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帝国之五:冒顿单于,匈奴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历史# #历史天窗# #匈奴# #匈奴大单于#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或民族集团)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国的正史里是公元前318年。公元431年,败逃到今天甘肃地区的大夏国王赫连定被吐谷浑人生擒,送给北魏,北魏将赫连定处死,大夏国灭亡,'匈奴'这个民族名称,从此不再出现于历史舞台。在匈奴存在于中国正史的这大约七八百年中,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心腹之患。
本文是系列专题:匈奴帝国的第五篇。
春秋末战国初期匈奴南迁到了阴山、河套地区,不仅是得到了一块水草丰美的繁衍生息的土地,同时得以和很多先进的文化接触、学习,比如鄂尔多斯文化、西域文化,以及中原文化。杨建新先生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中说,'匈奴族是已存在于北方的某一强大的部落为主,吸收融合了从夏、商以来活动于北方的鬼方、獯粥、玁狁、狄、戎等各种部落,甚至还包括有中原北上的一部分华夏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此时的匈奴以及和南迁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脱胎换骨,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全新的民族。
史记载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匈奴此时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开始尝试参与中原事物。头曼是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匈奴单于,匈奴开始强盛起来,与中原地区接触开始变得频繁,中原文献中相关的记载也丰富起来。由'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可见在冒顿之前匈奴就已经开始对外扩张开始了一些统一北方的活动,为之后的'百蛮大国'奠定了基础。
头曼时期匈奴成为诸侯国特别是那些北部与其相邻的诸侯国所面临的主要对手。为抵御匈奴,燕、赵、秦三国纷纷修筑长城派兵进行防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赵国更是凭借良将李牧守边使得匈奴不敢入赵边。公元前 215 年,头曼又一次南下侵扰,为绝后患秦始皇不顾丞相李斯的阻拦决定进行大规模的反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 30 万北击匈奴。仅仅一年时间,即公元前 214 年,蒙恬击败匈奴一举夺回'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以及匈奴控制的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阳山(今内蒙古狼山)等地,'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又下令把以前秦燕赵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补和完善,修成了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沿黄河、阴山一带到辽东郡碣石(今平壤碣石山附近)的万里长城。
头曼时期,匈奴虽然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是所面临的局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整个广大的北方地区东有强胡,西有月氏,北边的丁零等诸部也不时的南下,南边还要面临燕赵秦的驱赶。头曼被秦军所败后被迫向北迁徙,为保存实力并进一步加大在北方地区的影响力,头曼开始了长时间局部的小规模兼并战争,实力不断壮大。
秦国瓦解后,原来被派去驻守在边境的士兵和开垦的移民也纷纷离开返回内陆,导致边境空虚。头曼趁着这一有利时机重新南下,再次渡过黄河进入河套地区,但是却没能完全收回原来丢失的领地。面对来自东胡、月氏和丁零等诸部的压力,此时的头曼无法带领匈奴真正的强大起来,于是历史选择了一个更具有雄才伟略的领导者——冒顿(mò,dú)单于。
杀父自立
冒顿本为头曼单于的太子,据史书记载头曼由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于是就想要废掉冒顿改立少子,他把冒顿送到月氏做人质然后又派兵攻打月氏。头曼这一举动惹怒了月氏,他们便想要杀死冒顿,冒顿得知消息后'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冒顿回来后得到了头曼单于的赏识,不仅没有惩罚或者杀他反而给他精兵良将万骑。冒顿从月氏逃回匈奴又得'万骑',但这些人并不是从开始就完全的服从于冒顿的,关于这一点冒顿心知肚明。所以,如果他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使这支军队完全的服从自己。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军中树立威信。这样一来,他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为最终成为'单于'打下基础。
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关于《史记》现在认为很多记载不可信,关于冒顿杀父自立的记载就疑点重重。
首先,当时各政权间交换质子是个常规操作,司马迁将其归因为头曼借刀杀人,太过牵强。
其次,冒顿从月氏归来后进行的战术训练'鸣镝所射,悉从射之',是从月氏人处学得(《中亚古国史》·麦高文),'鸣镝之术'作为一种军事战术,拥有国一般不会轻易示人,从这一点看,冒顿在月氏为质期间应已得到月氏的信任,说明其在月氏的时间应不短,那么司马迁的'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的表述明显不够准确。
最后,冒顿单于后来率领匈奴击败月氏的过程,史书言'( 灭东胡) 既归,西击走月氏',如此在击败东胡的回师途中,轻松击败劲敌月氏,一方面说明匈奴新胜,兵锋正锐;另一方面应是基于冒顿为质时对月氏地理、风俗,特别是战术的熟悉和了解。这与战国时期燕国为对付东胡,曾遣'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何其相似!
