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拔骨
周身大筋的挑起,并不只是凭身体的感觉,而是明显的呈现于体表,手能触摸得到,肉眼也能观察得到。以前,芗翁著名弟子张恩桐背侧大筋高高挑起,连走路时两手都是往外张开的,他的腿一绷劲,腿上筋立即腾了起来,跟钢筋似的。笔者在教学时也时常让学员触摸和观察我的腕部、大臂和后背及大腿的大筋,以提高学员对筋骨的认识。
大成拳伸筋拔骨的过程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吃大苦,有坚强的毅力。笔者在追随王红宇先生练功的日子里,一直都是咬着牙一步一步挺过来的。先生对弟子要求极其严格,往往一个桩一站就是两小时,这其中的痛苦简直难以言表。在筋骨变化的过程当中,肢体会出现诸如麻、痒、酸、胀、软、痛等等功效反应,根本没有舒适得力的时候,特别是筋骨、肌肉的疼痛,有时让人感觉好似火烧身,有时又如同刀割锥扎痛难忍。
肌肉的酸痛刚过,又会出现肌肉纤维断裂剥离筋腱的裂痛,接着又是筋腱拉伸的疼痛和骨骼发生生理变化的胀痛。此部功结束后,就会明显感觉到功夫上了身,一旦与他人搭手,即会产生对手很软的那种感觉。此时此刻,喜悦之情定会让你忘掉一切苦痛。
大成拳修炼是“形、神、意、气、力”并重的系统训练,练的是筋、骨、气、血、肉、精、神诸类人体要素,周遍百骸。筋骨锻炼充分集中的体现在“形”的锻炼之中。王芗斋先生在《拳论》中曾有论述。
拳学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筋骨锻炼主要是通过“伸筋拔骨”进行的。传统功夫中,站桩和走架要求身体及四肢拧裹、对争,这样在静态和缓动状态下更易把关节伸开、骨缝拉开、筋腱拉长。此类训练方法,真传形意拳谓之“处处龙折身”(有些人错误的认为,仅腰部才是龙折身),真传大成拳谓之“拧裹”。
相比之下,大成拳的训练之所以科学完善,其重要体现即是筋骨的锻炼,站桩要求肩撑肘横(这两点有别于传统功法)、膝顶、胯坐、项拔、足扒、裆圆、掌扣、指抓。动作要领真正合乎要求,做到位了,自然全身大筋撑起,身形稳固挺拔,骨节间节节相抵相扣,含蓄有力(有力撑、拧、争、抱等),使筋骨以及气血等自然得到充分锻炼。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要点在入门的第一天就必须注意,把这个原则一直贯穿大成拳锻炼的始终,是把身体练整,获得整体力的唯一途径。否则就如芗翁等前辈所云:“胳膊是胳膊,腿是腿”,永难获得整体力,浑元劲。
经过长时间站桩、摸劲,全身筋膜腾起、筋腱坚韧、内气充盈、小腹充实、五脏坚实、肌肉如棉筋如铁(即所谓“棉里裹铁”),与别人搭手硌得对方痛彻骨髓,最后渐达“四如”之境。此时技击应敌,一触即胜。拳论有云:“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抓之所到,皆可奏功。”
然而,这一切必须是在舒适得力,不失松和,自然而然的状态中逐渐达到的。即通过锻炼使筋骨坚韧;肌肉富于弹性,骨骼中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质及结构得到优化;关节囊与韧带厚度增加;筋腱连接贯通。王芗斋先生说得好:“筋肉不练而身练,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