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文库】 “清河三杰”下辽东 ——武派太极传入辽沈地区纪要 2024-06-02 04:11:16 说来凑巧,最初将武派太极拳传入辽沈大地的三位老师都是河北省清河县人,后人将三人誉为“清河三杰”,以志其功。清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东部边缘。战国时归赵国,建东武城,是平原君赵胜的封地。清末光绪年间清河县有一位著名镖师葛福来(号老泰),精八方捶。他久慕广府李亦畬的盛名,欲拜李先生为师。李亦畬是缙绅,不屑授拳,后经永年沿村刘老香说项。李亦畬收葛福来为徒,常令弟子郝为真代己传艺。福来深服为真拳技及为人,不仅自己学,且使子葛顺成也来跟为真学拳,所以武派太极在清河县传有葛家一支。第一位到沈阳教授武派太极的是清河县人顾荣科先生。当时东北还处于日伪统治时期。顾先生是清河葛显斋的弟子。葛先生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从他的表字“显斋”来判断很可能就是葛顺成前辈。第二位到沈阳教武派太极拳的是顾荣科先生的同乡霍孟奎先生。据说霍先生和葛显斋先生是郎舅关系,也曾跟葛先生学过拳。但他的正式业师是永年李福荫先生。李福荫字集五,是李启轩(李亦畬的二弟、亦学拳于舅父武禹襄)之孙,在拳技上“除受家训外,更受教于师伯郝和(为真)。”(李福荫的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序》)。李先生精文学,搜集了不少太极拳资料,1939年他命学生贾朴(时年16岁)工笔抄出,题名《永年李氏家藏太极拳秘谱全集》,是研究太极拳艺不可多得的抄本。李福荫先生当时是永年中学国文教员,霍孟奎先生在该校读书,得随李福荫先生学习武派太极拳。霍孟奎先生到沈阳教拳也是在日伪统治时期,在沈阳市大北门附近的一座旧庙里设场教拳,直到“文革”前夕去世止。霍先生所授拳势简洁紧凑,精巧朴实,将身法要领概括为:虚心实腹,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护肫吊裆“八要”。霍先生教拳注重实战训练,研求技击心法和具体的内功练法以及各种器械练法,有一套“太极九节鞭”(参阅《武魂》杂志1995年7、8、10等期),为别地所无。霍先生的打手与散手功夫很好,有一位郭春生先生擅太极、八卦、形意以及拳击、摔跤,因武技过人,被李景林选拔为随身副官。七十多岁时与霍孟奎先生相识,为霍先生的拳艺及为人折服,遂尽弃所学从霍先生专习武派太极。霍孟奎先生在沈阳授徒甚多,长期跟随先生深得其传者有十余人。其弟子李永康,住沈阳市中街,离北大门不远,得以长期跟随霍先生学拳和协助教拳。李先生后来移居铁岭,和师弟李进贤在铁岭教了不少学生。霍先生另一高足陈继峰,以打手享有盛誉,现已80余岁,一直在沈阳传授武派太极,弟子较多。李永康之子李新芳,自幼随父习拳,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擅中医骨伤科,现在锦州市一家医院工作,工作之余也常教拳和为人治病,在群众中有一定声誉。上文介绍的顾荣科、霍孟奎二位都是在日伪统治时期到沈阳等地教授武派太极拳的。比顾、霍二位影响更大的是解放后去沈阳教授武派太极拳的阎志高先生(1882—1961)。他是清河县城南后丁村人,家境小康。他在永年中学读书时,正值太极拳盛行于永年等地,得随郝为真先生学习。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认真,深得郝先生喜受,成为郝师的得意弟子。嗣后阎先生毕业于河北保定武备学堂,常游京津两地,拜访武林人士。1919年结识形意名家李存义先生及杨明漪先生,在天津中华武士会表演过武派太极拳、刀杆和打手。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详细地记载了阎先生在中华武士会表演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赞扬。后先生供职于江苏省政府,“七七事变”后隐居故里,1950年应旅居沈阳市的同乡霍孟奎和李荃英之邀到沈阳教授太极拳。1955年和1956年,沈阳市举办武术比赛大会,阎先生率徒参加并亲自登台表演,获得各种奖章十余枚。阎先生以年逾古稀之年和不平凡的拳艺,博得了辽沈武林人士及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交口称赞,报刊纷纷报道了阎先生的事迹,他还被聘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的武术裁判。1960年阎先生返回故乡清河,途经天津,火车发生意外事故,身致重伤,抢救无效,逝世于天津铁路医院,终年78岁。阎先生在沈阳的著名弟子有陈明洁、刘长春、田彩章(河北蓟县洇流人)、王清泉等。陈明洁(1909-1992),山西籍。