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or 疯子

在生活中,如果生活在某一个群体(当然,这个群里不包含精神病院或疯人院)里的某一个人,他的行事风格、行为逻辑不符合某些默认的约定俗成的话,他通常都会冠以'不正常’的名声。随着这种不正常的程度不断地加深,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默认和接受以后,他就会被归类为'抑郁症患者’或是'精神病患者’,更严重者,人们会俗称他们为'疯子’。

其实,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到底隔着一层什么?正常的定义到底又该是什么呢?

正常和不正常并非泾渭分明,正常和不正常之间是慢慢过渡的,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也会影响我们当下对正常的定义,所以追求“正常”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也许,我们所追求的正常,不是泯然众人,而是能够更好地调动我们的心智,为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找到解答,迎来对我们自己来说最好的结果,那就算是正常。

“正常”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利用心智,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包括不限于一个人远离伤害的本能,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建立持久人际关系的能力,挑选配偶、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能力等等。

判断一个人正常与否,应该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处地区的价值观,个人的成长环境,我们的主观好恶等等,甚至就连专家的意见也未必准确。

在1973年的美国 ,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邀请了七位同事共同导演了一场实验,他们各自前往精神病院,自称有幻听症状。后来,很快就被精神病院以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收治了,被收治后没几天,他们又竭尽所能让医护人员相信自己已经恢复理智。

可是,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容易,要脱身却很困难,他们几个正常人即使都在极力证明自己就是正常人,行为处事和正常人一样,他们仍然差不多都花费了三周时间才被批准出院。

可见,一个正常人想装疯卖傻容易,然而,一个过去有过不正常病史的人,或者一个被精神病医生确诊了精神病的人,想变回一个正常人却是很难很难。

也正因为此,前些年,在某些人权还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方,精神病院一度被当作第二“监狱”来滥用。它甚至成为了合情、合理、合法的限制人身自由,也限制和剥夺了病人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权力的场所。这一点,在小说和同名电影《飞越疯人院》里的故事情节,便是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如果在一个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那些棱角分明,喜欢锋芒毕露、个性张扬、夸张和我行我素的人,都被墨守成规和约定俗成的传统道德观念所束缚的话。可以预见,这样的社会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定然不会有活力,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创意,因为,它没有给予天才充分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的土壤,也自然就不可能有天才出现。

客观而言,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疯子,但也许我们每个人有都是天才,或许,天才和疯子也真的只是一线之隔和一念之间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