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法家赵叔孺,1935年的书作真迹展览,笔力秀逸结体隽永
“书法”风格是一种艺术,但是把它归为书法是不恰当的,或许称之为墨艺 更为恰当。我认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书法的魅力最恰当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是必须有法,没有法度没有规矩就不叫书法。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前提首先得是一个技术活或者说是工匠活,这也是基本功。书法的本质是线条的艺术,所谓法度也不过是前人对线条美的范式化总结。或许中国的法度森严在日本看来是某种程度的束缚,如果线条的流转能够传达出某种气质,表现情感,私以为书写内容乃至法度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书法艺术的线条是执笔力度和习惯的表达方式,执笔属于个人习惯,没有所谓的对错。小学老师教的是正确的,并不代表其他执法都是错误。对于成年人来说,正确姿势不一定写好字,所谓的“错误”姿势不一定写差字,字的好坏不在姿势。就像武功是靠实战打出来的,不是看姿势摆的好不好。五指的握法宋代毛笔转型时就有了,黄庭坚的书论就有提到双钩执笔。沈尹默提出的是强调中锋。
近代书法家赵叔孺1935年的书作真迹欣赏:
书者介绍: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赵叔孺的艺术造诣,也得益于林家颇多。他的岳父林颖叔酷爱金石书画,收藏极为丰富,翁婿二人志同道合。赵叔孺在岳父家遍观所藏精品,专心致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不出3年,便已是成绩斐然。
赵叔孺是个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皆通。赵氏书法,不拘一格,所写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令人喜爱。他平时训诫学生和子侄辈,临摹古迹书画,要形似,也要得其神韵,最好能自运机杼,显出崭新面目。赵叔孺著文不多,诗词更是罕见,但在画轴中偶有绝句题咏,颇具闲情逸致。
写在文末:
-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欢迎您在清雅阁驻足欣赏艺术,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评论。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