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会诊】解开痹痛辨证的纠结

【按语】冯老在海南学术指导期间,应邀参加病房会诊,师生深入探讨。对该例痹痛患者的辨证,冯老就在表的阳证与阴证的判定、少阴太阴阳明合病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二加龙骨汤的细微鉴别、附子的药效和药用等指点迷津,拨开了我们辨证时一连串的纠结……

【正文】

第一部分:患者病情简介

第二部分:师生四诊与辨证分析讨论

第三部分:冯老总结发言与回答学生提问

【第一部分:患者病情简介】

本例特点:

1】患者 覃某, 女, 76岁,反复出现腰背部、左膝多处疼痛2年,加重2周。

2】刻下症状:双下肢乏力,腰背隐痛不适,偶有腰酸,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不怕热,上楼偶有气短,口干,咽干,偶有咳嗽,少许白痰,无口苦,食欲好,无恶寒、发热,无潮热、盗汗,夜尿1-2次,大便时硬时烂,每日1次,偶有一日两次,睡眠好。

3】2年前曾在我科住院,查骨密度检测提示骨质疏松,腰椎核磁:明确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予阿仑磷酸钠、钙片及中药等综合治疗。

4】2年前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头晕,呈持续性昏重、胀痛感。曾在我院诊断脑梗塞。胃溃疡、慢性胃炎病史10年余,偶有上腹部隐痛,偶有嗳气、返酸,症状反复,时轻时重,无明显规律。曾在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胃溃疡,服奥美拉唑治疗,症状缓解。

5】查体:T 36.8℃       P 85次/分       R 20次/分       BP 138/80mmHg    神清,心肺及腹部体检未见异常,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腰3-骶1棘突旁压痛(+),腰椎活动度稍受限,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神经科:意识清楚,无失语,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舌淡红,苔白、根腻,脉沉细弦。

6】辅助检查:2016-04-26-本院MRI:较2015-10-24头颅及腰椎MRI片对比:1.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大致同前,未见急性期梗塞灶。2.脑白质疏松及脑萎缩同前。3.脑动脉硬化。4.腰椎退变同前。5.腰3椎体压缩性改变。6.腰2-3、腰4-5椎间盘膨出并向后突出。同前7.腰3-4椎间盘膨出并轻度向后突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同前8.腰5/骶1椎间盘膨出。同前。2015-04-26本院骨密度:(我院,2015-03-20):重度骨质疏松,T值:-3.26。

综合上述特点,提出以下诊断意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诊断:痹病 痛痹

患者老年女性,以腰背部、左膝多处疼痛为主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痹症 痛痹”范畴。

缘感受风寒湿邪,因寒邪偏胜,寒性凝滞,主收引,邪流经络,痹阻气血,故见肢体关节紧痛不移,疼痛较剧,遇寒则血愈凝涩,故痛增剧;得热则寒邪祛散,气血运行较为流畅,故其痛减,寒主收引,筋脉拘急,则肢体关节紧痛而不得屈伸;寒为阴邪。故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白、根白腻,为寒湿之象,脉沉弦,为属寒主痛之征,脉沉弦为寒胜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痿病

根据:此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西医诊断依据:

一、重度骨质疏松症

根据:患者,女,76岁,反复出现腰部疼痛10年余,以弯腰、久坐后疼痛明显,负重、行走后症状加重,腰椎活动不利,行走耐力差,查体:腰3-骶1棘突旁压痛(+),腰椎活动度受限,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挺腹试验(-)。曾在我科住院,明确诊断骨质疏松症,故可考虑该诊断,进一步行腰椎MRI检查、骨密度检查以协诊。

二、脑梗死

根据:患者,女,76岁,双下肢无力伴头晕1月。查体:意识清楚,无失语,智能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检查无异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故本诊断临床可考虑,进一步行头颅MRI检查明确。

