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对话 | 政府和企业对贯标服务机构有哪些需求?
编者按
10月16日,由点亮智库&中信联联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工作推进会在江苏苏州圆满召开。在压轴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创新升级版贯标推进举措,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林锦斌、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秘书长徐泰伟、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分别从贯标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对贯标服务机构提出了反馈和建议。
“第三方赋能,是相当高的要求”
在推进升级版贯标过程中,第三方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提供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作为企业方的代表,林锦斌指出,一家企业要做好两化融合,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紧密结合是不能分开的。
比如南钢与点亮智库&中信联一直交流非常紧密,在数字化转型应用理论的落地、具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到底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点亮智库&中信联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再比如这次升级版贯标,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对南钢也进行了许多贴身的指导和帮扶。“从企业来说,特别是南钢这种有贯标领先追求的企业来说,首先从结果上看,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第三方的机构的指引关爱和服务。”
另一方面,他认为,第三方的人才和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赋能是可行的。尤其是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很难从内部成长出具有前瞻性规划能力的数字化转型人才。
林锦斌提出,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架构设计时,要站在未来看明天,围绕公司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做规划,要保证整个投资是有效的,并且是高效的,不能走弯路和回头路。这是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第三方赋能机构来说。他指出,这就要求第三方赋能机构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往未来看,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现在,还要知道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的演进和规划,并且能够在企业的业务规划基础上,去设定和规划数字化的架构和演进路径。
另一方面,南钢也是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的成员。林锦斌认为,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将优秀企业汇集在一起,分享行业以及领域内的标杆,了解圈子里的天花板和成长空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搭平台建生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徐泰伟则站在行业协会角度,从第三方视角分析了怎么建立一个不同角度,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共同协作,共创创新工作体系。
他介绍,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成立比较早,政策支持、采信也比较好,所以走的路和其他省份不一样,是搭平台建生态的方式。
从架构层面,首先把供给侧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联盟,现在已有上百家的成员单位。需求侧则配合江苏省13个板块,线上成立了重点企业微信群,线下在7个重点区县建立了代表机构进行重点服务。在行业层面,把江苏省13大产业集群梳理了8个,将头部企业整合在一起,围绕共性需求推进。
架构建立之后,就是做好整合对接,打造出很多“制造+”的系列产品,包括线上微课堂、线下宣贯,从区县行到乡镇行逐渐下沉。
在人才培训层面上,组织了内审员培训和专家团一对一上门服务。此外,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还是省内首个针对贯标发布详细白皮书的社会组织。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配合省工信厅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试点,第一批562家,即将启动的第二批企业预计数量更多,全年启动贯标企业可能将突破数千家。
下一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将紧密配合各地工信部门,发动服务机构、诊断机构、评定机构,继续有效推动两化融合升级版贯标,助力江苏省企业数字化转型。
“贯标服务机构首先要做好3句话”
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则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上海市选择第三方贯标服务机构进行支持的3条标准,也就是3句话:
第一句话是懂得讲“人话”。现在搞工业的人和搞信息化的人两种“语言不通”,两化融合过程中最缺的就是“翻译”和“桥梁”人才,所以贯标服务机构首先要善于讲“人话”。
第二句话是善于发掘真需求。贯标服务机构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企业的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如果离开这个宗旨,就变成了旁门左道,走入魔道。真需求对应的是企业的真体验,现在很多都是假需求,伪需求。
第三句话是专注一个行业。经济转型进入深水期,未来贯标服务机构一定要专注在一个行业,成为比服务对象还要懂这个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