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五年前说了什么?

“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是个什么概念?

听了撒贝宁的解释,秒懂

撒贝宁口中的“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3月4日,周建平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所承受的使命,并透露了中国空间站的相关情况。

而《卫星与网络》新媒体主管农燕,有幸获邀作为青年代表,在现场向周总提问——

好吧以上是卫网君的演绎

想知道五年前周建平总设计师说了什么

请耐心阅读至文章的最后部分

下面为本期节目中周总的精炼版精彩演讲

飞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中国人更是飞天最早的践行者。明朝的万户,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用火箭的反推力来克服地球引力。虽然他最终失败,却是世界航天的先行者。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所承受的使命,并透露了中国空间站的相关情况。

周建平总师首先讲到,中国最初的载人航天计划是“曙光号”,但由于当时历史的条件,“曙光号”停止,而后经过多年的论证,最终在1992年,经中央批准,正式开始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一次含泪的撤场

在节目现场,周建平讲述了神舟三号飞船撤场事件。神舟三号飞船进场以后,在导通测试中发现有一个焊点不通,为了保证成功、保证可靠,总指挥部决定撤场。“几百人从发射场撤回各自工作的地方,那是含着眼泪走的。”周总师说。但是这件事也让大家真正树立了质量意识,任何时候都要把航天的安全、产品的可靠放在第一位,这也成为了中国航天的理念。

看到舱门打不开也“无动于衷”?

周总师回忆起2008年9月27日,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第一次开舱门时,门没打开,“当时舱门开了一个缝,但很快又合上了”。过了几分钟后,航天员才终于把舱门打开。

但是周总师描述当时的场景时,他说:“我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回想了一下研制过程,内心很坚定,认为一定没问题。能够如此冷静,底气在哪?”发射前,每个人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做了大量的方案和预案,从设计师到航天员,大家通力合作,彼此信任,才使任务圆满完成。

无数的航天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保证每次的航天任务都像演出一样精确,像经过剪辑的大片一样精彩!

中国的空间站是怎样的?

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并没有国际空间站大,周建平表示:“我们秉承的方针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中国的空间站将使得我们全面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技术。”

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三舱结构的空间站,各个舱段二十多吨,可以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整个规模大概在九十吨至一百吨之间,而且将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将把它建成一个经济性最好的、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中国载人航天承受着怎样的使命?

周总师说:“载人航天承载的是人类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探索发现新的科学知识、让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必然的行动。人类的好奇心以及对发展自身,发展文明,寻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始终驱使我们要有冒险精神,有不惜牺牲自己、付出生命的精神,去探索新的目的地,造福后人。我们为什么要载人航天,这就是载人航天承载的使命。”

同时,周建平也认为,探索太空更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我们的生活,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做贡献。他希望大家相信,经过航天人的努力,航天事业的发展会使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星球变得越来越美好。

“宇宙那么大,我们人类应该去看看!”

Q & A

在本次节目中,包括周总师的儿子周璞、《卫星与网络》新媒体主管农燕在内的各位青年代表,提出了许多年轻人关心的热点问题——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会不会选择载人航天?”

周建平坚定地回答:“肯定不会再做选择了”。他表示,载人航天,越深入,越热爱,越离不开。

“航天员遇到外星人怎么办?有预案吗?”

面对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周总师机智地回答说:“我们应该把他迎接进轨道舱、返回舱,与他们和平相处”。

“您害怕归零吗?”

周建平表示,大家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前进、完善和提高的。归零不可怕,隐患上天才可怕。

“对落选的航天员有怎样的感情?”

周建平说,每一位航天员都渴望太空飞行,都经历了艰苦的训练,航天员队伍十分优秀,他们既有对飞天的渴望,也有面对的结果的坦然。

“航天事业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周建平总师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来向大家阐释,航天带动了科技水平的提升,这些技术也大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好啦,压轴的来了,《卫星与网络》杂志于2011年采访周总时,问了什么问题呢?

(截图拼图好累,卫网君想偷个懒,直接摆上当年杂志上刊登的问答)

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周建平充满自信地说:“有很多国家在跟我们说,我们的航天员坐你们的飞船到中国的空间站上去,这件事情在空间站阶段一定会做,而且会做得很好!”

而对于卫网青年代表提到的,由于各国对于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国家制造的飞船和空间站舱段将无法连接的问题,机智的小撒当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然而周总并没有肯定小撒的机智,他的思绪已飘在高山之巅。对于不同国家制造的标准不统一的航天器如何对接,周总给出了振奋人心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