二、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女,76岁,反复出现上腹部隐、胀痛不适10年余,时有上腹部隐痛,伴嗳气反酸,症状反复,时轻时重,无明显规律。查体: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余(-),结合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结果,故可考虑该诊断,必要时进一步查胃镜检查明确。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膝关节CT:动脉硬化。双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血脂七项(血脂全项)+免疫七项(总院)+常规生化1(总院)+常规生化2+肝功能1+肝功能2(总院)+心肌酶+C反应蛋白测定(CRP):钠,133.0mmol/L,氯,93.6mmol/L,肌酸激酶,234U/L,C-反应蛋白,14.00mg/L,其余无异常。 血常规、血液流变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出凝血四项、乙肝二对半定性、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0.48mg/L;头颅+腰椎核磁:较2016-04-26头颅及腰椎MRI片对比:1.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大致同前,未见急性期梗塞灶。2.脑白质疏松及脑萎缩同前。3.腰椎退变同前。4.腰1、3椎体压缩性改变。5.腰2-3、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并向后突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较前略增重。6.腰5/骶1椎间盘膨出。同前胸片:动脉硬化。目前治疗:见下图

【第二部分:师生四诊与辨证分析讨论】

  师生四诊部分  

冯老:你这个关节痛多长时间?

患者:没有多长时间,前年痛到不能走路,(但有腰痛10多年)。

冯老:出汗多不多?不爱出汗啊?

患者:不多。

冯老:口干不干?

患者:干,散步不多久,嘴巴就很干。

冯老:口苦不苦?

患者:不苦。

冯老:吃饭好?

患者:好。

冯老:晚上睡觉出汗?

患者:不出。

冯老:怕冷?怕热?

患者:不怕冷。天气冷才觉冷。(冯老:怕冷不明显)。

冯老:手脚凉?

患者:手脚冷。

冯老:大便好吗?

患者:大便可以,大便一天一次。

冯老:小便呢?

患者:夜尿1-2次,头有时麻。

冯老:脚关节疼吗?

患者:这里这里(左膝疼),

冯老:脚脖子,脚趾头疼不疼呀?(双踝关节)这个不疼,(双足)这个不疼是呀?

患者:不疼。

冯老:你觉得最疼是腰和膝盖呀?

患者:是。

冯老:开中药吃。

吴灿:头昏吗?

患者:不晕

吴灿:也没有心慌哦?

患者:没有

冯老:口干想~喝水吗?

患者:想喝水,散步后口干想喝水。

吉贞料:咳嗽?

患者:咳嗽,但不多

冯老:鼻子堵吗?

患者:不堵,胃有时反酸。

陶有强:夜里起夜多吗?

患者:不多,1-2次

崔明珠:你喜欢喝冷水还是热水?

患者:喝热水,我女儿说喝热水好。

陶有强:关节疼有没有肿?

患者:不肿

吴灿:脚抽筋吗

患者:不抽筋。

邱世光:你睡觉好吗

患者:好。

王高岸:平时觉得累吗?

患者:不累。

王高岸:平时想睡觉吗?睏吗?

患者:想睡觉,我女婿说睡太多,他讲我身体虚,给我吃鱼肚、鸡肉,我就上火。

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弦

  师生辨证分析讨论  

吉贞料(管床医生):病人的症状不多,主要是口干、腰背、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不怕热,偶有咳嗽,少许白痰,有汗,但汗少,偶有嗳气、反酸。无口苦,食欲好,无恶寒、发热,无潮热、盗汗,夜尿1-2次,大便好,睡眠好。考虑腰背、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考虑有太阳表证;口干明显:考虑阳明,上热比较明显。嗳气、反酸考虑太阴。方尚未考虑清楚。但是能否考虑口干为上热,嗳气、反酸、四逆为下寒的厥阴证,而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中的桂枝也能解关节疼的太阳的表证。

邱世光:主要腰痛、左膝疼痛、四逆,不怕冷,口干、夜尿2次,苔白腻,时有嗳气、反酸,考虑太阳太阴夹饮,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加黑顺片,附子大概10g。

