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做什么?
眼睛一睁开,手机一闪,微信群里,几乎各种购物群团和小区的物资供应群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没错,这就是从7月27日那天小区封闭之后一天正常正常开启的程序。
昨天小区的居民们早早将前一天订的排骨让小区商店的老板送到了家里,有一户早上拿上排骨就开始红烧,差不多11点,群里晒出了一锅香气似乎要溢出来的红烧排骨。
宅在家里都弄啥呢?朋友就住在隔壁单元,我们却无法相见,微信消息里发来一个表情?突然一下感觉,除了吃喝,盼着出门,追剧也累了,躺着也快散架了,有点无聊了。有人说,这时间长了,人心理要出问题了,社区前两天又赶紧公布了心理咨询师电话,大家有什么需要倾诉的疏导的就打这个电话。
不知道为啥,虽然是宅在家里,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一天发了篇文字,去哪儿,写到最后是回到自己内心。有个朋友看了给我留言,让你宅半年,我看你会不会憋疯。这倒没想过,不过应该也不会。
审视了一下,这近两周的生活,因为居家了,所以,每天会和孩子一起追几集美剧。自己也安排了一些事情,运动,更文,日课感悟,转录老师的讲学文字,煮饭。不过不知道为何,有好多次,有些工作就没法按时按点完成,后来,我就思考了一下,发现稍微闲一点的时候,刷手机点开微信朋友圈频次太高,然后微博视频看的也多。算了一下这个零零散散的时间用了差不多3、4个小时。南怀瑾先生曾讲过,佛说,我们人一呼一吸叫做一念,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 换句话说,我们平常到脑子里的思想不是很多吗?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有多少思想你统计得出来吗?几乎没有办法。不过,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有觉察,及时调整自己,就可以按照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了。
今早特意早起,与单车骑友约了早上7点半的车,一起骑了45分钟,然后开始做早饭。这一段时间,因为机构内部很多事情要协调和处理,起先感觉时间不够用,就想是因为要和家长沟通,要和各个老师确认很多事,所以我的时间不够,后来发现,也不是这个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没有真正的把控好时间,全然专注的投入一件事,而导致感觉很多事,最后没有条理和秩序感。
昨晚和孩子约好,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他要起来读书。7点半总感觉有点早,我就自己骑车了,没想到等我骑完车要洗衣服时,他已经起来开始做数学了。或许,教育本身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特别的说教,每天定时的运动,读书,更文,孩子会跑到书房,站在我身边说,哦呦,老妈,你太棒了。
这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小外甥女高三了,同在一个小区里,三姐又忙着当志愿者给居民们买菜倒垃圾,于是,每天做饭,做的营养一点也纳入了这段时间的考虑,其实,做饭我还是一个小白,不过似乎慢下来,静下来,不是急着做完饭就完了,好像最近做的饭蛮受两个孩子夸奖的。
从宅家之后,每天给单位的同事们一起分享新疆历史知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完成这件事,我就想着在家里的同事们,看到这些知识点,怎么让他们愿意看,如何让知识点更加丰富有趣,再额外加一些关注每个人内心触碰到影响他们生命的一些点,带着大家一起很好的度过一天,所以,有了这些出发点,似乎做的事情也变得生动起来,每一天每件事都成了创作的舞台,这让我也期待每一天,即便是隔着屏幕,也希望释放给每个人希望和光。
当我意识到自己站在每天要做的事前端时,突然发现,我是引领者,而不是参与者,不是被这些事被动的托着搅乱一天生活的人。
而且前段时间,稍微懈怠偷懒,就无法完成当天的任务,然后晚上看着孩子期盼的眼神,再陪他一起看几集美剧,基本上就到了凌晨一两点,所以,如果心懒,不能把自己清晰地搁置在一天的起始,很容易辜负,辜负的有可能是他人,还有可能是家人,但是最难过的是辜负了自己的一段岁月。
可能做不到像牛顿当年疫情躲在乡下两年发现了牛三定律的高度,但是这一段特别的日子,总是可以给自己,甚至给孩子留下些什么,留下一些激励他们今后人生的东西,留下温暖他们内心的东西,总之,我们的人生不要虚度。
这不是鸡汤,只是这段时间宅家的一点真实感受。
图片来自于阿莫莎微博,感谢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