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窦小四 —— 一读《雪落在马关的村庄》
初识窦小四
—— 一读《雪落在马关的村庄》
文/木依之湄
窦小四在朋友圈发布她的新书全部售罄的晚上,我在兰州一个安静的所在读完了这本《雪落在马关的村庄》。
从九月中旬拿到这本书,到今天看完约莫两个月。
这两个月,我算是个“行者”,从此处到彼处,确乎总是在路上流浪着光阴,她这本书就在简单的行囊中随我东西南北地流浪,从此处到彼处:这对于我算个例外。
我虽有带书行走的习惯,却只是偶然,现在谁的手机里,还没有几个读书应用,哪个应用里还没个书架,哪座书架上没几层书!按照惯常,是没有了带书行走的必要了。
可是,我却带了小四的《雪落在马关的村庄》,我之所以愿意增加些许行走的重量,带着这本不起眼的书,许是它大小厚度刚合适?许是书的封面软且是我喜欢的蓝色?
但这些似乎又都是外在的借口。
那么,真正的内里是些什么呢?
初识窦小四,怎么开场介绍她给你?
假如她及她的《雪落在马关的村庄》是你所不识的。
那么,且让我从我的角度,找出几个关键词来。
一
关键词:才情
才者,才思,才华,才学。情者,情怀,情趣,情韵,真性情。才情兼备,是说这个女子既有学识,又具格调,浑身散发着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知性美,十分迷人。
翻阅她的文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诗、词、曲、谚语、名言、典故、故事等的引用,以此标注,例证,旁白,总结,深化,信手拈来,帖墨无痕,移步换景,浑然天成。
其文字便多了生动活泼的意趣,多了掩卷沉思的况味,也多了心驰神移的情致。
这与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不可分割:广阔农村的成长岁月,张家川县朴厚风情的地理优势,西北师大文学院高材生,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中英教师,笔耕不辍的写作者。
一路专业的攻研和身为人师、作家的实践应用,既为她信笔成文积淀了丰厚的基础,也为她表情达意提供了娴熟的技巧,更使得她的探究思考具备了某种深度兼广度上的可能性。
“人一定要去读书,因为书里面不但有你未知的世界,还有很多的智慧,创造和良药。”『《朕本红妆意如蝉》』
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经历就是财富,她这笔巨大的“财富”,凭个人努力所得的财富,给窦小四的写作贴上了独特的标签,更令一众仅凭爱好随意写作的笔者望尘莫及。
二
关键词:爱与悲悯
但是积累再丰厚,技法再纯熟,格调再独特,由此而成就的才学才华本身,并不一定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才情如何生动活泼血肉丰满,如何动心动情悲喜交集,如何令你掩卷沉思或拍案叫绝,需要一个依托,一个出口。
窦小四的依托和出口,是一个“爱”字。
也只有注入爱的才情,才能深入人心,因为生而为人,心意相通,怜爱相通。
窦小四的爱,基调是深植骨髓的亲情,乡土情,人之情。以及由此出发,建立在对生活体悟、对生命思考和人性探究之上的大爱与悲悯。
“除了坚强,我不喜欢其他一切坚硬的东西。”『《永远的四中》』
父母总共生了八个孩子,她是老四。农村大家庭里的孩子,从出生开始,责任与担当就在肩上了。
所以要坚强,更要坚韧与耐力。
所以必须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窦小四,不能只是诗里敏感纤细的林妹妹。
“母亲生了最小的弟弟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割麦的季节。父亲很犯难,家里的孩子嫁的嫁,上大学的上大学,小的还很小,十几亩麦子,他一个人是割不完的。父亲就打算叫麦客子,我不同意。” “大大,我给你搭着割。”
《我与土地》是成长的表述,亦是“我”之所以成 “我”的见证。
土地,是窦小四爱之源流。
“从几岁能送饭到地里开始,……抬粪、背化肥、除草、种麦、种玉米洋芋,到背麦背胡麻背菜籽掰玉米挖洋芋,平地,一直到读研走重庆,我和土地之间的亲厚,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土地贫瘠、坚硬、苍凉又疼痛,土地富有、柔软、温暖又亲爱。
土地给了少女艰辛和磨砺,亦予她丰厚的生命馈赠。
只有接近生活本身,才能懂得并体悟。
“只有写到我的故乡的时候,我的心最是充满了柔情和爱意的。“『《中国的马关》』
可以说,土地赋予窦小四土地般的品性:坚韧,亦柔软。
她的坚韧来自于土地与劳作,她的柔软也来自于土地与劳作。甚至善良、慈悲、自信、宽广与博爱。
“我将身子靠近火炉,就像把我的心靠近了马关。”“我怀念马关,马关如衣,马关如火,它暖了我的曾经,在时隔三十年后,它又在温暖我的现在,所以,它从来都是我的恩人。”『《雪落在马关的村庄》』。