黄信雄:我觉得像少阴太阴合病,腰痛、左膝疼痛、四逆,考虑有少阴,口干、夜尿2次,偶有咳嗽、苔白腻考虑太阴,考虑少阴太阴合病,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

崔明珠:我们先看看有没有表证,表证是关节疼考虑表证,像太阳表证,少阳不像,阳明也有,考虑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证,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王高岸:桂枝芍药知母汤属于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吴灿:患者主要是以疼痛为主,胡老的书说疼痛多从少阴考虑,表证我们认为少阴表证,痹症我们考虑合并有太阴夹饮,患者有胃脘不适考虑胃有停饮吧,而且停饮化热,问患者是否有口干,患者回答有口干,回答的快并且非常肯定,我考虑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或者叫少阴阳明合病夹饮,都是一个意思的。然后方证选择,方证不但有阴证,还有阳证,就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在我们经方里面有几个方,一个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少阴病、太阴病化热,我们加苓术,就是茯苓苍术的话,就管太阴了,化热的有知母在里面。还有一个方,二加龙骨汤,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加白薇附子,《小品方》里面的,当然《小品方》里面说去掉桂枝,但胡老认为不去桂,所以就在这两个方证之间的选择了,所以说辨六经就是少阴太阴阳明,方证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二加龙骨汤之间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二加龙骨汤,因为有关节疼、但没有肿,桂枝芍药知母汤在《金匮要略》里,“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水饮比较明显,但患者无头晕、胸闷,所以我个人方最终考虑二加龙骨汤,加苓术。

王高岸:我赞同吴灿师兄的观点,六经考虑少阴阳明太阴合病。少阴表现在:四逆、关节疼痛,舌淡,脉沉细,困倦,想睡觉。太阴表现在:舌苔腻,有些重重的感觉,喝热水舒服。阳明:明显口干。六经考虑少阴阳明太阴合病,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用得比较多,望而知之谓神,看到病人就想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想到该方后接着问诊找根据,好像还说得过去,如问患者累不累,想不想睡觉、睏不睏,“脉微细,但欲寐”。

陶有强:我觉得患者外邪里饮很明显,里饮化热也明显,我同意两位师兄的说法,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所以这个表呀,我原来想患者无明显恶寒,但后来说手脚凉,后面又说有困倦,当然困倦也有夹湿的情况,夹水气有困倦的情况,所以说表证倾向少阴。太阴除了胃脘情况,反酸,还有谈到里饮情况:夜尿2次;饮化热:口干喜饮,当然我们没有进一步问饮水是否解渴的情况、饮多尿多的情况,但吃鱼肚上火,所以里热明显。六经考虑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吴灿师兄提到二加龙骨汤加苓术,实际上倾向与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二加龙骨汤的比较,我个人更倾向于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什么呢?首先呢她是痹痛更明显,加上患者是没有汗出的,如果二加龙骨汤的话,考虑更多一点虚烦(虚热),另外一个是汗出,她汗出不明显,而且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提到温温欲吐,有饮热冲逆的表现,当然她关节肿和饮热冲逆不甚明显,只是里饮而已,我们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呢缓解疼痛明显,实际上呢后续可能会关注里饮的情况,用到五苓散合茯苓饮加半夏。前期我们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苓术减轻疼痛更明显。

 (吉贞料  整理;吴灿 核校)

【第三部分:冯老总结发言与回答学生提问】

冯老:基本上我看辨六经大伙都基本上一致,可能有些人还犹豫,怎么对待上热?实际上口干,有可能是少阳,有可能是阳明,有可能是厥阴,但是对于她来说吧,还是按阳明看比较好!没有明显的口苦,所以大伙认为这是一个少阴阳明太阴合病,六经基本是对了。