九岁在山西祁县跟戴奎学戴家形意拳,后来到沈阳谋生,又从应十久习八卦掌。霍梦奎、阎志高到沈阳后,又随二位先生学习武派太极拳。1985年5月组建沈阳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陈明洁任会长。陈先生逝世后,师弟刘长春继任会长。陈明洁的弟子有王善德、王桂泉、阎祝山、姜铁森、萧家平、赵树堂、韩学民等。因陈先生初习形意,故他的弟子也多兼习形意,且颇多好手,如萧家平是1991年泰安全国武术大赛形意拳金牌获得者。陈明洁一系在沈阳等地课徒较多的也是这位萧先生。萧先生所演武派太极拳势和关内略有不同,这从他的师兄王善德写的有关武派太极拳的文章中也可看出。说起王善德先生,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也许并不陌生。王先生现已68岁,他自11岁即习武术,17岁参军,十年后转业到沈阳工作后由其弟介绍拜陈明洁先生为师。初习戴氏形意,后因患胃潜血症。改习武派太极。1989年退休常住湖南省株洲市弟子李兆飞家,就势将东北一支的武派太极拳传入湖南株洲和江西等地。王先生除课徒授艺外,还潜心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武魂》《武林》《武术健身》《中国太极拳》等专业杂志都披露过他的佳作。他是武派太极拳在东北一支的主要宣传者(要早于锦州李新芳等人)。说来有意思,王善德先生和四川的张义敬先生都是对太极拳的理论深有研究者,由于师承不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但二位都深爱自己之所学,思想撞击的火花终于爆发,数年前曾在《武魂》杂志上有过一场笔战。客岁又在《中国太极拳>杂志上再度燃起烽火。我和他们二位都是神交多年的拳友,虽未谋面,鱼雁往来还是不少的。二位都是年属古稀之人了,义敬先生近年身体又不太好,二位还是留有余力,多写一写正面介绍自己比较清楚的太极拳系的文章岂不更好。以沈阳为中心,绵延于辽沈大地的武派太极拳,由“清河三杰”顾荣科、霍孟奎、阎志高三位老师先后课徒授艺,迄今已有数十年,久盛不衰,在全国来说,也是习者较多,影响面较广的一支。有不少佼佼者,因篇幅所限,本文未能一一具体介绍。他们中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无门户之见,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对前辈的技艺有继承有发展,擅长技击,又深得武派太极养生之妙者,大有人在,愿他们在弘扬武派太极拳事业上,取得更大进展。(本文资料多为王善德、李新芳、么家祯等同志数年前提供,附笔致谢) 附:藤蛇棍和鱼龙刀——武派太极的两件独门器械武派太极,为清季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所创,传统器械有枪(杆)、刀、剑,而无棍术。先师李圣端(1888—1948)生前尝引以为憾事。他曾和郝中天(1891—1968)等同门友好在太极十三枪、四粘枪基础上,以太极理论为体,以棍术技击为用,创编出一套二十四势太极棍。先师生前因棍法初创,有些地方尚不太满意,后又值“七七事变”,异族入寇,骤遭生灵涂炭之苦,无心继续研究,所以这套棍术罕于授人,知者寥寥,习者更鲜。先师兄陈固安(1913—1993),在师门习艺时曾学过二十四棍。他潜心研习数十年,颇有心得,逐将二十四势太极棍发展为三十六势连环棍。他晚年又重新整理充实,正式定名为太极棍,并编写成书,于1985年7月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盛行于世,终于弥补了武派太极没有棍术的遗憾。至此,武派太极的器械,两长(枪、棍)、两短(刀、剑),四兵咸备,独成体系。太极棍创编之初,以及后来的演练者所用之棍多为白蜡木所制。一次我和陈师兄聊天,谈到《十二金钱镖》(小说家宫白羽之名作)小说中镖师程岳擅用金丝藤蛇棒,为藤杆加金属丝缠制而成。软中有硬,平时可围在腰中,用时抖开笔直成棍,可仿此制成一独门器械。陈师兄经过思考,设计出一条太极藤蛇棍。棍长以使用者身高为度,以藤为棍,通体玄黑,两端镶嵌五寸长之亮银镂花铜箍,各衔钢环两枚。这条藤蛇棍体态轻盈,皂白分明,如龙似蛇,软硬适宜,美观实用,每一挥舞不时发出阵阵清脆嘹亮的钢环震动的声音,似龙吟如蛇啸,听来分外悦耳。姿势舒展,气势雄浑,刚中寓柔、柔中蕴刚的太极棍法,配上这条漂亮的藤蛇棍,演练起来,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别具神韵,比使用白蜡木棍要好得多。我的师侄常军、高连成、杨宝安等在多次太极棍比赛(或表演)中,使用的都是藤蛇棍。棍法精巧,棍体玲珑,盘前绕后,直如惊蛇飞舞,怒蟒横空,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武派太极虽有十三刀、连环十三刀、太极断门刀等刀法,但使用的刀,一直是常见的雁翎刀(或名鱼刀),而无自己的独门刀型。