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少见“黑蜀黍式”射击法?戚继光:大明朝时就玩烂了

中国在火器研发和使用的历史可以说是一言难尽,一方面我们在研发上走了弯路,造成了近现代的落后;另一方面因为火器使用经验丰富,早在明朝就普及了“三点一线”射击方法,可不是现在那些举着AK把火器当音箱的族群。

在英国人用长弓手教训法国骑士时,明朝就已经生产出了10万以上的火器,热兵器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十。明军用火绳枪和海盗PK时,英国人还在因为是否使用火绳枪争论不休,他们要到1596年才装备火绳枪。所以在火器的使用方法上,明朝可不落后,有很多成功范例。

在火力投射技能上,明军火器使用人员早就普及了可以轮流发射、轮流装填的技能。在火力轮流射击上流派还不少,俞大猷自己就创造出了两种经典战术——三叠势和夺前蛟势。三叠势的操作是:一纵队十五人,分为前、中、后三伍,每伍五人;每伍两排,第一排为二人,第二排为三人;开战时每伍的第一、二排一起发射,进行轮番射击和肉搏进攻。夺前蛟势则让士兵按照一纵队五人进行组合,一 字排列。第一人射击后,第二、三、四、五人向前射击,这种战术和清军鲍超的战法类似,好处是可以在轮番射击的同时进攻敌人。明军还有火器投射战术还 OK有“连环枪式”,三个六人小组前后重叠而成;每六个人小组向敌纵列为两行,每行三人;每并列的两人为一伍;战斗时,前一伍取卧姿,第二伍取跪姿,第三伍取立姿,全组三伍轮流射击,形成连绵不断的火力。

明军还强调火力齐射,以喇叭天鹅声为射击信号,喇叭天鹅声起才是子弹纷飞的时刻,如果有谁胆敢先开枪,戚继光等人的做法就是立刻斩首(“今遇贼来,不论远近,只听军中放铳一个,吹天鹅声,就要铳手放铳,照依操持之法,轮班点放,看准打贼。若贼成宗来,每人只指定贼宗当中一贼打,不奉军中铳响,不吹天鹅声便是贼进营里来,也不许放铳。先放铳者,便一铳打死二贼,亦不准”),明军一方的喇叭天鹅声在对手看来就是死亡奏鸣曲。戚继光老师还特别讨厌手下士兵把枪支举的过高,打出黑蜀黍范的火枪手也要立刻被砍(故意高放、低放、歪放,畏惧、颤摇、后顾者斩首)。

在具体射击技术上,明军也早就普及了“三点一线”射击法。戚继光就总结出了:“目照之法,铳上后有一星,目上有一星,以目对后星,以后星对前星,以前星对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中” ,在军中大力推广。

在火器和冷兵器配合上,明军也有“一人遇险,八人共救”的战术原则,对不同的火器使用者也有不同的素质要求。16世纪的明军部分军队火器使用上非常先进,不算落后。也正是因为有这个传统,中国军队也只有在晚清和北洋时期有对天放枪的零星“高光时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