选方上,我从病房出来,想到的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也对,因为她(的临床表现)是不典型的,没有温温欲吐,没有恶寒、什么这些的,不明显,因为六经证是符合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然恶寒不明显,但是她有表,这是少阴表,这个少阴表,有的就不典型,恶寒不明显,有的还有一点精神不太好,也算一条吧,但是没有这个,我们说也可以有少阴,她是不典型的,总的来说。胡老说过,痹症始终始不离少阴,就是临床上用吧,关节疼,尤其在表,表的阴证比较多,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关节疼得厉害了,那就是少阴。《伤寒论》治疗痹症的方子,一个一个加,开始桂枝加附子,后来是174条桂枝附子汤,再就是175条甘草附子汤,逐渐升级,寒邪厉害,病得重了 “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那就是说,还是在表,寒得厉害,寒在表得厉害,所以附子用得再加大,而且得加术,加苓术,所以这个六经,我们辨对了,接近了,这个方证里头有他(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吧!

后来吴灿说了二加龙骨牡蛎,我觉得有道理,但是桂枝龙骨牡蛎,它本来方子就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它(指二加龙骨牡蛎)是治疗少阴阳明的,没有太阴,但是我们可以用吗?可以用,加味了就是,加茯苓,苍术,少阴阳明合病太阴,这个为什么合适啊?就是说,刚才吴灿也说了,这个病人表证啊,恶寒得不厉害,虚劳时间比较长,十几年了,关节疼痛,时间长了以后,津液虚了。所以原文桂枝加龙骨牡蛎是治疗“失精家”,“失精家”里头怎么理解表证啊,失精家,失血,这些都叫“失精家”。“失精家”指的是广泛的津液伤,失血也好,遗精也好,出汗也好,实际上包括这些长期的大量的出汗,这叫失精了。这样理解就行了。慢性病时间长了,它消耗人体的津液,伤得厉害了,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是治疗这种病的,不光是治男的女的,妇科、男科病,不只是治这个,它是治疗慢性病的,比较虚的,津液虚的,在表虚寒的,属于少阴。

这里头少阴和太阳怎么区别?《伤寒论》第7条已经说了“无热恶寒”。临床上有些没热的,少阴病它应该是没热,太阳病它应该有热,但是太阳病以后它也没热,怎么鉴别呢?从其它症状上,偏于在表的、阳热的一些症状,脉浮、一阵阵发热啊,昨天看的一个病人,脸上觉得一阵阵热呀,有发热的,这是太阳,它没有发热,不明显的、精神不好的,它属于少阴,这个也好辨别。没有一些阳证、亢进的、兴奋的、热的一些症状,那它是少阴。鉴别表证的阴证、阳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因为这个病人有口干,考虑到阳明,大伙都知道了,具体的用药吧,应该是二加龙骨牡蛎汤加苓术。实际上也可以把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一些药拿来,防己可以加,防风不用,加上利湿的吧,这样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这是六经,然后是二加龙骨牡蛎,用桂枝,胡老经常加防己、苓术,或者加其它药也可以,祛风湿的药都行,可能这样效果好一些吧。

附子要逐渐地加量,从小量用起,要不不好见效,恐怕像她也得用到30g,先煎。白薇没有药就用知母,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了,都拿过来。有白薇,就用白薇。白薇就是有点麻烦,有些人吃了就吐,不知道什么原因,吃了以后,半小时就吐了,烦,闹不太清楚。有时候我就干脆用知母,有些病,关节肿大的,当然不用白薇了,我就用知母,消关节肿大。白薇、知母用一个就行了,这个病人关节也不太肿。不肿吧?不肿就算了,治阳明的不少了,白薇、芍药、生龙牡也不少,这个知母不要了。7剂。

阳明怎么来的呢?我们说虚,虚的阳明,不是实的阳明,她是太阴化的热,不是大、小、调胃承气汤的实热结在里的阳明,是在上的虚,实际上白虎汤这一些也是个虚,虚热,虚热怎么成啊?栀子豉汤,不是虚烦吗,虚烦是相对于大承气汤这种里实热结的虚,不是热解成实的虚热,是在上热,所以用知母、芍药、生龙牡这些清清上热。

问:强壮是什么概念?

