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铁钩锁”—邓石如篆刻方法论探析

公众号

邓石如像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云南丛书》中的《师荔扉先生诗集》说他为表明自己“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品格,遂取字石如,自号顽伯。清嘉庆元年(1796)后因避仁宗颙琰名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另有芨游道人、古浣、古浣子、龙山樵长、凤水渔长等别署。邓石如远祖曾官汉朝的高密侯,而其祖父一生却只是秀才。其父一枝,博学多才、工书善画、爱刻石,但生性兀傲,长年在外教书,所得甚微,家境不免贫寒。邓石如虽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君(邓石如) 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饘粥”。然邓石如从小好学,在祖父与父亲的悉心教导下,研习诗文,读书之余亦学其父书法篆刻。邓石如长大后便离乡远游,一生淡泊名利,不攀权贵,以教书、卖字、刻印维持生计,甘于布衣。他曾刻一印“胸有方心,身无媚骨”, 表明其光明磊落、一身傲骨的志气。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一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的篆刻风格可概括为“印从书出”。在邓石如之前, 便有过“印外求印”的探索,明代朱简的“笔意表现论”即通过刀法传达书法的笔意,而到邓石如才真正做到书法与篆刻的统一。邓氏篆刻,初学汉印,并潜心研习过徽、浙两派,师承文三桥、何雪渔、苏朗公。但是,邓石如并不满足于此,他从三代、秦、汉金石文字中寻求灵感,以其“游刃徜徉,行刀如笔”的高超技艺,熔徽派的阴柔之美与浙派的阳刚之气于一炉, 最终以其独特的印风流传至今。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二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篆刻名气虽不及其书名,然一生刻印甚多,既有为生计而就,亦有为朋友操刀,只是大多并没有流传下来。邓传密《东园还印图跋》云:“先君子生长穷乡,少以奇寒,不能竟读, 乃学先大父木斋府君,学文余,艺书法、摹印为衣食计。而印学则独具卓然之貌、透彻之悟。饱满充实,精蕴内含,冥符古初,久为海内好古君子所珍。……夫先人游迹所至,以书印为缟紵之投者,不知凡几。……安得如先生(指张约轩,笔者注) 者一一而购之,一一而还之耶?”由此可知,邓石如生前刻印甚多,只是在其子邓传密时已多无从搜集。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三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一生交游甚广,曾为好友罗聘刻过一方白文印,名曰:“铁钩锁”。印款:“两峰子(罗聘)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石如)作印亦用此三字法。”换言之,邓石如将其篆刻秘籍概括为“铁钩锁”三字。所谓“铁钩锁”,罗聘有诗云:“画竹有声风满堂,法从勾勒异寻常。鹦哥毛细休轻染,此是仙都白凤凰。”诗末题记:“自唐王摩诘双钩法传于江南,而世之画者多宗蜀主,故黄筌父子擅名当代。黄华老人而下,高房山、李蓟丘、赵松雪诸人,皆工墨竹铁钩锁之法绝响矣。”下署“两峰道人罗聘诗画”。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四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铁钩锁”原是中国画用笔的一种技法,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在古代著作中亦不乏见,如黄庭坚《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自注:“世传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勾勒成,谓之铁钩锁,自云唯柳公权有此笔法。”倪瓒诗云:“髯张用意'铁钩锁’,书法不凡诗亦工。”王汝玉《题高房山墨竹诗》:“辋川昔画'铁钩锁’,满幅纵横凤毛堕。”《水云村稿》卷七:“书家最重'屋漏痕’'铁钩锁’,推为颜筋柳骨。”释大欣《高彦敬尚书墨竹》:“妙处宁论铁钩锁,深情莫报翠琅玕。”

邓石如 绍之

从上述中,我们可得出,“铁钩锁”原是一种画法,柳公权得此法,意为其书法刚劲有力,结体紧凑,笔画之间穿插避让有度。邓石如将之运用于篆刻中,获得成功。叶一苇先生在《篆刻丛谈》中对“铁钩锁”作出了初步的探索:“'铁’是指刀法,铁笔就是以刀代笔。要使刀刚健,避免纤弱的毛病;'钩’是指笔法,字要圆转遒劲,避免板滞断硬的毛病;'锁’是指章法,字与字的配合,要紧扣,浑成一体,避免松散的毛病。”

邓石如 笔歌墨舞

叶先生结合邓石如的篆刻作品对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笔者试图从前人对邓石如的评论中寻求“铁钩锁”的意蕴。

“铁”当指“使刀如笔”。邓石如体魄好,“力能伏百人,居楚北僧寮,群匪来扰,山人连踣十数人,乃尽逸”,非有如此神力,莫能运刀如笔,削铁如泥。张约轩曾在《东园还印图题记》中谈到:“人或数次修刮,而山人则运刀如飞,独以腕力胜。其苍劲之致直抵秦、汉。……今读山人印册,龙盘凤舞,使铁如笔。”何绍基《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先生作印使刀如笔,与书律纯用笔心者正同。”从邓石如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亦可看出其用刀迅猛果断、沉着痛快,点画挺拔有力、浑厚超脱。