马关,是作者生命之初,也是其爱之源,她的一切,从这里出发,最终回归这里。这如衣如火的马关呵,是小四所有情感的城堡,也是所有情感的出口。
“雪落在马关的村庄,我们的眼睛全都在回望,回望那个虽然如同一颗被碾平的核桃一样,虽然到处都是褶褶皱皱,虽然到外都是沟沟壑壑的,却永远温暖而洁白的地方。”
古语说:知苦就苦,不知苦就不苦。
小四的劳作,不知苦。而如今,留在窦小四生命中的苦,早已回甘。
而那吃过的苦,如同马关千万年沟沟壑壑坎坎坷坷成就来的千丘万壑的洪厚,使生命厚重而有质感。
窦小四的爱中,更有一种深深的悲悯情怀。
这是建立在爱之上的,由爱出发的一种看过了各种生命形式的苦难之后生出的悲悯,这份悲悯,使她沉重,亦使她趋于深刻和动人。
这种悲悯意识在她关于人性及人类命运的思考中,在其以素素、月月、三三、桐花、雪雪、花花等小人物命运为题材的小说中均初见端倪,虽微弱,但已经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恤本无因,何求回报,但是姻缘周转,救人乃是救自己。”『《安她半世凤凰巢》』,所以小四赞颂“以慈悲为情,内心洁净而有气度,度人怜人”的宝玉,和“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的湘灵。她更希望“有朝一日,若天下美妙玉能不洗老妪杯,我们的世界,便真的是暖阳普照的好去处了”!
“天地生命,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我们要尊重和爱惜一切生命。” 『《漫谈人生之复杂与兽性之纯良》』。
正是这种建立在大爱之上的悲悯情怀,使窦小四的“爱”最终脱离了小女儿的惺惺作态自哀自怜而走向广博与深厚,她的爱不只是装点山河的小草花朵,而是一株株形态各异的大树,有深植土地的根系,有高伸云空的枝桠,彰显着动人心魄的力量。
三
关键词:是为智慧。
智之光,灵之光。
窦小四的智慧,在于对人性、生活、生命以及人类命运的思索、体悟与肯定。她也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寻找,某种意义上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与肯定:宽容生命,悦纳自己,由此爱人普世,渡人渡己。
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在首篇《朕本红妆意如蝉》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由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和蝉的宿命,引伸到生命本身的虚空『无意义』和人生的荒诞,这是人类命运的悲剧所在;但同时,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看似虚空的生命,经由“我”“我们”『人』的创造赋予意义,“学会于无意中创造意义”,“让我们的一生鲜活起来”,这又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朕本红妆意如蝉》是窦小四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总结,那么,《我的生命偏爱盐与诗》一文,则是她生活态度的明确表述。
盐,是世俗的烟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是衣食住行的重复生活,是大吃大嚼,是活着;诗,是灵魂之光,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美好,是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体悟,是锦心绣口,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生命的高处。我的生命里,爱盐,亦爱诗,所以说,窦小四是烟火中的诗人,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既能联诗夺魁又善女红刺绣的湘云——尽管她的身体里确乎是住着一个才情、敏感、诗意、出尘的林妹妹。她的通透豁达,不是出世的孤傲,而是入世的情趣。这与她最后提出的“悦纳自己”是完全一致的:接纳生命的无意义,进而积极去创造意义。悦纳自己,既是创造意义的过程,也是创造意义的结果。
从对生命、生活的思索和体悟,对自我的关照寻找,否定与肯定,到大欢喜,使窦小四这一个体闪耀出一种别样的光芒,仿若治愈的阳光。无疑,她的个性是生动丰满的,姿态是自信从容的,举手投足间,更有一种笃定通透,甚至了悟。
窦小四写过一个故事:《我往旁边去》
有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是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回道:“我往旁边去!”