冯老:所谓强壮,附子我们说是强壮。《伤寒论》关于附子说是强壮药、强心药。胡老讲,治疗少阴病、太阳病怎么区别,一样的都是发汗,但是因为津液伤得厉害,发汗人体虚了嘛,人体虚了是津液虚,所以光靠原来那些发汗药不行了,而要加一些强壮药,强壮药是什么?胡老讲是细辛和附子,所以附子就是强壮药,现代人看附子就是个毒药。开附子10g不行,不卖给你,这是毒药,就看到了毒。光靠乌头碱治疗是不行的。附子里头有没有其它的成分,现在不知道。我们说对症,有附子的适应症就用附子。它不是单纯止疼的,说附子是止疼的,不是的。止疼的,阿司匹林,止疼吧,吃了出了一身大汗,关节更疼,而且不好好,附子吃了以后它慢慢就好了,附子不光是止疼的,它是强壮人体机能的,不光是镇疼的,合了桂枝麻黄起了解表(的作用),强壮解表。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到底药里是什么起作用啊,现在不知道。按中医的理论解释,我们有,祖先有,就是解表嘛,解表把邪驱出去了,这就是了,用现在医学解释,西医的解释目前没弄清楚,好多不清楚的,到底附子哪个起作用,就是乌头碱吗?不是的,我们认为不是。生石膏也是,生石膏哪一个解热?碳酸钙吗?根本不是的,光光用碳酸钙治疗发热行吗?石膏能解热,现代研究没闹清楚为什么石膏能解热,但是生石膏不是所有热都能用,表热用生石膏解不了热,这里头我们祖先总结了经验,它是根据症状来的,至于西医的药理还弄不清楚。

吴灿:痹症的病人我们考虑多半不离少阴,但同时病人有口苦,口苦得很厉害,如果没有四逆的话,辨为半表半里的阳证,少阳少阴合病,那我们治疗的话是少阴少阳同治呢?还是先治少阳?然后再治疗少阴?

冯老:你为什么想到少阴合并少阳?

吴灿:因为痹症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人,除了痹症的症状之外,还有口苦得很明显,综合考虑六经辨为少阴少阳合病。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又没有柴胡剂合附子的处方,不知道临床上能不能一起用?

冯老:有,可以合并用,但是首先要闹清楚口苦属于半表半里,可能是厥阴,可能是少阳,要看主证是什么,主证是少阳,三阳合病可以治少阳,其它的可以不管都可以,但症状厉害的时候可以管,146条,“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支节烦疼是什么?疼得厉害了才烦,这时候合并桂枝汤了,如果疼得不厉害,光用小柴胡也可以。99条不就说了吗,单用小柴胡就治了三阳合病,“颈项强”, “颈项强”不是表证吗,小柴胡也治疗“颈项强”,小柴胡为什么治颈项强,“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就是这么来的。

胡老提出了“痹症始终不离少阴”,这句话可能是他讲课的时候说出来的,多数跟少阴有关系,涉及到少阴。关节疼痛,太阳也有关节疼痛,“周身痛、头项强痛而恶寒”、“身痛、腰痛、骨节疼痛”, 第35条麻黄汤方证。周身疼痛那是阳证有发热的,这时候用麻黄汤、桂枝汤都治疗这种疼痛,那是急性的,用少阴加上附子就不行了,这是六经病的不同。所以,胡老说慢性关节炎一般是太阳少了,少阴多了。所以往往关节炎的时候,有个概率吧,大部分都跟少阴有关系,有这么的话。

如果在临床上的时候,口苦明显,有发热什么这些症状,属少阳就用少阳,合并太阳就用太阳,合并少阴也可以用,可以加附子。146条柴胡桂枝汤,如果是没有热的,少阳证热不明显的,关节疼得又厉害,有表寒了,那可以加附子。乌梅丸就是治疗关节疼,那是半表半里阴证,转阴了,不是少阳,转厥阴了,就可以用了,但是阳证的时候用少阳,所以也有这种情况。四逆散合桂枝加附子,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少阳少阴太阴合病。可以加减,从理论上是这样,看临床上碰到的症状。有口苦的,她不是单纯的少阳,少阴太阴合病,也不是阳明,口苦不是口干。像这个病人,如果有口苦,我们怎么辨?阳明就不能成立,着重于少阳了,或者是厥阴,那要看具体表现了。