退一步讲,假设果真如《史记》所言,以冒顿为质是头曼欲立所爱阏氏生的少子,企图假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的话,那么在冒顿盗善马逃回时,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也就是说赞叹欣赏之余,擢升冒顿为万骑长,实际上承担着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重任就难以理解了。前文介绍匈奴政权结构时说过,匈奴军事力量主要由24各万骑长组成,相当于现在的各战区司令。冒顿作为太子,毫无疑问是万骑长之首,地位仅次于头曼,位高权重,他有足够的能力在身边聚集力量,如此头曼不是养虎为患,对所爱的少子威胁更大吗? 再则说,头曼单于要真想除掉冒顿,实在不需要费如此大的周折,兴师动众,路人皆知的借刀杀人;更重要的是匈奴民族正处在列强环侍、难以为继之时,此举将会严重恶化与强邻月氏的关系,作为单于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可能不知。所以虽有子以母贵、远近亲疏之说,但正值匈奴用人之时,头曼择人的标准依然是才干。
关于冒顿杀父自立的原因,学界囿于史书记载普遍认为是源于复仇,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复仇之说应是不实,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从冒顿处心积虑射杀头曼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场权力的争夺,真正的主导者是冒顿,头曼对这个儿子并无防范和残害之心。正是凭借父亲对自己的信任和纵容,冒顿的计划才一步一步得以顺利实施。当他完全拥有一支勇敢善战、鸣镝是瞻的骑兵集团时,公元前209年,'其父单于头曼猎,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冒顿的这种行为,起初并不被部落认可。头曼单于死后,他不但没能按照匈奴的传统习俗将头曼生前的妻妾收继,还不得不'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所谓'大臣不听从者',应是头曼单于的积极拥护者;'于是冒顿自立为单于',指明'自立',说明并没有得到部落联盟的拥戴,反过来也说明头曼单于先前应没有做出超常规之事。可见,冒顿杀父自立实际上属于一种篡权行为,故遇到来自部落内部的阻力非常之大。
改革者冒顿
据《史记》载:'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又载:'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可见,在冒顿之前的匈奴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依然保留了部落时期的很多习俗。特别是政权建设上,尚不能与中原政权相比。在强敌环伺之下,这样的匈奴很难保证自身的安全。
冒顿单于在夺取政权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单于的权力,强化国家机器,进而促进了匈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单于就同中原王朝的皇帝一样,权力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是匈奴族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单于以下,设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等官职。由于匈奴族是军政合一的游牧民族,所以,从左贤王至大当户都分别统帅军队,多者领万骑,少者领数千骑不等。在他们之下,又有中下级官吏多人。
在对地方的统治上,冒顿单于采取了与中原王朝封国建藩相仿的制度。就是在承奉单于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前提下,单于与左右贤王'各有分地',各自在自己的直接管辖区内组织军队,实行统治。具体分全国为三大部分:
一是单于庭,即首脑部,由单于直接统治。其统治地区为匈奴中部,这一地区南与秦汉时代的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县一带)接界。
二是左贤王庭,由左贤王进行统治。这一地区在单于庭东部,其管辖范围南与秦汉时的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接壤,东边先是靠近东胡,后至涉略。
三是右贤王庭,由右贤王进行统治。这一地区在单于庭西部,其管辖范围,南与秦汉时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一带)接壤,西面连接月氏、氏、羌等族。
冒顿单于还制定了一套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和赋税制度。如匈奴法律规定:拔刀伤人过一尺者处死;盗窃财物者,没收其家口和家产;犯其他罪者,小罪用车辗压骨节,重罪处死。在赋税制度中规定,每年秋季,在马肥畜壮之时大会障林'课校人畜计',就是全国统一核查一次户口和牲畜的数目,然后以牲畜、人口数量的多少征收一定比例的实物税。
