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课堂:控制AS骨结构破坏的理想,我们走到哪里了?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AS不仅可快速有效缓解症状,还能有效延缓影像学进展,抑制新骨形成,保护关节结构。
强直性脊柱炎(AS)病程长,致残率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AS治疗中,对骨关节结构的保护是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在脊柱关节炎(SpA)新视界系列讲座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崔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榕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孙文闻教授,围绕AS患者骨关节结构的破坏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医学界特撷取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1
视频1:崔阳教授精彩分享
附着点炎作为AS的特征性病变,通常在疾病早期阶段即发生,从而引发后续不可逆的结构改变。因此,附着点处炎症在AS发病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目前对附着点炎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及检查手段/能力所限,临床中对附着点炎的诊出率极低,甚至导致部分AS患者延误诊断。广东省人民医院崔阳教授对AS本质特征——附着点炎进行了详细剖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附着点病变的临床意义、从炎症到结构破坏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评估。
AS的自然病程及其结构进展的危险因素
崔阳教授指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自然病程史是从nr-axSpA到AS的进展, 影像学进展从炎症到结构损伤,其中约25%患者影像学进展迅速。在结构进展中,约60%-70%的AS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脊柱融合并降低了脊柱活动度。
研究发现,AS结构进展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肥胖、BASMI评分偏高、基线时即有韧带骨赘等,5年内有新韧带骨赘发展的风险明显增加。
附着点炎的由来及其生理病理特点
附着点概念自19世纪前即出现,经历诸多定义上的演变,逐渐扩展为如今所认为的肌腱、韧带等插入骨表面的部分,而附着点病变延伸到邻近骨骼和软组织的病理改变。附着点炎是结构进展的始发因素,是银屑病关节炎(PsA)和SpA的标志性损伤,也是二者共同的特点。
现有研究发现,IL-17A参与了附着点炎的全过程,机械应力可引发系统免疫改变,而造成肌肉骨骼组织修复不当,损伤肌腱和韧带,导致关节炎和附着点炎,最终引起不可逆结构损伤。
附着点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方法
检查有无压痛是附着点炎的唯一临床评估方法,而且无压痛也可能存在附着点炎,因此影像学评估手段在不断开发。
根据附着点炎的显微解剖学变化分为炎症期和结构变化期,炎症期可通过MRI和肌骨超声检查,结构变化期可通过X线、超声、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评估。
结构损伤评分包括中轴部位X线mSASSS评分、ASspiMRI、MRI SPARCC骶髂关节评分。
2
视频2:张榕教授精彩分享
在AS的临床治疗中,改善症状是首要目标,而抑制结构破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终极目标。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在及时、准确地监测结构破坏改善情况的同时减少放射线暴露?积极预防结构破坏又是否能为患者带来远期获益?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选一”还是“我都要”?
在对axSpA的症状关注及疾病评估中,医患双方常常存在一定差异,患者最关注症状改善,其次是长期的结构保护及功能改善。而医生更关注包括疾病活动度在内的综合评估,疾病活动度、结构损伤都会对患者躯体功能、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榕教授认为,AS患者脊柱结构损伤就如“温水煮青蛙”,缓慢期不易被察觉但后期可迅速进展,影响躯体功能,故应给予足够重视。
指南也“纠结”?
是否应在起始治疗时将预防结构破坏纳入治疗策略?不同指南推荐意见各不相同。包括2016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ASAS)-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2018 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APLAR)指南在内的多项指南均将控制症状和预防结构进展作为AS的治疗目标,并推荐以疾病活动度为基础的治疗及疗效评估策略。
但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美国脊柱炎协会(SAA)指南不建议采用以疾病活动度为基础的达标治疗策略,亦不推荐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监测疾病进展。究其原因,是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定期监测脊柱X线片变化可以带来更好的患者结局,同时缺乏平衡临床益处和辐射暴露风险的数据。
预防结构破坏能否平衡更好的患者治疗结局与辐射暴露风险?
MRI可避免放射线暴露,国内易于获得,是检测axSpA炎症性改变的最佳方法,MRI检测到脊柱炎症和脂肪变性可预测韧带骨赘,而基线韧带骨赘是影像学进展的最强预测因子。包括血清HMW-APN、HMW-APN/APN、血清miR-21表达在内的多种预测因子或可被用于预测结构进展,以期能在减少辐射暴露的前提下有效监测结构进展。
3
症状控制与延缓结构破坏,是否为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
视频3:孙文闻教授精彩分享
谈及AS的治疗目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孙文闻教授认为,在AS治疗中,症状控制与骨结构保护犹如鱼和熊掌,皆医生与患者所欲也。
AS的诊疗现状仍不容乐观,骨结构破坏仍是“切肤之痛”
孙教授指出,当前由于患者对AS疾病认知的不足,风湿免疫科的医疗资源也相对短缺, AS患者普遍就诊较晚,就诊时往往病情较重,出现骨赘受累的患者比例很高。
对于AS的治疗,不同机制的治疗药物不断问世,AS治疗效果逐步得到全面改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够控制患者急性疼痛、晨僵等症状,但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增加患者胃肠道、肾脏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对中轴疾病疗效不佳。过去20年间,风湿免疫学科已进入“靶向”治疗时代,随着层出不穷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的广泛应用,AS患者的症状和疾病活动度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这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但长期应用TNFi治疗后,AS患者仍会有新的骨赘形成。
2017年发表于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的一篇综述,提出了一个新骨形成机制的假说:新骨形成始于炎症,经由组织修复,最终发展为新骨形成。研究者认为,在正常病程中,AS的炎症呈波动性,而新骨形成与炎症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AS患者一旦出现脂肪沉积,即使进行有效的抗炎治疗,在炎症消退后,新骨形成也可能继续发生。
司库奇尤单抗为AS患者带来全面获益,助力“鱼和熊掌兼得”
司库奇尤单抗是国内首个靶向抑制IL-17A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阻断由适应性免疫的Th17细胞和γδT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产生的IL-17A,控制附着点炎症反应,进而阻断炎症反应通路,缓解患者疼痛,抑制新骨形成,最大程度避免结构功能损伤,为AS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快速缓解症状是AS患者最迫切的诉求。MEASURE 系列研究证实,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周即可快速缓解背痛,4周时,背痛、晨僵、疲劳等症状与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司库奇尤单抗还可快速且持续降低hsCRP,缓解附着点炎症状。
司库奇尤单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缓解临床症状,更难得的是在抑制影像学进展方面具有出色表现。MEASURE 1研究显示,患者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208周,近80%患者较基线时未出现放射学损伤(mSASSS评分自基线的变化值<2),脊柱损伤在4年内未出现恶化。这证实AS患者接受司库奇尤单抗长期治疗,可有效延缓影像学进展,抑制新骨形成。
一项来自美国的基于网络调查的真实世界研究也表明,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AS患者,出现疲劳、疼痛或晨僵等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减少;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其症状改善更明显。这些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了直观、确切的依据。

总结

在AS临床治疗中,改善症状是首要目标,而抑制结构破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终极目标。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针对关键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开始应用于AS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司库奇尤单抗治疗AS不仅可快速有效缓解症状,还能有效延缓影像学进展,抑制新骨形成,保护关节结构。

崔阳教授

张榕教授

孙文闻教授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行政副主任,博士

  • 天津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

  • 天津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影像学组委员

  •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感染学组常委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青年编委

  • 获科技成果2项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