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就知道什么是视死如归了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79)

上世纪50年代,周墩,也就是今天周宁县的一次清匪反霸活动中,从一个地主家中翻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男子被剥掉上身衣服,捆绑在十字形木架上,四肢都被钢钉刺穿,但他面不改色,眼神坚定,傲视前方。这位英雄是红军周墩独立营的营长凌福顺,照片记录了他牺牲前最后的时刻,目前收藏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出身贫苦,嫉恶如仇

1912年,凌福顺出生于宁德周墩县一个贫苦农家。父母很早去世,小小年纪的他,只能给店家当学徒为生,尝尽了人间疾苦,形成了嫉恶如仇,倔强刚烈的性格。

1931年,凌福顺为了能吃饱饭,加入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周墩常备队。有一天,常备队里来了一个叫吴少安的人。吴少安表面是国民党的巡官,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员吴少安发现凌福顺经常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而且从不与队里腐败的国民党警察同流合污于是一点点向凌福顺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1932年4月,凌福顺毅然脱离了周墩常备队,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34年7月,凌福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新建立的闽东游击队第11支队队长

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成立场景雕塑

能征善战,威震敌胆

同年11月,凌福顺率领游击队战士们夜袭周墩县城,打死打伤民团上百人,缴获长短枪110多支。1935年8月,游击队扩编成周墩独立营,凌福顺任营长。他率部转战周墩、建瓯、福安等地,连战连捷,威震敌胆。

1935年,闽东红军革命师的叶飞和阮英平率领第一纵队和第三纵队向周墩紫云方向前进。三百多名国民党军队尾随而来,想要消灭他们。闽东红军革命师和凌福顺的周墩独立营联合在萧家岭设下埋伏,击毙敌连长和排长各一人,士兵近五十人

萧家岭伏击战纪念碑

这场战役之后,凌福顺又带领周墩独立营的人智取了福安中岭尾税馆、炮楼,伏击了建瓯七仙桥的国民党运输车。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派出许多特务,搜索关于凌福顺的信息。

受尽折磨,英勇不屈

1936年4月5号,凌福顺带着警卫员到周墩浦源侦察敌情时,被敌保安团发现并包围。为了掩护战友逃脱,凌福顺故意开枪把敌人引向自己。在最后关头,他想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惜未中要害,负伤被捕。敌人用酷刑折磨了他20天,都没能使凌福顺屈服投降。

4月25号早晨,凌福顺被敌人押到周墩西门外刑场,敌人将他的手脚钉死在木桩上。钻心的疼痛并没有让他皱一下眉头,他身体前倾,目光坚定,浑身上下透出凛然正气和英雄气概。

敌人拍完照,留下请赏的证据后,用锥子在凌福顺身上乱戳,凌福顺成了血人,昏迷过去。醒来时,他用尽全身力气高呼:“父老乡亲们,死没什么可怕,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要永远从红莫从白……”凌福顺大义凛然的言语,使敌人胆怯了,刽子手慌忙把匕首捅进了他的心脏。凌福顺壮烈牺牲,年仅24岁。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全国革命英烈事迹展”,展出了这张照片,一位老将军在照片前久久伫立后说:“看到这张照片,就知道什么是英勇就义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它们,寂静无声

却记录着忠诚和信仰

它们,沧桑斑驳

却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倾听红色文物故事

重温先烈奋斗足迹

文物无言 历史有声

1 END

1

监制 :赵林 阮怡

顾问: 钟健英

编辑 :孙世庆

播音 :李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