综上所述,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族的经济,特别是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现在虽由于史料缺乏,对冒顿单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不得而知,但对其发展状况,在《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中尚有记载。这里仅举一例,如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与汉高祖刘邦平城之战时,冒顿单于率四十万骑兵把刘邦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时,竟能以马的不同颜色分类编队:西方的骑兵均骑白马;东方的骑兵皆骑青驰马;北方的骑兵尽骑乌骊(即黑色马);南方的骑兵都骑弊马(即赤色马)。这不仅是一幅壮丽的骑兵战阵图,更是一幅反映匈奴畜牧业高度发展的绚丽画卷。如果没有繁荣的牧业,一下子集聚如此之多的色类齐整的骑兵马队是绝不可能的。这同西汉初年刘邦时代的'自天子不能具钩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的状况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另外匈奴族的农业、手工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如漠北诺颜山匈奴墓葬中出土的农作物种子;铁制工具如铁镰、铁;以及一些精制的铜器、陶器等大量文物,充分说明了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由于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匈奴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匈奴人以畜牧业为主,冶铁业和手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就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而言还远远达不到生产和生活上的自给自足,生活和生产上的许多东西特别是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完全不能自给,必须从别的地方输入以解决需求。因而匈奴人十分注重商业交换,尤其是与汉人进行商业交换,即便是发生战争,匈奴仍不愿意放弃关市。但是之前由于中原和北方各地战火不断,交易环境一直比较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交换。直到冒顿统一北方地区和西汉王朝的建立,特别是自平城之围后,汉为安抚匈奴,恢复生产休养生息,除了实行'和亲'政策外还开放边市允许边境贸易,汉匈之间再无发生大的战争。互通关市更是使得双方接触更加频繁,甚至出现'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的盛况。当时汉匈之间交往频繁,交换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铁器、铜器、工具、马具、黄金、服饰、丝织品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匈奴除了与汉人进行交换,与其他的北方各族及西域诸国也有贸易往来。冒顿时期,匈奴基本控制了西域,完全垄断了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路线。西域诸国乃至安息都喜欢汉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但由于交通路线为匈奴所阻不能直接与汉朝进行交易,所以就只得依赖于匈奴做中间人。如此一来,匈奴不仅能从中获得较大的利益,还能满足自己对于一些必需品的需求。
冒顿的对外扩张
东征东胡
东胡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盛极一时。当时,东胡南邻燕国,时常南下对燕国造成严重的威胁。为解除后患,燕国使大将秦开质于东胡并取得其信任,后来秦开回到燕国率兵大败东胡,东胡被迫向北迁徙至今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了防止东胡侵袭,燕国还在北部筑起了一段长城加强防御。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东胡虽然为秦开所破,但是其主体力量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而当时中原地区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燕国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完全的消灭东胡,只能筑长城来防止其侵袭。
头曼单于时期,东胡就是匈奴在北方地区的一个强劲对手,只是互相都不足以消灭对方各自统治着广大的地区。到了冒顿单于时期东胡仍然十分强大,甚至有可能实力在匈奴之上,这就使得冒顿在初期不得不对东胡采取隐忍的态度。
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彊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史记·匈奴列传》