近年来永年李光藩先生(李亦畬前辈之曾孙),在一把旧刀型的基础上,经过细心研究,设计出一新型单刀。刀型奇异,轧把峭尖,刀长102厘米(刀身长80厘米,柄长22厘米),重二市斤。与其它单刀不同之处是刀尖较长,额首是一龙角,含有七个大小匀称的鲨鱼齿。龙角下镌太极阴阳鱼图案,宛如龙睛(见图)。 就刀首和刀体来看,如鱼潜水,似龙扬角,睛蕴太极,作雾障日,风姿绰约,卓尔不群。光藩先生虽研制出刀型,仅有堂号,而无刀名,我姑且冒昧代拟一名,曰:鱼龙刀,取“海鳞变而成龙”(张衡《西京赋》句之意。今后演练太极十三刀或连环十三刀者,持鱼龙宝刀,健步登场,良刃在握,刀光纵横,七宝鱼跃,大环龙蟠,别有一番风采。 藤蛇棍和鱼龙刀,武派太极的两件独门器械,当如武派太极拳艺及其拳理一样,获得更多爱好者的垂青。 (本文首刊于《武魂》杂志1997年第11期) 吴文翰(1928-2019),祖籍河北省南和县,武派太极拳名家,曾担任《武魂》杂志编委、特约编辑,北京武派太极拳研究会创始人。 赞 (0) 相关推荐 太极拳之式、氏、派的解析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quo ... 武式太极拳代表人钟振山教学视频今天在爱太极公司拍摄基地(世外桃源)正式开拍 小编在这里先介绍一下钟振山大师:1949年8月出生,河北永年县广府镇东街人,永年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河北省永年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邯郸市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术协会 ... [经典解惑]赵斌宗师: 推手时应如何保护自已(收藏版) 赵斌宗师太极拳问答100条--89.推手应如何注意保护自己? 答:首先要练好基本功,掌握要领,提高水平.不要使蛮力.但是万一失稳,应立即跳出圈子,站稳另来.若站不稳而摔倒,千万不可用手臂撑地.这样容易 ... 武学文库 | 内功三经对拳术的妙用 西方圣人――达摩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的身体,还其人的初生本来面目.南宋时武穆王岳飞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又将三经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 ... 武派太极技击术 高连成 武派太极技击术 高连成 明朝历史人物——熊廷弼(辽东三杰) 熊廷弼(1569-1625) 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少时家境贫寒,放 ... 明朝历史人物——孙承宗(辽东三杰)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13岁应童子试,成绩优异.28岁辑<高阳志略>.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乡试中举.乘赴大同任教机会,登恒山.渡 ... 辽东三杰人物介绍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末军事统帅,在大明王朝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辽东三杰. 1.袁崇焕 [明] 明朝末年名将(1584-1630) ... 夏氏三杰(下) 夏老孔 夏老孔(1851-1916年),字孔昭,号老孔,淇县石佛寺村人,为清末民初淇县北部一代名士. 夏老孔12岁时,家遭不幸,其父夏五福,由于战乱义不受辱而扑黄河罹难.幼年丧父,天资聪颖的夏老孔更早 ... 名词解释:1、水磨调 2、四平调 3、彩腔 4、下五音 5、老生三杰 6、高拨子 名词解释:1、水磨调 2、四平调 3、彩腔 4、下五音 5、老生三杰 6、高拨子 【武学文库】我的从武生涯(上) ——形意拳、八卦掌名家刘敬儒自述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原文首刊于<武魂>杂志1998年第10期) 1936年,我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1947年,全家迁到了北京.我从小痴迷武术,不过最早是个 ... 京山刘氏“三杰”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下) (二)刚毅志坚,为国捐躯的青年烈士刘铁 刘铁(1888 年-1915 年)原名光锡,字碧如,京山县永漋刘家榨人,刘英族弟.刘铁小时多病,身体柔弱,不善言词,靦靦如女子,然性格淳朴刚毅,见所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