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凉,聊聊读书的故事

生活是一本大书,而父母是孩子阅读到的第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了太久,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早上,正上幼儿园的孩子突然问爸爸:“爸爸,你觉得你为什么活着?”

爸爸被孩子问得一头雾水,立即反问道:“那你为什么而活着呀?”

“我为玩活着呀!那你呢?”爸爸在心里盘想了好久,也没想出答案,只好问孩子:“那你觉得爸爸为什么活着?”

孩子头也没抬,管自己穿好鞋子,“你为我活着呀!你看,早上你送我上学,为我买早餐,然后替我赚更多的钱,下午再来接我回家。”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心灵世界的“印记”,成为孩子阅读生活这本大书的“注脚”。你看待世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反应以及对孩子的心态,都将影响着孩子看待、对待、应对世界的“状态”。

世间之书,可分三类。其一用才情与性情写作,其二用责任与思想写作,其三用生命与践行写作。第一类书写的人轻松,读的人也愉快;第二类书写的人辛苦,读的人也辛苦;第三类书不是你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得看你的生命遭遇给不给你写的契机,得看你的胸怀境界是否担当得起这份生命给予,还得看你的语言文字能否承载得起这份生命之重与人间悲苦。

读第一类书可养性情,读第二类书可促思考,读第三类书可增智慧。第一类书好读,第二类书耐读,第三类书难读。打个不打恰当的比方,好读的书如同好吃的点心,耐读的书如同粗粮,难读的书如同良药。

读书,其实读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你内心装着什么,你才能看到什么。

读书,读的是作者的人生遭遇,读的是作者的人生思考,读的是作者的人文关怀。

读书,读的也是自己的人生遭遇,读的也是自己的人生思考,读的也是自己的人文关怀。

怎么读书?千人有千法,但有一法是相通的,那就是不要丢弃自己的思考。假如只论看书的数量,人是永远比不过书架和电脑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汲取书中的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思考当下的生活。从“书”中读出“人”的思想、精神;然后从“书”中的“人”想到身边的“人”,最终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活”。

好的审美趣味以及对文字的敏感都是需要“时间的作用”的。亦如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检验”一样。浸润、熏陶、洗染、发现,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涵咏,慢慢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