从千里马到冒顿的阏氏,这对冒顿及匈奴群臣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耻辱,但冒顿并没有因此而对东胡用兵而是一再隐忍。冒顿在初期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还不足以消灭东胡需要争取时间加强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起到了麻痹对手的作用,使其放松对匈奴的警惕。匈奴与东胡各控制着北方广大的区域,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是在二者之间有一块广大的空地,有一千多里没有人居住,只是双方分别在空地的两侧建立了岗哨。随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合理的要求被答应,东胡王也开始变本加厉愈发的骄纵起来,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于是开始向西侵犯并公然表明要占领该地。
冒顿是一位有胆有识而且还非常有野心的单于,他本就不会满足于匈奴目前所处状况,对东胡的要求一方面是示弱麻痹敌人使其放松对匈奴的警惕,同时也为匈奴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强大自己,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最终冒顿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所以,在东胡提出土地要求的时候冒顿断然拒绝,对于群臣中的妥协者皆斩之。
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史记·匈奴列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冒顿认为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第二,此时的匈奴已经具备了同东胡一较高下的实力,事实也确实如此。
由于东胡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把冒顿单于放在眼里也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所以才导致冒顿带兵很快击垮东胡,'大破灭东胡王'并'虏其民人及畜产'。东胡轻视冒顿没有准备使得冒顿出其不意大败东胡王,至此东胡一蹶不振,这样匈奴首先解决了来自东北部威胁。冒顿大败东胡不仅并扩大了领土面积还从东胡获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进一步扩充了匈奴的实力,使得北方地区再难找到能与其抗衡的国家和部族。
西击月氏
月氏族起源于乌拉尔山、南西伯利亚一带,后来主要活动于河西走廊、祁连山间,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的强大起来,到战国后期与东胡、匈奴一起成为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三大势力之一。
头曼单于曾使当时作为太子的冒顿质于月氏,由此可见,月氏当时的实力应在匈奴之上或者至少也与其相当。因为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方的势力弱于另一方或双方实力相当,为维护共同利益而互有质子。如此一来,相对于东胡冒顿对于月氏也会有更多的了解,为其后期对月至采取的一些列军事行动带来便利。
由于东胡的一再挑衅,所以冒顿首先集中兵力解决东部劲敌并大败东胡,从东胡获得大量的领土、人力和物力,一时间实力大增士气高涨。之后,冒顿趁势对月氏进行第一次军事行动'西击走月氏'。虽然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并没有把月氏彻底打垮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来自西部的威胁,匈奴还是初步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基本上解决了左右侧的劲敌之后,冒顿直接带兵开始向南挺近。东边的一路军马直接突破原来赵国的外长城,收回了赵武灵王时期被夺取的楼烦;西路军马南渡黄河进军白羊王的领地,收复了秦国时蒙恬从匈奴那里夺得的河套平原,兵锋直指长城脚下,与汉朝以原来的河南塞为界、至朝和肤施又侵犯燕和代地。当时中原地区正值楚汉之争无暇北顾,使得匈奴能够轻易地收复故地并把势力向南拓展。
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遂侵燕、代。《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对月氏进行的第二次军事行动是在汉文帝初期,约公元前 176 年左右,冒顿使右贤王'西求月氏击之',月氏大败,匈奴把不服的尽数斩杀并降服一般百姓。至老上单于时期,杀月氏王并用其头骨做成酒器。从此以后,月氏一族退出敦煌、祁连一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渐渐地种类分散,后来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
对东胡和月氏军事的胜利,使得之前依附于他们的部族也大多臣服于匈奴。之后,为解决背后的麻烦冒顿又带兵'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的贵人大臣都臣服于冒顿'以冒顿单于为贤。'除此之外,他还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及其他旁的二十六国,使其都归顺皆匈奴,最终'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至此,冒顿基本统一了北方游牧区,臣服了北方及西域大部分国家和部落,完全确立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使得北方草原再无人能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