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彦锋——对山水的敬重

第一、对山水的敬重

很多画山水的画家对山水画的着重点在笔墨的技法上,但我每一次在做山水之前,都对山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之心和尊重感,其实这跟我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有关系。

一个山的形成,从岩浆的喷发到现在我们能看到它,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已经矗立了几十亿年了。以它们的博大、稳重、宽厚,默默地感化着世人,我们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和山水相比也不过是一个“过客”,我们人为什么看到山之后会看到一种崇敬之心呢?

因为人太渺小,当一个人走入山中之后,他只是山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感受的是山的全部,山的气息,那种博大、那种若谷,当感受到山之气之后,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渺小、弱势的感觉。当我们这代人消失不见的时候,山依然矗立在那里,山尚且几十亿年没有说过什么,没有标榜自己什么,它默默地在那里,还是感受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们要向山学习,是一个画山水者的必经之路。

聂彦锋《黄山揽胜图》

所以画山水之前要先有崇敬之心、敬畏之心。

所以山带给我们了什么呢?有人说是巍峨、有人说是稳重、有人说是磅礴,可能都有吧,所以人向自然学习,是人生活在自然之中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社会非常的浮躁、浮夸,节奏非常快,但是每想到泰山屹立于群山之中而巍峨不动的时候,才是人该反思自己的状态。

第二、崇敬之心有了之后能做什么

人不跟人学习,人还可以跟万物学习,所以老子、孔子,都提出过这种“天人合一”观,

而“天人合一”观是我们中国深入骨髓的哲学观,所以画山水必学会做人。

人是什么?人是器,器皿的器。

就是你作为天地之间,能容多大的胸怀,能有多大的气息的一个承载物。

聂彦锋《山水清音》

所以我们看到山,我们会尊重,我们会敬仰。是因为山的气魄,山的那种境界,装于无胸,撑开了我们的胸怀。

从原来的渺小,慢慢的一步一步感受到那种博大,甚至我们想跟山一样博大,这是人的可塑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地方,所以胸怀若谷是说人的胸怀要像山谷一样大,向谁学习不言而喻。

借山之气、借海之气、借天地之气,实际上是撑开我们的君子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养浩然正气”这个气从哪里来,是从千千万万的人当中来,更多是天地万物中的山川、河流中来。

当我们心作为一个容器,随年龄不断增长,在扩充的时候,我们装下的东西越来越多,越多越多,这就叫包容。

聂彦锋《蒙山清夏》

所谓自私自利、狭隘意识实际上就是你的心没有办法吧,天地万物装在其中。任何一个小事都可以触动你的敏感神经,这种敏感不要也罢。

所以古人在古人的赞美之词里,君子之气、浩然之气,是气息的气,所以我们作为承载气的物质、一个人,我们养的是我们内心的“器”,所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作为一个人要向天地学习,要向天地的意境学习,要向天地的广阔、博大学习。将其装于吾胸,当这些山川河流都装在胸中之后,你有多大,别人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孔子把这种气称为“君子之气”,而装不下别人,装不下万物的人称为“小人之气”。

聂彦锋《渔舟唱晚》

这里的小人不是指那种阿谀奉承、自私自利、偷奸耍滑,这个小人的定义太窄了,小人是跟君子作对比而说的,这种“小人”是指他的胸怀之小,君子的君是指君临天下,包揽万物的博大、大气,所以要想画画,先锻炼自己的“器”,扩充自己的度量、容量,与万物与宇宙合二为一

(0)

相关推荐

  • 万物都有形,这是外在的

    更有气,这是内在的.山水,乃天地之大物,乃天地之间最有灵气者,如果仅仅停留在形的层次上,徒绘其形,筋骨毕露,就不能领略山川之大旨,不能发现山水之意韵.画画,要画出气,这气不是物质之气,而是生命感. 一 ...

  • 地理秘诀(龙穴砂水)天人合一观

    学习峦头功夫,首先心中要有山水之爱,用心灵去感受山川之美,接受山水的薰陶,让心灵与自然建立一个默契,产生共鸣:这就是"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融合的哲理. 俗话说:"明 ...

  • 爱是博大的胸怀

    这种胸怀可以容下所有一切事物,不论是美丽的风景还是艰难的困境, 不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对手敌人,心中有爱则可包容万物.这便意味着, 我们在爱自己所能够接受一切的同时,亦可以爱我们所有难以接受的.

  • 山水之间的一点思考

    山水之间的一点思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高低低之间形成了一个有一个不同的天地,本为同一片天地,只因眼界胸怀格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 宇宙有三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为三大之一,自然自以为大,通过 ...

  • 聂彦锋————浅绛山水的特点与技法

    髡残<苍翠凌天图>85x40.5cm 浅绛山水,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 ...

  • 聂彦锋|以形媚避,以形写神——国画山水的造景与造境

    清代石涛有云:"搜尽奇峰打草稿".取景"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必要过程,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初学者锻炼绘画表现技法.搜集创作素 ...

  • 聂彦锋|嫣然流光

    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天气也渐渐变暖,仿佛便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于是乎,出门寻找春天的气息.走在疏林间,踏在山坡上,树木依旧枯黄,草色还是苍苍茫.只是感觉不到冬天的严寒,吹来的风亦不是那么恼人,感觉有了 ...

  • 流光溢彩,嫣然成境——聂彦锋花鸟扇面新作欣赏

    檀唇烘日,媚体藏风,花之喜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花的性与情,是艺术创作中最迷人的韵味. 聂彦锋将以秋之韵时令之花,以其嫣红盛放之时,绘于扇面里. 在笔墨间,情趣里,以花之盛,花之喜的体悟, ...

  • 聂彦锋|写意花鸟习作——授课之思

    临近春节,近期授课以写意花鸟作为课程作业,虽说已过数日,却颇有感怀.尤其此间正值岁末.对于写意花鸟绘画的艺术学科而言,又多了一层不一样的意义. 古人每逢新岁多做<清供图>以示对新春的美好期 ...

  • 聂彦锋|荣落在四时之外 • 乱里世界

    一个僧人问北宋兴元府青悍山和尚"如何是白马境",此和尚回答道:"三冬花木秀,九夏雪霜飞." --引子 这里的语境是四季颠倒,时间乱置.对于中国绘画艺术对于时间的 ...

  • 聂彦锋|旧画拾遗·江村秋晓

    霜降过后的秋天,是物尽凋敝,寒意渐浓的荒寒之境.每每此刻,不免悲秋之意随景而入心.深秋的夜迷离.失景,叶尽秋黄后的稀疏.此间之境,最是值得回味的佳时.陈继儒笔下的深秋时夜的幽寒,而追朔时光,于丁酉年秋 ...

  • 聂彦锋|旧画拾遗——竹园小筑

    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 明·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 山月江煙,鐵笛數聲,便成清賞:天風海濤,扁舟一葉,大是奇觀. 闲暇之余,阅览聂彦锋先生的画作,颇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