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中西医】医师考试方歌汇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养脾,即是调理后天之本,让人气血健旺。气血健旺,则百病不生。

一、如何养脾?

一则,汤药可以养脾。

养脾的中药多以人参、茯苓、白术等为主,常见的养脾药方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等。

现代研究发现,此类方药都有加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加强干扰素诱生等功能,对防病、防衰、抗老确有临床价值。

二则,药膳亦可养脾。

生活中常用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等来煲汤养脾,兼可利湿防病。特别是在岭南一带,很重视煲汤,多用各种药食同源的药材,以补中益气、健脾开胃。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保健脾胃甚有好处,尤其是在炎夏,可以预防脾胃湿热。

三则,针灸可养脾

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针灸不但能治病,亦能防病,当然能养脾。因为气为百病之首,针灸能调经气,气调则归于平衡,于是寒则暖,火则息,风则散,热则平,燥则润,湿则化,百病悉除。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通过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分别调整胃肠动力、调整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

常用的养脾穴位有:太白(脾经原穴,针刺或艾灸太白最能调理脾气)、脾俞(脾之背俞穴,可直接调理脾经气血的平衡)、三阴交(脾经穴位,可通调脾经,防治脾经所过的各种病症)、阴陵泉(脾经合穴,属水性,最能健脾化湿)等,

另外,脾与胃互为表里,可针灸足三里、中脘,亦足可安胃和脾;再者,肝易克脾,可取太冲、章门,亦能养肝和脾。

四则,调畅情志亦可养脾。

思伤脾。久久思虑,就容易伤损脾气,导致脾虚。比如,高三的学生往往食欲下降,四肢瘦弱,体力不足,这些都是久思伤脾的表现。

再者,怒伤肝。肝郁则横克脾土,亦能伤脾。比如,发脾气后往往腹胀、腹痛,甚至脾泻,即是气滞伤脾之象。

面对各种烦恼里,建议不要着急,更不能发脾气。平时多内求,找自己的不是,看别人的长处,这样就会心平气和。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精神磨难,正确的方法是正心,心正则不为外境所困扰。我自己的体会是要经常感恩、反省、忏悔,这样容易使自己的心情平和,遇事不慌。

二、什么时候最需要养脾?

长夏季节(即夏秋之交)由脾主时,此段时间暑湿最重,脾易受损。所以说,长夏最需养脾。

长夏时节,气候炎热,多雨潮湿,脾受湿热困遏,运化不力,暑湿之邪郁积体内,不得宣化,容易造成湿热内滞。且脾主湿,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湿热能蒸上、注下或旁达,为患甚多。湿热盘踞中焦,可上蒸扰窍、蒙神、熏肺;旁达肝胆、筋节、肌肉;下流膀胱、前后阴、女子胞等。

再者,脾为中土,为人身后天之本。一年的任何时间都需要养脾。不但长夏养脾,四时春夏秋冬也需要养脾。

今时脾虚诸症多发,因为错误的生活习惯会伤脾。比如,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膏粱厚味、煎炒、油腻、生冷,或烟、酒、茶等等,导致脾失健运;滥服寒凉药物,亦伤脾阳;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和高压力,情志因素和内伤劳倦也导致脾虚。脾虚则湿滞,湿滞则留恋于五脏六腑,导致百病丛生。

由此说,养脾非常重要,当前人人都需要,时时都需要。养脾,请选择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