邓石如 守素轩

“钩”,《说文》曰“曲也”,当指“刚柔相济”“圆转遒劲”。曾熙《吴让之印存跋》云:“然完白山人取汉人碑额生动之笔, 以变汉人印用隶法之成例,盖善用其巧也。”邓石如将其篆书笔法运用到篆刻中,并参入汉碑额篆的盘曲灵动姿态,突出笔势的流动性。马光楣《三续三十五举·十三举》云:“邓完白作印,混古籀隶篆而一之,大开大阖,如天马行空,气盖一世,空前绝后。有清一代,当推第一。”傅抱石《刻印源流》:“盖顽伯以书法宗匠,旁而及此,故篆刻书画,其途显同。庄严之内,独含孅媚,且一点一画,苍劲俯仰,得于书者厚矣。”正是邓石如能将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应用到篆刻中,才有后世对其篆刻作品作出“印从书出”的评价。

邓石如 雷轮

“锁”,也就是紧扣、封锁的意思。邓石如的印章中字与字之间环环相扣,虚实相应,穿插自然,欹正相生,简繁有序,方圆兼备,开合得体,于对比中寻求整印的和谐统一。在章法的处理上邓石如特别强调对比变化,“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时而留出大块空白,时而加以残破,“计白当黑”,使印面灵动自然而不呆板凝滞,气韵生动。张约轩《东园还印图题记》谓:“一石方寸之间虽数十字,其布置疏密,浑如一字。”邓石如能够于方寸之内,将每一个字都融入整个印章的布局中,注重印章的整体气势,气脉贯通,通过各种呼应手法使全印团结一气,使整印数字乃至数十字能够“浑如一字”。

邓石如 铁钩锁

我们再从邓石如一些篆刻代表作品中看看他是如何贯彻“铁钩锁”方针的。

“铁钩锁”:整印苍茫浑厚,通过适当的残破,像一把布满锈迹的“铁锁”。印中三字均以方直为主,然却在每一字的细微处加以盘曲,如“铁”字的“戈”与“锁”字的最后两笔,使印面灵动不板滞。全印的最大特点是各字之间均粘连在一起,结体上左收右放。然整印仍追求整体上的一致,三个“金”字粘连犹如一条锁链,而各字又略有不同,于整齐中求变化。四条边线将全印“锁”在一个紧密的空间内,亦与文字内容契合,边线宽度与笔画宽度几乎相同,加强印面的厚重感。

邓石如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这是邓石如的代表作。此印弧线很多, 极富书写意味,显得婉约动人,且是“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典范,整印无处不体现这一果。“江”“岸”“千”“尺”等字笔画较少,显得疏朗;“流”“声”“断”三字笔画多,显得茂密。为了保持对称,“有”字在字形上作了适当处理,使全印显得和谐统一, 且每行四字之间均各有穿插,两行字间又互相呼应,全印紧凑不松散。

邓石如 燕翼堂

在线质上,笔画少的字厚重朴实,笔画多的字纤细秀美,与之呼应的边线则是右行字的笔画较繁,边线厚实;左行字的笔画较少,边线虚灵,粗细相间,对比协调。其中左上角的“断”字残损与右下角的边线残破更耐人寻味,“断”字的残破能在其点画雷同过多时得到一种释放,而且残损自然,并无造作之意。右下角边线的残缺正好位于“声”字右侧,其中“殳”的末笔与边线相连,残破刚好落于此处,宛如一条弯曲的小河缓缓流向大海。

邓石如 逸兴遄飞

“逸兴遄飞”:此印亦是“铁钩锁”特征的印作代表。印面中四个字的笔画基本上都连接起来,字形修长,篆法流畅,并且巧妙利用“逸”字下半部线条的拉伸进行穿插。由于“飞”字左上角留白较多,于是将“遄”字的“辶”往下延伸,既显灵动又能填补这片空白,使整印紧紧团聚一起。

邓石如 在心为志

“意与古会”:这枚印章是邓石如圆笔朱文印的代表作。从边款我们得知此印是邓石如为报答毕兰泉赠送《瘗鹤铭》家藏旧拓本而作的一方印。这是邓石如精心设计与刻就的印章,能代表邓石如朱文印的水平。此印边线略粗于字画线,并加以残破,增强了整印的气势。邓石如强调印面的整体性,“意”“与”“会”三字均强调弧线,“古”字虽略小,但下方的“口”字较大且呈鼓形,显得浑厚不单薄,能够与其他三字形成呼应。邓石如利用“意”字的“心”与“与”字上半部进行穿插,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加强了这枚印章的整体感。

