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上线云村社区,“村民”创作欲井喷

近日,网易云音乐正式上线全新社区版块——云村社区。

这一入口大大拓展了云音乐的社交属性。而Mlog的表达形式,让自称为“村民”的优质用户创作欲望井喷。

更新后的网易云音乐不仅登上了微博热搜

还一举冲上了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榜首

01

升级之后,“云村”分成了两个部分。

“广场”是以陌生人Mlog为主的瀑布流,界面风格清新。用户可以在里面进行内容浏览、评论、点赞和分享。

“动态”部分基本以信息发布为主,但也带社交属性。“主题”和“附近的人”都能迅速找到同好并延展至线下社交。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广场界面中的“M”按钮(云村社区中分享内容的方式被称为Mlog,全称Music log,即音乐日志)。

进入创作页面后,可以选择发图文或者视频来进行记录,但无论哪一种,网易云音乐强大的乐库都会为内容提供配乐支持。

☝☝Mlog
除此之外,云村还将网易云音乐引以为傲的用户评论进行放大,在云村的顶端设立热评墙,每天会精选11条戳心评论,并配上相应歌曲,用户还可以在这些热评下继续评论点赞。
☝☝热评墙
02

不得不说,主打社交的云村太适合创作和表达了。无论是彰显性格、品味的Mlog,还是延伸到线下场景的同城入口,都在积极营造一种基于同好的社交氛围。
这样的氛围让创作精力过剩的云音乐用户瞬间找到了组织。在上线之前,“柠檬精大军”和“彩虹屁军团”两大阵营已经进行过一次交锋,而“云村”一词最早也是来自用户的灵感,随后大家自称“村民”,称活跃在平台上的小编们为“村干”,而“网易云音乐”官方账号,就成为了大家的“村长”,还有用户以云村为主题,创作了系列插画作品。
比起其他产品,基于情感表达、自发创作的云村社交,显得更为真实。
在云村,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Mlog更侧重于基于同好的情绪表达。多了音乐、文字两道筛选,靠美颜、化妆制造的“社交假象”似乎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毕竟一个在凯宾斯基摆拍的网红,用《沙漠骆驼》配上安吉拉·卡特的哥特文风发一条Mlog,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上线六年来,网易云音乐的粉丝以文艺气质浓,文案杰出行走于“江湖”,创作欲望一直“过剩”。云村适时抛出了Mlog的概念,很好地释放了这部分用户的表达需求。
在创作形式上,虽然有了很大的颠覆(图片、短视频、音乐、文字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由组合),但仔细品味,根基还是音乐+文字。说句更直白点的,文案不好,很难在云村混得好,即便你有一枚足够漂亮的头像。
基于同好和共情的PGC、UGC,才是这个村里的生态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