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我的习字经历(文/郁斌生)
我的习字经历
作者:郁斌生
如果有人问我,你平日里有些什么爱好,那我一定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最喜爱写毛笔字。虽然字写的很不像样,但这一初心始终未改,只要稍有空隙,我一定专心致志在书桌前与笔墨为伍,在一笔一画中寻其宁静,找其安逸,问其精髓,探其奥秘。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每天都要练习毛笔字,书包里毛笔与墨汁这两样文具必不可少,偶尔不小心,手上、脸上、衣服上沾的到处都是墨汁。甚至闹个大花脸也是常有的事,看到老师工整的毛笔字,心中好生羡慕。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房叔祖青云公每年春节给家家户户写春联时,我必定目不转睛地驻足观看,这可能是我喜欢写字的最初动力源泉。
青云公楷书全洋岔小有名气,其字堪比字帖。那时心里老是有这样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青云公写的字如此好看该多好啊,这个小时候的梦想,一直在我心中环绕縈回,挥之不去,思之即来,由此成了伴我一生的爱好。
1969年15岁的我被招工进了井纺成了一名纺织工人,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工作忙,条件也十分有限,建厂之初,六人住一大房间,只有一张两斗桌,大家挤着用。写封信或者看书大都趴在床上进行,或者把被子掀起一角当桌,找块旧板子钉个小凳坐下来写写画画,所以想练习写字也难。那时候大字报铺天盖地,因抄写大字报而获益也不乏佼佼者。筒准车间政宣干事洋溪石造老乡李树林,就因为写大字报写的多,加上平日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所写的字特棒,他能书多种字体,其隶行草精到,新魏体的尤为出色。前纺车间併粗保全工洋溪沥江族兄郁炳忠,织造车间工会主席,政宣干事付忠福,长日班保全工王宏美都是井纺厂书法高手而各有千秋,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精进,皆可师之。厂里举行书法展览,那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麻起胆子美其名曰重在参与,我写的字中其“象”字当时只怪自己知识少,文化低,也是过于紧张,竟然多了一点,成了让人笑掉大牙的错别字。俗话说人怕哇字怕挂,站在这多了一点“象”字之前,左看右看像个丑八怪,无地自容的我,瞬间脸刷的就红了,还火辣辣的作滚。这就是学艺不精、做事毛草和知识欠缺的结果,低下惭愧的头,羞愧地走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之中。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我牢记青云公所言:字写的好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千万不能写错字,这字一错其意思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完全失去本意甚至有相反的理解,以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教训使我刻骨铭心,从此以后对于错别字采取了举一反三、慎之又慎的态度,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为生活计在井纺上运转班辛苦,下岗后居无定数,这个爱好在生活的重压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一年到头也没摸过笔,写的字东倒西歪不成样子,可见老话哇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何等的正确,而此时的我提笔手抖而难以成字已成当时的真实写照。
2011年春节后,在井纺老同事黄发根热忱帮助下,介绍我进了福建省石狮市闽南理工学院,做了一名保安,学校保安相对清闲,闲来无事,又勾起了我对写字的挚爱,有了想写字的执着与冲动,手痒的我提笔一边值班,一边练字,悠哉闲哉,其乐融融,工作爱好两相兼顾,好不开心舒坦。
恰好保安部长陈祥与我同龄,人很豁达,年轻时曾在江西当过兵,一见江西人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他发现我的字还可以练,鼓励我多用功。学院服装系蔡文发老师好一手柳楷几可乱真,他手把手的教我如何运笔,耐心的讲解笔画提按轻重等要领,常常捉我手臂教我藏锋回锋及中锋运笔之技巧,还很形象地以一根小竹杠打比方:用力一压则弯,放则恢复原状,运笔如同这小竹杠运则力挺,松紧韧直。这运笔之中体会刚柔并济的书写技巧,运笔到此境界字易成也。要在这有弹性的弯曲之中认真体会其中之奥妙。临别吋,嘱我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还赠字帖两本以致纪念,这种让我受益匪浅的良师世间难找。
陈育文老师字也写得相当的不错,他事无巨细样样帮我。在图书馆找字帖复印兰亭序多宝塔和王福庵小篆部首等帖赠我。他们都是我学习书法不可多得尊敬的好老师。虽然分别多年稀有联系,但师教之恩永存。
退休之后,客居东莞每天空闲时间特多,这是我以此为打发时间的最好选择。期间有井纺同事朱正华介绍,安福金田老乡朱冬文老师在深圳工作,一手漂亮的欧楷叫人惊叹不已,虽然至今未能谋面,错过当面请教,但通过微信沟通如临其面。朱老师诲人不倦,教我注意笔画的技巧方法和整体的观念,结构布白之注意事项,使我茅塞顿开。横沥中心菜市场买菜时偶遇正城书画社朱姓老师,高朋满座,谈笑风生,原来朱老师乃江西朱熹后代迁徙横沥半仙山有近千年历史,他倡导同道切磋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我也经常步入其中。朱老师习启功楷行很有功底,他每天习字500以上,甚至过千也是常事,足见其勤勉有加。朱老师推荐清蒋和《习字秘决》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邮购所得,我也从另外渠道购得此书,但美中不足书中尚缺五页,朱老师用他的书让我复印使之完整。我如获至宝,每日笔习墨研不止而受益非浅。驻足于朱老师书桌前观其临池,是一种相当舒适的享受,他搁下笔没有丝毫的保留给我讲解,有时候带着一些疑惑与之交流,朱老师倾其所知为我一一剖析,犹如久渴遇到了一股清泉沁人心田。
年望古稀,这个爱好将伴我终身,它既可以打发无聊而消磨时间,也可以在习字中不断加强逐渐提高自己。古人云,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既知烛之将蚀,更需珍惜这不多的宝贵时光。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当人全身贯注于此时,时间就会像流水一样,从身边不知不觉中淌过,把一份安静淡定在物欲横流之中,守住一分淡泊,在不断学习中获得认知,进而不断地升华,充实,提高。
每当习字时,应意在笔前,认真地认读每一个字,还要真正的理解它的含义和如何运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决定用何种方式方法写出来的字更好看,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而悦目娱心舒畅惬意。总之习字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与加强的过程。
春节时写个春联,亲朋好友有喜欢的也附雅也涂鸦几笔,左右邻舍需要时帮个小忙,既能历练提高自己,又能急人所需和又何乐而不为呢?我自以为民间爱好书写者,俗称字匠而已,乃此生愿也。根本没必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名利,那些均为身外之物,于我何益。
有一个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愉悦开心的小事打发日常时间,以致不至于无所事事而无聊,日习二百字,相伴今生足矣。
作者:郁斌生,江西安福洋溪店背郁氏方公32世孙。现年65岁,江西井冈山纺织厂退休工人。
郁斌生文集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