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的古驿道
闽清自从贞元间(785~804年)观察使王翃拆候官西乡十里置梅溪场以来。在元和二年(807),观察使陆庶就主持修建了福建西驿道,全长400华里,其中就有穿越闽清第一条驿道,其中60华里在闽清境内。在后梁乾化元年(911)十月,闽王王审知升梅溪场为闽清县。之后,闽清修建了多条通往闽清周边各县的驿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些闽清的古驿道。
位于三溪的甲高岭
西驿道(福延大路)
宋《三山志》载,为唐元和二年(807)福建观察使陆庶所建。该道出福州西门,沿闽江北岸西上至延平(今南平),全长200余公里,贯穿全境,其中穿越闽清县境长35公里。走向是,主道从闽侯县的大目埕进入境内石湖、梅埔、白河江,进闽侯县西村抵小箬;支道则从梅埔渡闽江至渡口到县城,再经猴山至北溪渡闽江会小箬,然后复经闽清大箬、安仁溪、嵩滩铺、牛头塘,进入古田县水口。路宽6尺,大部分地段为块石或卵石铺砌。历史上是驿传官府文书的重要道路,也是福州连接闽北、闽西各县的交通要道。
闽清县城——福州
全长75公里,县境内长9公里。该道自城关出南门,经溪口、上埔、渡口,横渡闽江至梅埔、石湖,入闽侯县境的汤院,接福延大路(西驿道)抵达福州,是闽清通往省城的一条交通要道。
万松岭
闽清县城——古田
全长74公里,县境内长47公里。该道自城关出北门,经猴山、北溪、大溪、石潭溪、安后至大雄,横渡闽江至古田县水口镇,然后沿古田溪复经本县埘坪、四宝、高洋、后洋,至古田龙亭到古田县城。沿闽江两岸路段宽3~4尺,泥石路面;北岸穿行于古田溪,大部分地段铺砌石头路面。
闽清县城——永泰
全长55公里。该道自城关出西门,经潭口、台鼎、前坪、上半山、越鹫峰岭到文定,折东经三溪、溪源、梧桐岩、新丰、麟洞至永泰县境淡洋至永泰县城。路宽5~6尺,部分路段铺砌石头。另到文定折南,经旗峰、洪安、上汾、溪东、莲宅、下庄、坪街、七都隔、下坂、八都、佳垄,至永泰的霞拔,路段大部铺砌石头。
闽清县城——尤溪
全长130公里,县境内长40公里。该道自城关出西门,经大路、潭口、白南、溪南,过马鞍渡,经小园、金沙街、下林、墘面、上演、城门、宝峰,入尤溪县境汤川乡的山兜,通往尤溪县城。路宽5尺,路面或土或石。
此外,闽清至永泰、闽侯、尤溪、古田等县毗邻的乡村虽然没有县际古道,但乡村之间均有道路连接,可通邻县重要集镇。如闽清上莲经庄洋口,入永泰县境莲坑,可达该县重镇嵩口;闽清池园经白罗岭、三堆土、东洋,达尤溪汤川、洋中等地。明、清、民国时期,十一都池园街曾成为尤溪汤川、洋中两乡笋干、甲纸等农副土特产品主要集散地。
县内古道大都穿山越岭,途中多数建有路亭供人憩息。民国7年(1918)调查,县内有路亭82座,其中建于宋、明两代的各3座,清代67座,民国9座。1987年调查,至今犹存大路弥勒亭,潭口清安亭,渡口泰山亭,二都云中路亭,梭罗岭天中天亭、百二层亭,池园后洋隔亭,坂西马石亭,文定鹫峰岭亭,三溪甲高岭亭,溪源白白亭、桥亭,洪安官路亭、半岭亭,上汾柏岩亭,溪东半岭亭,麟洞限头亭,黎家凉亭,七都隔明觉亭等。
据了解,闽清古驿道古来就是一条“状元之路”。闽清古来地处浙闽古驿道交通要津,宋朝以来,闽南举子进京赶考,多是沿着古驿道从永泰进入闽清,翻越凤凰山进入闽侯,经闽侯、古田、南平、建安、建阳,而后从浦城翻越仙霞岭出省北上。许多状元、榜眼、探花、进士,都是从这条驿道上步履匆匆地走进了中国历史。闽清闻名的状元许将、郑性之,宋代杰出的礼乐文化代表人物,闽清的陈祥道、陈暘都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传说。
闽清古驿道古来就是一条“商贾之路”。闽清古驿道上通京城,下达闽南和台湾、广东。“山行十有九商贾,肩与步担走不休。”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客商,途经闽清都要到古驿道沿线村镇歇担宿夜,饮酒打尖,甚至在此落叶生根。繁荣了沿线的坂东、白樟等乡镇,留下了有“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美称的千年商贸重镇——坂东,也留下了宏琳厝、四乐轩、六叶祠等集浙、闽、赣、皖、苏等于一体的古建筑。
闽清境内古驿道历经时代沧桑,风雨侵袭,有的已经荒芜,有的人为及自然的破坏。但是,沿线群众古来就有修路铺桥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自然在侵袭,群众也在保护,至今闽清境内仍有“甲高岭”、“梅岭”、“鹫峰岭”等多处保存就完好的古驿道。近期正进行全面的摸底普查,制定保护方案,规划旅游开发。将来,古驿道加上沿线的灵山秀水、古厝古民居,古桥古庙,必将成为真正诱人的追寻先人足迹,缅怀前辈业绩,追思千年历史的古文化之旅,成为人们寄情山水、放松心情、健康的乡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