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物种说】今日--长吻镊口鱼(Longnose Butterflyfish)
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
(总第1384篇)
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蝴蝶鱼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蝴蝶鱼科 Chaetodontidae
属:镊口鱼属 Forcipiger
种:长吻镊口鱼 F. longirostris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长吻镊口鱼(拼音:cháng wěn niè kǒu yú)
英文名:Longnose Butterflyfish
学名:Forcipiger longirostris (Broussonet, 1782)
镊口鱼,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09)列为:无危(LC)
命名者:Broussonet, 1782
栖息深度:1 - 25公尺
有毒鱼类:否
科中文名:蝴蝶鱼科
▲郑义郎2007-03-31绘制手绘图
经济性:否
科号科名: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鱼类:否
最大体长:22 cm
观赏鱼类:是
其他中文名:火箭蝶、黄火箭、镊口鱼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我国台湾分布:东部、南部、绿岛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
模式种产地:社会群岛和夏威夷群岛
同种异名:Chaetodon longirostris, Chelmo longirostris, Forcipiger cyrano, Forcipiger inornatus, Prognathodes longirostris。
▲鱼类生态与演化研究室 拍摄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长吻镊口鱼体极为侧扁而高,略呈卵圆形或菱形。体高约为其之1.1-1.5倍。吻部突出延长呈管状,头部上半端,从鳃盖角缘尖锐,向前为黑色,下颌和喉部及腹部为银白色,体色鲜黄。体被小鳞片,侧线完全,达尾鳍基部,高弧形。
自眼下缘及背鳍基部及胸鳍基部之头背部黑褐色,吻部上缘亦为黑褐色,胸部有7-9列黑褐色斜向斑纹,背、腹及臀鳍黄色,胸鳍及尾鳍淡色。背鳍和臀鳍的后缘为浅蓝色,臀鳍软条部后上有一眼班。背鳍硬棘10至11枚、背鳍软条24至28枚;臀鳍上硬棘3枚、软条17至20枚。体长可达22公分。
罕见的是,长吻镊口鱼也有全黑色的体色或者鱼体的黄色部分可能是棕色的。
长吻镊口鱼外观与👉黄镊口鱼几乎一模一样,除口鼻长度外,黄镊口鱼背鳍硬棘数量更多,外形更接近方形;长吻镊口鱼外形更圆润,略呈卵形。主要的区别在于头部,长吻镊口鱼的胸部有黑色斑点,鳃盖边缘接近平直,同时面部黑色区域完全覆盖眼睛,眼睛为全黑(死后虹膜的黑色会褪去),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大部分重叠。
栖所生态 Ecology
长吻镊口鱼主要栖息于珊瑚丰富的潟湖和面向开阔公海的珊瑚礁区,水深1至25米。单独或小群生活。
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
长吻镊口鱼栖常成对出现。是昼伏夜出的杂食性动物,喜欢在珊瑚之间和礁缝中吸取小型无脊椎动物,主要是挠足类和甲壳类,也吃棘皮动物如海胆的管脚,为了捕食而特化出了细长的尖嘴,通过快速扩张下颌部将小虾吸入口中。晚上在礁洞中休息。
长吻镊口鱼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有时也单独活动,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会巡视领地范围内的珊瑚礁,通过身体的不同动作发出声音来宣示自己的领地范围,并以此来进行社会交流,声学行为是它们主要的交流方式,因此它们很少会发生正面冲突或者直接攻击。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长吻镊口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东非洲,东至夏威夷、马贵斯群岛(Marquesan Is.)及皮特康群岛(Ritcairn Is.),北至小笠原群岛,南至新克勒多尼亚群岛。包括留尼汪、科摩罗、也门、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中国南海、东海、台湾南部及东部海域可见其踪迹、日本、越南、新几内亚、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诺鲁、纽埃、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东加、萨摩亚群岛等海域。
保护状况 Conservation status
长吻镊口鱼在摩尔雷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丰度出现局部下降,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与珊瑚损失有关。鉴于其广泛的分布范围,它被列为最不关注的物种。需要进行研究,以确定是否依赖活珊瑚。
长吻镊口鱼一般不常见。1980年在摩尔雷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珊瑚风化损失后,记录到长吻镊口鱼的丰度也随之下降(下降50%),23年后到2003年种群都还没有恢复。观察到该物种的丰度下降后,但不知道为什么长吻镊口鱼会对珊瑚敏感。目前该物种没有其他威胁,也很少通过水族馆贸易出口。
知识 Knowledge
建议水族箱尺寸:8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1-27℃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主要捕食珊瑚上和岩礁石缝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甲壳类、挠足类和蠕虫等
最大体长:22厘米
生活水深:2-208米
在大水体的岩礁珊瑚缸或者温和鱼类的纯鱼缸中能较好的适应,最好提供足够的活石造景供其躲藏和啄食。但是由于其嘴更长更小,且食谱更窄,因此相比于黄镊口鱼要难开口,当其接受人工喂食以后应每天投喂多次,通常不会伤害大多数观赏的大水螅体石珊瑚(LPS)、小水螅体石珊瑚(SPS)和软珊瑚,但是会啃食管虫和蠕虫挠足类。
购买时应注意鱼体表无外伤且呼吸频率正常、游动活泼,不管是体表损伤还是脏器损伤,在鱼缸内都难以恢复,其长嘴极容易在运输或饲养中损伤,而一旦嘴部受伤它们就会拒绝进食,因其身体极扁难以储存能量,不进食的个体支撑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死去。饲养一条的最小水体是350升,需要水质优良稳定运行的成熟水族缸,难以长期饲养。
长吻镊口鱼与👉黄镊口鱼,以拥有夏威夷语中最长的名字而闻名:“Lauwiliwilinukunukuʻoiʻoi”,或 "long-snouted (sharp-beaked) fish shaped like a wiliwili leaf(形状像wiliwili叶子的长嘴鱼)"。当詹姆斯-库克船长(英国探险家,实现了新西兰的首次环球航海)收集到一条长吻镊口鱼标本时,它是第一条获得科学名称的夏威夷鱼(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中)。
渔业利用 Fishing
以潜水方式捕捉。为高价值的观赏性鱼类,不供食用。罕见之种。
长吻镊口鱼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Forcipiger longirostr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longnose butterflyfish or big longnose butterflyfish, is a species of butterflyfish found on coral reefs throughout the tropical waters of the Indo-Pacific. Even with its distinctive, point-like long nose, the longnose butterflyfish still can easily be confused with its more common cousin F. flavissimus. Both species may be kept in aquariums.
(物种利用仅代表资料方学术记录,不代表我方立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给种群多一份保护,给自己也多一份保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