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传——我当初为何要投降曹操呢?!
这是《真.三国志》第 61篇文章
今天来说 高干
高干,字元才,东汉末年官员、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的外甥。
高干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在士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家族也有很雄厚的政治资本,与汝南袁氏联姻。
191年,袁绍为夺取冀州,采纳了逄纪反客为主的计谋,借公孙瓒雄兵造势,派高干、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
自袁绍得到冀州后,高干就在袁绍底下混了。
后来,袁绍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与袁谭、袁熙各掌一州,高干总共奉命治理并州有七年之久,治绩卓越。在此期间,他叫其堂弟高柔到河北,并招致四方游土,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
之后袁绍作用四州之地,于是将四个地方分别给了袁谭、袁熙、袁尚和高干,沮授听说后,劝诫:这不是要搞分裂吗?主公万万不可啊!
袁绍冷哼一声:你懂个屁,我这是在锻炼他们!
结果,袁绍死后,四州果然分裂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败退,防线一步步被曹操推进,202年,袁绍去世。
袁绍死后,袁尚继位,长子袁谭自号车骑将军,屯兵黎阳,抵抗曹操。但是,曹操是虎狼之师啊,袁尚为了缓解东线的压力,于是派高干、郭援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并与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出兵。
曹操派钟繇对抗,钟繇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
马腾被说服后,调转枪头对抗袁氏,当时还在马腾手下的庞德更是斩了郭援,而这个郭援,又是钟繇的侄子。
自古表面上打得不亦乐乎的,底子翻开来一看,其实都是一家人,不止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这样,比如一战,就是一堆维多利亚的后代在掐架。
郭援死后,南匈奴投降,高干退回了并州。
204年,曹操包围了邺城,袁尚派牵招去上党督运粮草,刚出门没多久,就听到了袁尚败亡中山的消息。
主公都已经跑远了,牵招想了想,去了并州,找到了高干。
牵招对高干说:并州是个好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方又有强大的胡人,跟我们关系挺好,我们可以把袁尚给叫过来,联合起来应付时变。
然而高干听了牵招的话,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还想加害于他。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牵招听说高干要谋害自己后,脚底一抹油,开溜了。
牵招原本是想去找袁尚,可惜道路被阻,处处都是曹操的兵马,于是,牵招投降了曹操。
同年,曹操功克邺城,杀袁谭,高干闻讯,投降了曹操,仍担任并州刺史。
205年,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起而反叛曹操。曹操亲自前去救援。此时,高干见曹操后方空虚,便起了心思,于是询问名士仲长统的意见。
仲长统说:将军您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说难听点就是志大才疏,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活脱脱就一袁绍2.0啊,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
然而高干向来自视甚高,没有采纳仲长统的建议。不久之后,高干以并州反叛曹操,擒拿上党太守,举兵拒收壶关口,并密谋派兵攻打邺城,但被荀衍发现,以失败告终。
曹操派乐进、李典率军征讨,二将虽骁勇善战,斩了高干很多兄弟,但高干据称死守,壶口关久攻不下。
206年,曹操亲征,高干听说曹操来了,再加上之前的乐进和李典,不禁菊花一紧,觉得自己肯定抵挡不住。于是,高干留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则跑到匈奴部落去求援。
匈奴早在之前就被曹操击败了,因此对曹操心服口服,现在看到高干来了,自然不敢收留,于是拒绝了高干的政治避难请求。
求援不成,高干跑去了河东郡,适逢张白骑攻略河东东垣,与卫固、范先等河东势力响应,当时上党还在,弘农反曹势力也劫持曹操所置的太守,高干觉得自己还可以放手一搏。
高干与卫固、张晟等联兵一同进攻杜畿,久攻不下,只好抢掠河东诸县,然而却无所得。
此时张既西征马腾等凉州兵,加上钟繇等兵,一起前来平叛。钟繇率诸将与高干交战,高干再次败在钟繇之手,卫固等则被杀。
高干此时进退失据,三思过后,决定南下投奔刘表。然而不幸的是,途中被司隶校尉王琰所杀,首级被顺丰快递到了曹操的家中。
《真.三国志》| 袁谭传——父亲,你为何不早点写好遗嘱?是因为我长得没你帅吗?
《真.三国志》| 袁熙传——夹在大哥与三弟之间,我也很无奈啊!
下期人物: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