(邱世光 整理; 吴灿 核校)

附:处方用药与患者服药一周后反馈

处方:二加龙骨(不去桂枝)加苓术防汤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龙牡(同煎)各15g

防己10g,苍术15g,茯苓12g,黑附片(先煎)30g

白薇12g,生姜5片,大枣4枚

七剂,水煎温服,日二次

服药反馈:

用药第一天,感觉头及下肢麻,约半天就不麻!

用药第三天,口干明显好转,腰和左膝疼减轻!

用药一周后无口干,腰及左膝疼完全消失,也不睏倦了!无咳嗽,无嗳气返酸,无胃胀,眠好,夜尿1一2次,大便正常!舌稍淡暗,苔薄白,脉细!就出院了!

今早电话回访,说就是有点头痛,其它的还好!问头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她说住院期间就好点,但觉得无大碍,就没有跟我们说。

(吉贞料    2017年2月28日)

 (海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  供稿)


(0)

相关推荐

  • (医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干燥综合症之后背痛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病治疗疗效很低,很多病想着很难治,却是效果很好,更多的是自身性格原因还有家庭和社会给予的压力等导致的心理疾病,想起来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安慰,总是帮助. 把疗效好的医案分享出来,希 ...

  • 文献里的宝贵经验——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颞下颌关节炎

    近日治一颞下颌关节炎患者,男性,29岁,右侧颞下颌关节疼痛三月余,张口及咀嚼受限,右颞下颌关节处压痛明显,局部贴云南白药膏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而来诊,既往治疗此类患者,笔者是针灸治疗,于是建议 ...

  • [转载]冯老会诊:反复发作性头痛案兼谈吴茱萸等

    原文地址:冯老会诊:反复发作性头痛案兼谈吴茱萸等作者: 首页室站简介两室一站基层老中医工作室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全国传承工作室名医大讲堂通知公告工作动态医案点评薪火论坛统计排名 冯老会诊:反复发作性头痛 ...

  • 冯老谈脾胃养生

    脾胃养生,<难经>上有一句话:"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这八个字是脾胃养生的诀窍.也是脾胃虚弱的治疗方法,你到医生那医生给你开的也是这些药. 脾胃居于非常重要的 ...

  • 老中医2次辨证调药方肾衰肌酐降至正常, 中药方剂如何治疗肾衰?

    点击加载图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从 ...

  • UC头条:老中医2次辨证调药方肾衰肌酐降至正常, 中药方剂如何治疗肾衰?

    点击加载图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从 ...

  • 胆汁反流性胃炎:老中医五型辨证施治消灭它...

    胆汁反流性胃炎:老中医五型辨证施治消灭它 辨证施治: 1.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物梗阻,舌淡苔白,脉弦. ① 治疗原则:治宜疏肝理 ...

  • 胡希恕与冯世纶六经方证辨证治疗痹证探颐

    胡希恕与冯世纶六经方证辨证治疗痹证探颐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师, 最先提出 <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 , <伤寒论>中的 六经来自八纲, 而非< ...

  • 【经方之路】冯老教会茯苓饮,多年清涕合方除

    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人关注了 胡希恕经方医学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与 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了众多同仁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撰文投稿,紧扣胡 ...

  • 冯老运用五苓散心得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个方子临床应用频率最高, ...

  • 随冯老抄方之胸痹

    胸痹多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胸痹多是实证! 2019年6月22日,第二次随冯老抄方,第二位走进诊室的患者是位体型偏胖的中年女性,面露愉快表情,高兴的说:"冯老,您的药真管用,吃药后第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