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十二、动物园的故事
人这一辈子,如果从事的工作恰好是自己的爱好,那真是太幸福了。当年韩信跟着项羽做侍卫,一干就是四年,最终把韩信憋屈的离职奔汉。虽然韩信练剑,但是他的爱好真不是当个剑客。
其实在汉朝,还有个比韩信更憋屈的人,这个人是南阳人张释之。张释之在家行四,他二哥是个富豪,所张释之长久以来都跟着二哥过富贵生活。不过张释之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有钱不挥霍,而是用在了学习上。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士大夫阶层都讲究个文武双全,个个都是知行合一。孔夫子讲究的是学六艺,其中就包括武功和开车。汉初这些文人士大夫,搁战场上都是好手。比如曹参、张苍、张耳等这些汉初英雄,那都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韬武略全面发展。可惜的是士大夫阶层的这个精神面貌,宋以后在中国就剩下文了,在日本只剩下了武。
张释之就是个文武全才,尤其精通律法。然后问题就来了,老话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汉初的时候没有科举、没有孝廉、没有成体系的察举、征辟制度,官员的选拔,基本上是普遍实行世卿世禄制度。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精英治国。他爸爸是官,那他一定是个精英。也就是说,张释之倒是想货与帝王家,必须得有当官的推荐。
张释之经过自我审视,发现自己有三大特长可以加以运用。第一,哥哥有钱;第二,精通律法;第三,武功高强。实在不行,花钱吧。
也不知道张释之走了谁的门路,反正花了不少钱,终于打动了朝中某位大员,得到了当官的机会。人事部门得问问啊,小张,你学什么专业的?张释之说了,他主修法律专业,选修过武功,取得过骑马驾驶证。
人事部门一看这履历,干脆根据张释之的特点,给他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吧。宫里缺个骑兵,张释之就这么光荣的当了一名骑郎。那为什么不让张释之做法律工作?那是因为当时是吕雉执政时期,对于廷尉这个职位,吕雉握的死死的,绝不让外人染指。汉高帝末年的时候,吕雉的心腹王恬就是廷尉,他说杀彭越,刘邦都不能反驳。刘邦下令把萧何下狱,廷尉坚决不迫害萧何。好不容易熬到了诸吕覆灭,汉文帝却提拔了李斯的学生吴公做廷尉。吴公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师出名门,名声又好,风头正劲。司法部门的官员,早就被吴公精简过,没有多余的位置。张释之很难挤进去。再一个,当年会骑马相当于今天会开挖掘机,属于专业技术人才。就这样,法律专家张释之,当了十年的骑郎。
其实这是不正常的,因为骑郎这个职位跟普通的骑兵是不一样的,这是个镀金的职位。很多人在郎官这个位置上待几年,要么到外地当地方官,要么升任将军。在当时很多官员都是从做郎开始入仕,一步步熬上来。别管文朗还是武郎,都是官员升迁的重要途径。张释之这个骑郎,又属于郎官中的技术兵种,归骑郎中将管。理论上十年的时间,足够张释之外放个将军了,然而并没有。张释之倒霉就倒霉在没学过相声,一肚子能耐,说不出来。
明明是卧龙、凤雏之才,却因为嘴笨,一直被上级领导看作是典韦、许褚之属。最关键的是张释之还真没有典韦、许褚那个本事,所以他被当成最没前途那类人,这才十年不得升迁。张释之这些年就结交了一个朋友,那就是因为站错队而不得重用的袁盎,袁盎自身难保,也帮不上张释之的忙。
十年了,吴公都当廷尉了,而且吴公还是个很厉害的廷尉。吴公的学生贾谊,二十来岁也任职中央,张释之越想越悲催,这些年的工资都没挣够买官花的钱,还得月月找二哥要生活费。张释之用十年的时间,花了大量金钱,买了一个失败。放今天这浮躁的社会,能把人逼得跳楼。
张释之其实也临近崩溃,一怒之下决定,老子不干了!
