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明理学的抬头,看我们的发展处于什么历史阶段
“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我们胜利了,但我们决不能走回头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请来作为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共产党也快完了。 ”——教员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佛学和道家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传统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经过儒释道融合以后,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宋明理学的理论目的主要指归于对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
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总之一句话,就是让大家守规矩,做顺民,良民。
这里我想做一个科普,那就是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的区别和联系。
哲学是总括伦理学和美学的,因为一切知识,对它的认识,实践,追求,都是哲学的范畴。伦理学和美学一般是作为哲学大类里面的二级学科。
但他们也有区别:
哲学主要是认识知识。
伦理主要是实践知识。
美学主要是创造知识。
哲学是真理哲学,回答真的问题。
伦理学是道德哲学,回答善的问题。
美学是艺术哲学,回答美的问题。
哲学是理性认识,
伦理是检验认识,
美学是感性认识。
以上是我总结的基本认识。有助于大家有个基本判断。
接下来我要说,一个社会流行什么哲学,这是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其基础的。
比如生产力落后,要搞物质建设,生产关系上要搞私有制,就会强调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等到物质高度发达,私有制已经稳固下来,那就要在法律上搞物权法,在思想上搞伦理学,因为重点不在于求真务实,而在于守规矩,守法守德,收德就是守得,即维护既得成为最高利益。理学就会成为社会主流。理学是为垄断时期的政治经济服务的。
再往后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不好,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越来堕落,怎么办?于是就搞心学,彻底沦落到唯心主义的心念中去了。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不听,不闻,不问,不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王朝末期了。王朝末期艺术会非常发达,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所谓美学,艺术,更是如此。他们的闭门美学创造,正是外界穷苦人的白骨累累堆积起来的。
所以,我提醒诸位,不要脱离真理,脱离现实,脱离物质谈伦理,将来再谈心学。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和物质基础上构建伦理和美学,即让善和美以真为基础。这对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才是最有意义的。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哲学,既得利益者需要理学和心学,需要传统文化,而一无所有和逐渐失去一切的中小资产者,则需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我们都是一无所有的人,跟我们谈什么伦理道德?谈什么文学艺术,真他妈扯淡。
我们就要马哲,马哲,马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