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 王景涛
啤 酒
王景涛
记得刚入伍时,我从未喝过啤酒,有次上街,一位从城里入伍来的战友硬买了瓶啤酒让我喝,我喝了两口,感觉味道怪怪的,直接吐在了地上坚决不喝了。
1983年,我参加部队预提机要干部业务培训学习,我们的队长兼教员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甘肃人,他对我们很关爱。节假日,总喜欢自掏腰包,在他的宿舍做许多菜,把我们8名学员全叫过去,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厨艺。欢度节假日,以解我们的思乡之情。
中国人说到吃,必然离不开喝,吃吃喝喝,吃喝不分家呀。所以,队长每次都会买上几瓶啤酒,给我们每人倒上一两杯,多了也不让喝也没有。吃喝完后,他便领着我们沿五一路向北,一直走到五一俱乐部湟水河畔,再沿湟水河岸向东一直边走边玩到西宁火车站,然后,沿建国路、七一路回到集训队。
由于每个节日几乎都是这样过的,慢慢的我竟喜欢上了啤酒的味道,经常会在心里盼着周末与节日,这样,队长就会又请我们吃菜喝啤酒。
一天中午,一位战友悄悄问我想喝啤酒不,我说很想,他说跟我走。我跟着他到了队长的房间,他说老部队有人给他带了东西,他要去取一下,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回来,不耽误上课,并提出让我陪他去。队长看了看我俩说:“你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必须回来。”
出了营区大门,我跟着他顺着七一路向西狂奔,没有二十分钟,就跑到了西宁宾馆大门东侧一小店前。
战友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看,这是什么?”
我一回头,天啦,这是:青海光明啤酒厂西宁销售门市部。旁边一块黑板上写着:罐装散啤酒,一碗一毛五分钱,黑板下面并排摆着三个大黑粗瓷碗。
战友告诉我,今天他请客,下次我请,今天一人三碗,回去后不能告诉任何人。
我俩几乎都是一口气喝完了三碗,完了后又跑回了集训队。
知道了这个地方,有时和这位战友来,有时我也一个人偷偷来。慢慢的和卖啤酒的姑娘熟了,每次我们都会和她先套套近乎,东西南北胡谝一会,等她高兴了我们就说“多倒一碗呗,反正又没人看着你”,只要周围没有其它顾客,她每次都会给我们多倒些,五毛钱我们基本上可以喝上四碗。
喝啤酒的毛病就此养成了,特别是到了夏天,啤酒成了我的必须。说来也怪。结婚后,我的小家旁有家小百货商店,也卖罐装青海光明牌装散啤酒,八镑的热水瓶,一瓶3元。那时生活条件虽然一般,但每天晚上媳妇都要给我做几个菜,然后给我打一热水瓶啤酒,我一个人,基本上一两个小时内吃光喝净,小日子清贫,但却过的很爽很过瘾。
那时的青海光明牌啤酒质量口感都特别好,也占据着几乎青海所有啤酒市场的份额,我也是只喝光明,其它的一概不喝。有次亲友聚会,三十岁不到的我,一时二劲上涌,竟一场喝了二十二瓶,喝完后,还吃了三十多个饺子,带着媳妇儿子挡了个“招手停”很潇洒的回了家。后来,不知为什么光明啤酒喝着喝着就没了,听说是国企改革,他娘的,原来国企改革就是让老百姓喜欢的地方名牌永远消失呀,搞不懂弱智们的改革究竟是什么意思。
光明没了,在西宁只能喝黄河牌啤酒了,黄河啤酒喝了两年多,又看不见了,满大街换成了青岛、雪花与哈尔滨等。但是,无论广告怎么吹,我都喝不出光明牌啤酒的那个爽了。
如今,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对啤酒的热情早就消褪了。但是,炎炎夏日,还会喝上一两瓶,什么崂山,什么纯生,什么燕京,什么德国的,什么捷克的,等等,总感到与我青春岁月中的“光明”差的很远很远。
作者简介:王景涛,1963年12月生,原籍陕西乾县新阳人,1981年入伍,2008年12月退役,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宣传组织工作,有一百余篇作品被刊用,多次获奖,现定居西安。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