张释之打算撂挑子不干,却牵动着另外一个人的心,此人就是刚刚名声鹊起的袁盎。汉文帝三年,正是袁盎春风得意的时候。袁盎混出来了,就不能忘了老朋友。袁盎上奏汉文帝,说张释之是个大才,可以给皇上当个秘书。汉文帝给袁盎面子,叫来袁盎面试一下。袁盎兴奋的无以复加,于是他准备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演讲稿,就差个PPT了,张释之要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演讲,去打动汉文帝。
皇宫里,汉文帝正襟危坐,让张释之开讲。
“我们先从宇宙的起源说起······”
“别扯犊子,说点地球上的事。”
张释之刚一张嘴,就被汉文帝拦住了。高谈阔论听的够够的了,汉文帝就想听点现实的。张释之改了个风格,开始跟汉文帝聊一些家常琐事。比如说听家里老人讲,过去在秦朝反动派统治时期,老家收的粮食,得拿出三分之二给朝廷交税。剩下的三分之一不够吃,所以第二年老乡们种粮食,得在成熟之前偷偷把没成熟的粮食先收割一部分藏起来,要不然得饿死。
说来也巧,前朝那会儿国土面积比现在大,人口比现在多,税收是收三税二。而今天虽然国土面积小,人后也少了很多,税收还是三十税一,居然国库比秦朝充盈,这多神奇。
汉文帝一听,这有意思啊,你说说为什么税收少了,国库却充盈了。张释之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力陈朝廷的伟大政策和老百姓家吃喝拉撒的关系。汉文帝觉得有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就得把事情往浅了说。
汉文帝收了这个秘书,封之为谒者仆射。张释之一步登天,成为了仅次于九卿的皇帝秘书长,自此有了常伴君王的权利。而张释之也明白了,汉文帝是个接地气的皇帝,不是那那爱听高谈阔论的人,这下可以做朋友了。俗话说,遇到知音谈几句,不遇知音枉费舌尖。张释之这个不爱说话的人,遇到了汉文帝,那就是遇到知音了。
没多久,张释之陪着汉文帝去上林苑皇家动物园去参观老虎,由动物园园长上林尉亲切接待。汉文帝饶有兴致的观摩了动物园,关切问有没有人逃票翻墙进来。后来发现绝对没有人逃票进来,因为上林苑压根不卖票。汉文帝问上林尉,老虎一天吃多少肉啊?一天睡几个小时啊?上林尉目瞪口呆,汗流浃背。你想啊,上林尉是园长,负责全园的各项工作。具体到老虎的日常生活,都是饲养员负责啊。正如当年陈平所言,司法问廷尉,钱粮问治栗内史,丞相不负责具体业务。上林尉回答不上来,又没有陈平那样的好口才,只能汗流浃本,举止失措。
这时候,老虎园的饲养员出来侃侃而谈,连老虎几点撒欢,几点沉默都知道的很清楚。汉文帝大悦,说这个饲养员才是当官的料,应该让他当上林尉。
汉文帝这番话,刺痛了张释之的心。他最烦的就是这种小嘴巴巴巴巨能说的这种,最同情的就是上林尉这样的老实人。眼下,张释之要为上林尉说几句话,其实,他是在为自己说话。
张释之问汉文帝,如何评价周勃。截止到汉文帝三年,周勃依然是那个领袖级别的人物。拥有反秦、抗楚、战臧荼、斩韩王信、平陈豨、灭诸吕等等大功,论履历,周勃是当时的第一人。这时候汉文帝不能说周勃不好,所以评价周勃为“长者”,意思是德高望重之人。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如何评价?张相如是刘邦身边的老人,一直战功卓著,尤其是在平定陈豨的叛乱中,司马迁评价其“有大功”。而且这个人从来都很低调,所以汉文帝对张相如的评价也是“长者”。
这可让张释之逮着理了,他说周勃和张相如都是长者,他俩在朝堂议论大事时长因为嘴笨而说不出话来。如今上林尉也是这样,而这个饲养员虽然侃侃而谈,也就是玩嘴而已,没什么真才实学,怎么能用他取代上林尉呢?秦朝就爱用这些能白话的,这帮人歌功颂德无敌,真话一句不敢说,反正秦朝就是用这些人才灭亡的。今天皇上因为口才而重用饲养员,明天士大夫们就扔了圣贤之书去练绕口令。咱又不是德云社,治国要好口才有什么用?
张释之这话有道理吗?很难说。因为汉文帝证明不了口才好的一定强,张释之也证明不了口才好的一定是坏人啊。但是张释之说话的时候很激动,气势上完全感染了汉文帝。作为一个习惯性虚心纳谏的皇帝,汉文帝当场说张释之说得对,那边饲养员跪地下等着谢恩呢,这头皇上起驾回宫了。
且不言上林尉如何捏了一把汗,也不提饲养员回去怎么骂街。重点是汉文帝破格把张释之请上龙辇,让司机慢慢开车,汉文帝虚心的请张释之好好说说这个口才误国是个什么概念,刚才情绪太激动,没太听明白。
张释之刚才是激情发言,如今真要好好说的时候,张释之也没词啊。他讲了一道秦朝是如何重用好口才而误国的肺腑之言,虽然言之凿凿,态度诚恳,汉文帝这才醒过味来,刚才被张释之给唬住了,合着他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口才好的误国,这完全是没道理。
汉文帝生气啊,但是已经把张释之请到车上来了,面子还是要的。所以,当车架到了未央宫之后,汉文帝也态度诚恳的宣布张释之说的太有道理了,为了表彰张释之,请张释之当公车令。
我见过很多人讲解这段史料的时候,都说张释之仗义执言,汉文帝虚心纳谏,最后汉文帝给张释之升官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张释之以前是谒者仆射,也就是皇帝身边的秘书长,年俸一千石。公车令是皇宫司机班班长,年俸六百石,除了管车之外,还管宫里的司马门,干的其实是物业的活。
汉文帝扬长而去,剩下一脸蒙圈的张释之上任司马门。不是说我说的好吗?怎么给降职了?皇上,你够狠!你等着!
得,张释之也生气了。
换别的朝代,估计皇上得找个借口干掉张释之。但是这次事件,别说皇上找张释之麻烦了,张释之居然还憋着找皇帝的晦气。最后,居然还是太后出面讲了情面,张释之才原谅了汉文帝。这千古奇闻到底是怎么回事?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