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解读

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了解“花鸟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禽兽和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而且不是为了画而画,不是照抄自然,而是抓住动植物的某些特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明代的朱耷,他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落寞苍凉,表现出内心深深的忧伤和家国之痛。

所以古人常说“一花一鸟总关情”,意思就是借助画或写花鸟虫兽,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抒情”。

《白鹭》就充分体现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二、课文梳理

1.文章关键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关键词:精巧、诗

诗的特点:短小精炼、优美押韵、富有想象力。

2.课文结构:

精巧(2-5):身段的大小(3)、色素的搭配(4-5)

诗(6-10):青田独钓(6)、清晨望哨(7)、黄昏低飞(8)、不是歌(9-10)

3.了解白鹭的“精巧”。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了“适宜”,那怎样才叫适宜?联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自然段写了身段的大小很适宜,第五自然段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第三自然段在写身段大小时,用了对比的方法,作者把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做对比,突出了白鹭的身段大小很适宜,表现了白鹭无与伦比的精巧之美。

第五自然段在描写白鹭色素的配合时,用排比式短语,描述了白鹭的蓑毛、结构、长喙、脚,其中作者对白鹭的评价很有意思:“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这里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句子的意思:白鹭再增加一分就长了,再减少一分就短了,再素一点就太白了,再青一点九太黑了。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恰到好处”,这就是“适宜”。

战国时期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郭沫若先生借用宋玉写美女的句子,来描写白鹭的精巧之美,简直太妙了。

4.学习6-11段。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怪不得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但白鹭不仅仅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是鲜活的生命,仅有好看的静态的外形,是不足以见出生命的美和诗意的,生命的美和诗意更体现在生活的各种姿态中。接着,郭沫若选取了三个特写镜头,用诗意的文字展现了白鹭生意盎然的生命形象。课文的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表现了不同的场景。

第六自然段画面:水田钓鱼、青田独钓、青田里的钓者

第七自然段画面:悠然独立、清晨望哨、枝头闲立

第八自然段画面:白鹭低飞、黄昏低飞、清澄之美

每一种形象,或静或动,或飞或落,经作者意境化的简练笔墨点化,自然朴素的诗意和真切纯然的喜爱之情就经由文字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这三幅画面充满着诗情,走进这三幅画面就像走进了一首充满韵味的诗,怪不得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再次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尤其,“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将白鹭的形象又提升到了新的审美境界——“骨子里”的诗,是真正的生命之诗、精神之诗。作为诗人的郭沫若,喜爱白鹭,赞美白鹭,“爱我所爱”,爱的赞的,不仅是白鹭外在的美,更是作者所感受的内在之美——在平常的、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诗意,活出从容;在“小树的绝顶”,站出淡然,站出悠然。

诗有“短小精炼、优美押韵、富有想象力”的特点,而这些白鹭都具有,所以作者赞美白鹭就是一首诗。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也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升华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读者对白鹭的美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5.关于白鹭的诗歌。

白鹭还是纯洁与高尚的象征,古代诗人经常在诗歌里写到白鹭,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隐隐夏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小结。

借物抒情:借助画(写)花鸟虫兽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郭沫若:借白鹭抒发了自己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语文老师一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