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技术人士能力不是靠打分的

一位前食用菌行业媒体人士,最近和我聊行业故事,谈到某些业内知名大忽悠,很不以为然说:根据他的了解,这些人都还是有人说好话,有人推荐。他认为即使水平不是特别好,应该也不是特别差吧?
我一听笑了,这是用打平均分的模式来说事啊,这个就是很荒唐的了,他问我:那你说到底怎么看食用菌栽培领域技术人士的水平?
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曾经在其他文章里说到三个方面不可为凭,但这三点都不能绝对化,而且这三方面我自己都具备了,似乎在我身上都不灵。
这三个方面就是:一,四处流窜、二,科班出身、三,高校工作。
第一,技术水平好的,往往流动性会差,或者东流西窜收入不如自家做,不辛苦无压力还顾家,总之,职业技术服务人士流动太频繁,就是没有能力稳定一处。我的流窜,是因为我本来就是有固定工作,属于走穴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科班出身的,人一定很机灵,但往往不能吃苦,在体制内有工作,用不着辛苦就就可以获得好的待遇,用不着深入生产实际,也没打算靠这方面能力谋生,所以实际到生产领域能力不佳也很正常。
我在单位这些好处全轮不到,迫不得已才自己出去趟出来一条路,属于科班出身里的败类,我那点功夫是逼出来的,没有代表性。
第三、高校工作的,因为有教学工作,搞食用菌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目的主要是为了带学生或者搞几篇论文混职称,大体上没有时间精力条件长期深入生产,所以也只有少极数有机会去搞好栽培。生产栽培和实验室栽培差距太大,实验室的东西多数是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实际的。
其实这方面,很多人都有意识去想解决方案,比如福建农林大学谢宝贵老师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和企业合作(是长期的真正的合作,不是那种项目型临时搭伙)。
我虽然混在高校,但没教师资格证,不上课,还是因为单位合并进去的,所以也例外。
如上所述都是不能绝对化判断栽培技术人士水平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比较靠谱的判断方式呢?我想了几天,终于想出来一套办法,如果一切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那么就是相当靠谱的方法,甚至可以用来判断食用菌行业的其他应用技术能力。
看一个人的真功夫,第一要务不应该看他做成了什么,而要看他做失败了什么。失败的因素,其实并非只有技术一方面,也有问题本身的难度和其他制约因素包含在里面。
如果一个人说他根本没失败过,那本来就是扯淡。
如果在失败过的地方继续干,肯定就说明这种失败可能是偶然的或意外的,这种失败没有问题。而失败导致离职也很正常,我们就得分析失败的具体事项了。
失败在一个难度不高的东西上面,那么不好意思了,显然水平堪忧,失败在高难度的事情上,其实就不算问题,谁也不是万能的。
失败的原因有合理的外部因素,和责任完全在于自身的情况,应该有个区别,但如果所有失败都是别人的原因,想一想也知道是什么问题了。
第二个辅助判断因素是让他列出工作时间最长的几个地方,这个平均服务期的长短很重要,平均服务期越长,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水平越高,反之亦反。这个东西当然需要求证,不能由他说了算,如果属于撒谎,显然,要敬而远之。
但这一条不适合公营单位或机构,也不适合那些有人际关系背景的地方。比如河南许昌世纪香公司证明他某副总的服务,我们就不能相信,因为他们的关系超越了服务。
什么人的了解,都不如用人机构的了解那么可靠,所以,前用户的评价才会比较实际而合理。如果没有太大问题,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会与前用户保持联系,除非前用户不再在业内。如果说所有前用户都不联系他,请敬而远之。
所以第三个判断技术服务者水平的原则方法,是听取前用户的评价。但是,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许多人吃亏了也不肯做出真实的评价。没关系,这个很简单处理,略掉中性评价,看差评和好评。通常,会给差评都是搞僵了人际关系以或造成重大损失,对方如果不能说出具体的问题,多半就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有重大损失的,就会说出具体损失事项,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事情难度的判断。
给好评的,如果比较泛泛,那只能说水平也是泛泛。而能够给出具体和高度评价,那就最有价值。
我所了解到的某些大忽悠的好评,基本上来自被带进门的那种人,生瓜蛋子的好评不是好评。
最搞笑的例子,是安徽某被服务的老板,起初强烈捍卫给他服务的某东北“专家”,还没过一年呢,翻盘!而这个“专家”,也被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说是“有许多人”评价他的水平不错,可惜,那几个说不错的,都是生瓜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