邓石如 子舆

“人随明月月随人”:这方朱文印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每一个字都有相同的字:两个“人”字、“随”字,三个“月”字。由于重复字较多,此印布局较难,但在邓石如手里,却能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令人佩服。两个“人”字头部一宽一窄,第一个“人”字右下方伸展与“随”字相连,最后一个“人”字却穿插于其上的“随”字中,使这四字均能两两连接起来。两个“随”字在字形上亦略有变化,且两个“阝”的竖画均较为厚重,成为全印中有力的支撑点。左上角的“随”字中的“月”部往右下伸展,与右边的“明”字又能“锁”在一起,从而使得整印字字相扣,各字既舒展而全印又不显松散。此印巧妙处更体现于中间三个“月”字的处理:“明”字中的“月”字一直伸展至下方,将最下方的“月”字紧紧裹在怀里,而且采用略写与改变单字方向的手法处理相同的“月”字,印面虚实相应, 秀美高雅。

邓石如 一日之迹

通过对邓石如篆刻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铁钩锁”方法论并非空谈,究其原因是否受到罗聘的影响,笔者目前未能得出结论。然邓石如能将“铁钩锁”这一技法巧妙地运用于篆刻实践中,却是独步印坛。当然,这与他的“书从印入, 印从书出”思想分不开,亦与其篆书的造诣分不开。包世臣《艺舟双楫》云:“乃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 皇象《天发神谶碑》,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等等。

清 邓石如 隶书七言诗轴

135cm×63cm 故宫博物院藏

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 半年而毕。……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乃就寝。”正是由于邓石如在篆书上的勤学苦练,才能“熟古今之体变”“尽存于心”,刻印时纵横变化,得心应手。其“刚健婀娜”“铁钩锁” 的篆刻风格在清代是独树一帜的,也是篆刻史上的重大突破。在邓石如的开导下,后世篆刻新风不断,邓石如实功不可没。

(摘自荣宝斋《艺术品》,作者/梁达涛)

(0)

相关推荐

  • 细读《篆刻学》:刀法之“如何运刀”

    写在前面的话: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有"课徒稿"性质,所以,他的很多东西是有强烈个性在内的,他所说的某些"真理"性的东西,往往需要站在其他流派的角度 ...

  • 试析吴让之《青衫司马》

    吴让之(1799-1870)清末著名书画篆刻家 原江苏江宁人,自父吴明煌起移居仪征,晚年流寓泰州.原名廷飏,字熙载.斋堂为晋铜鼓斋.师慎轩.吴让之小学功力很深,画作士气盎然,书法篆隶行草无所不能,且精 ...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郝乙篆刻作品赏析——孺子牛

    这方"孺子牛"朱文印刻于1993年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 1.内容.这方印是为恩师牛逍先生刻的,牛老师谦称自己为"孺子牛",遂为老师刻此印. 2.布局分析. ...

  • 篆刻小知识:邓石如的“铁钩锁”

    今天说邓石如的三方印,但说的是一件事,就是邓石如的篆刻思维. 邓石如有一方印,印文是"铁钩锁": (邓石如刻"铁钩锁") 对于一般的篆刻爱好者来说,这方印并不好 ...

  • 《作战概念探析》之九:作战概念研发方法论之要素齐全

    作战概念探析 通过强化原有的程序和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高端战争了. ----谢丽尔·索普,美国空军多域指挥控制能力办公室 如果不是你设计战争,那么你将成为对手所设计未来战争的牺牲品. ----拉姆斯菲尔 ...

  • 《作战概念探析》之十:作战概念研发方法论之流程完整

    作战概念探析 通过强化原有的程序和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高端战争了. ----谢丽尔·索普,美国空军多域指挥控制能力办公室 如果不是你设计战争,那么你将成为对手所设计未来战争的牺牲品. ----拉姆斯菲尔 ...

  • 《作战概念探析》之十一:作战概念研发方法论之概念命名

    作战概念探析 通过强化原有的程序和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高端战争了. ----谢丽尔·索普,美国空军多域指挥控制能力办公室 如果不是你设计战争,那么你将成为对手所设计未来战争的牺牲品. ----拉姆斯菲尔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以民事调解书为例,释明延迟履行利息规定的必要性探析

    山东高法2021-05-06 12:35:47 一.迟延履行利息规定的 出台背景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和增强执行措施和手段,一些对被执行人有威慑力的制度和机制相继建立,强制执行措施主要包括限制 ...

  •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近三十年来,国风重谱,修谱盛行.姓氏百家风动,东打听.西寻觅,将束之深藏的传家宝翻了出来,将早已破损不堪.缺 ...

  • 章永红教授经方治疗大肠癌经验探析,附医案一则

    章永红,男,1951年生,江苏省名中医,师从名中医钱伯文先生. 章教授认为大肠癌病因多为长期的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而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脏腑, ...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若干问题探析

    摘 要: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地的管理和保护秩序,客观方面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其核心是改变被占农用地用途造成农用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