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作用与经络养生
近来媒体对中医经络学说的宣传已经不少,健身气功锻炼确实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经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络至今仍然是个谜,实践证明,企图找到一个独立的经络系统,其结果是徒劳的。
我们祖先能在两千多年前创立经络学说,那是很聪明的。但是也不要把它神秘化,单凭臆测,毫无根据地拔高是不科学的。
先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在古代人体解剖的基础上,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具有网络功能的系统加以综合,抽象出经络的概念,用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来比喻。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它包括了神经、血管、淋巴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等,是这些已知的和其他未知系统的综合。现代科学已发现,细胞之间可以直接通讯联络,传递信息,不需特殊结构,微观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多的很。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看,经络系统是古人对人体自动控制系统整体网络结构近似宏观的描述,概括了一切传输信息、能量、物质的网络功能。因此,目前把经络学说看作是人体的网络系统模型最为恰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作用是流通气血,营养、联络和调整全身各部分,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外在的病邪可以沿经络传入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内经 ·灵枢 ·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古人把人体比喻为小宇宙,经络就好比江河湖海,应该川流不息,一旦淤滞,就会泛滥成灾。人体的经络通畅,气血周流,百病不生,一旦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就会百病丛生。
经络上的腧穴,是气血流注输转集聚之处,针灸、推拿、敷贴以及各种电子诊疗仪器都在此施术,也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不能说“这些都是局部的、浅层的举措”,它包括了大脑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的功能调节。至于婴儿出生后剪断脐带,是天然的生理需求,根本谈不上“切断了维系经络系统与间脑之间信息联系的原始接点”,因此“经络系统的运行”也不会“由有序变为无序”。
人体生理功能由有序变为无序,所谓的“危害健康和生命”,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是自然和社会环境,如气候变化,饮食营养不平衡,物理、化学、生物致病、疫病流行因素,动乱、战争等。内因是个人遗传素质,免疫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而这后两种能力受个人生活方式影响极大,如情绪调节、饮食、运动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所有致病因素的60%,还有文献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改变亚健康状态,可以预防70%的人可能产生的疾病。健身气功锻炼的目的,也应该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养生之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就指出了健康与不健康的两种生活方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内经》还有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莫要,流散无穷”。古人依据阴阳学说,把传统的养生之道高度概括为两个字——“中和”,所谓“能中和者,必久寿也”。这是基于“悟道”,以精神文明、心灵健康为核心的养生最高境界。
远古时期,人们就是从人体的痛点和压痛点(反应点)发现穴位的,也就是说,哪儿疼痛就在哪儿按摩。所以中医有“以痛为腧”的说法,后来称为“阿是穴”、“天应穴”,这是自我保健或学习中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至于具体的经络养生,古人从经验中总结出的几百个穴位,就大有用武之地了。经络学说也有一个积累知识的历史过程,经穴也是由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虽然说有365穴,而实际记载只有160个,到了清代的《针灸逢源》才达到了361个,唐代的《干金方》又载有187个“奇穴”。这么多穴位,怎么能记得住啊!就是针灸、推拿医生也不见得都记得住,还是要先掌握最常用最有效的穴位。在此介绍一个百病防治点穴要领。
在背部有膀胱经的五脏六腑腧穴,脊椎骨棘突下有督脉腧穴,根据现代生理学体表内脏相关学说,就是相对应内脏疾病的反应点。因此寻找压痛点、敏感点就可以初步定位诊断,也可以在此按摩、刮痧、拔罐、艾灸、敷贴等等,施术进行治疗。根据双向调节原理,只要给予中性的适度刺激,所谓平补平泻,可忽略手法的虚实补泻。对于无病者,通过锻炼调节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有保健预防作用。
为方便记忆,兹将背部经络腧穴歌诀简述如下,供参考:
1.膀胱经背部第一线腧穴歌诀(注:从第一胸椎棘突下开始数,膀胱经背部第一线在脊柱正中线至肩胛骨之间的1/2):
第一大抒二风门,
三椎肺俞四厥阴(俞),
心(俞)五督(俞)六膈俞七,
八胰(俞)九肝(俞)十胆(俞)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俞),
十三三焦(俞)十四肾(俞),
气海(俞)十五大肠(俞)六(十六),
(十)七(十)八关元(俞)小肠(俞)分,
十九膀胱(俞)二十中聱(俞),
二十一椎白环俞,
上、次、中、下八髎穴,
一二三四骶孔中。
2.督脉背部腧穴歌:
督脉正中行脊粱,
尾闾骨端是长强,
二十一椎是腰俞,
十六阳关细推详,
十四命九与脐对,
十三悬枢在中央,
十一脊中十中枢,
九椎筋缩七至阳,
六灵(合)五神(道)三身柱,
陶道一椎之下藏,
大椎就在一椎上。
背部腧穴自己按摩不到怎么办呢?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躺在床上,或坐在靠背椅子上,左右摆动躯干,磨蹭后背,叫做摩脊通督。要么用器械敲打,或者用电子针灸治疗仪刺激。还有就是经常对头、胸、腹、背部及四肢进行自我按摩,这些措施都可以自动调整内脏功能,防治亚健康状态。还可以用适当的热水与冷水以及医疗器械进行锻炼,能够增强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要重视对皮肤的维护和锻炼,皮肤不仅仅是一个体温调节系统、废物排泄系统和第一道设防系统,而且是包括经络系统在内的自愈康复系统。对皮肤的维护就是对血管、免疫系统和经络的维护、“培训”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