球形头状,子房卵圆形,柱头线形。
它也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在一篇名为《向构树致礼》的散文中,作者这样写到:
构树长得快,叶阔肉厚,生长力极强。一棵树被掳光了树叶嫩枝,过不了多久,又会长出新的枝叶来。构树还有一个名字叫谷浆树,听大人讲,构树枝叶含有一种浆,很养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构树成了人们争抢的对象。依稀记得当时办公共大食堂,已经不需要喂猪了,深夜,社员们趁允许在家烧洗脚水的机会,将构树叶偷煮了吃。
构树是雌雄异株的植株,在春天,雄构树会和杨柳树一样长出毛毛虫般的柔荑花序;雌构树呢,则会长出一个个绿色的小球球,这些小球球在后期还会逐渐“吐”出粉色多毛的雌蕊,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粉绒球,十分可爱;而这些粉绒球在受粉、膨胀之后,就会长成红红的果子了。
在原来,很多人会在春天采摘雄构树的花穗,然后拌面蒸一下,或者油炸一下,味道十分好吃。再者,就是构树的果子。构树的果子一般是在6~7月份这段时间成熟,吃起来酸酸甜甜的,不少农村的孩子小时候都有爬到树上摘构桃吃的经历。不过这些果子并不能吃太多,吃多的花可能会对睡眠有些影响。
除了被食用,它还曾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构树树皮纤维洁白,细长而柔软,是做宣纸、丝纺、钞票用纸的好材料,早在蔡伦造纸时期所用原料即为构树,种名“papyrifera”即为造纸之意。纸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书写习惯,让文明得以传承。即使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传统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比如著名的西和麻纸。但随着工业的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历史悠久的传统造纸,也和大多数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压力。而西和麻纸,也只在少数地方还有传承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