我瞬间顿悟,是的,路的旁边还是路。
其实,很多时候,为难我们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自己。
在她的朋友圈,看到有人说她“有佛相”,虽是玩笑,但我认可,所谓“相由心生”,窦小四是有“佛心”的。佛释迦牟尼曾说“我亦是人数“,就是说,佛法始终在世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人格的完成,即佛道的完成。窦小四说:“作文如下种,种什么?往人们的眼里心里血液里,种美,种爱,种无私,种孝道,种谦卑,种担当,种公义……”『《我的生命偏爱盐与诗》』,从善如流,尘世间的烟火人生,才是最大的修行场。
四
关键词:鲜活立体
窦小四写过一篇别样的自传:《十九片窦小四》,这里的“片“,是截取的生活片断,不是单薄如纸片的片。
这十九片窦小四及其一篇篇文章读下来,构成和呈现出的,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鲜活生动的,多样性的窦小四。
孩童的洁净,少年的风华,慈翁的智慧。
“风是流动的裙子,借着一瓣羽毛的轻,我在青草上疾飞……在自己的光芒里找到自己。” 这样广博轻灵的窦小四,既可以很迷离,很感性,云水禅心,梅花三弄,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唱三叹;也可以很智慧,很理性,高山流水,大浪淘沙,飞流直下三千尺,通透了悟。
她是大气的,又是细腻的;是冷静的,又是炽热的;是清淡的,又是浓烈的;是坚强的,又是柔软的。
她是诗性的,实际的,但总的来说还是诗性的。
她是温婉的,豪放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温婉的。
她是古典的,现代的,既有继承传统优秀品质的古典,又有融合女性独立思考的现代。她的古典与现代都恰到好处。
在《见过你,你的实质流入了我》一文中,窦小四说自己是“一见黛玉定终身”。但从《雪落在马关的村庄》里走出的窦小四,却是我眼里的湘云妹妹:有英豪气,有女儿情,疏朗开阔,乐观豁达,真率天成,又不乏俏丽妩媚。有割腥啖膻的豪迈,有联诗夺魁的敏锐,有醉眠芍药裀之真率,也有寒塘渡鹤影之幽思。至于爱情,是把“二哥哥”唤作“爱哥哥”的“咬舌儿”的可爱,是永远丢不开放不下欲说还休的心事与向往。
我曾问小四:晚樱与师卿,何解?
她答:是虚拟中的两个人物,是一种以书信的方式来倾诉的写作,也并无什么特质。
可分明不是这样。
雪潇老师说:像她这样长头发长句子长围巾的女子,要是在古代,给她一把琴,她是立马就能够弹琴复长啸的。
我却总感受到弹琴女子含了淡淡浓浓的的忧,深深浅浅的愁,在浅吟低唱,在峨眉婉转,在眼波流转,在柔肠百转之间。
女孩子纵有怎样的豪情胸襟,她却总归是娇柔的,让人心为之动,亦为之痛。
五
关键词:质感 记忆
生活,大大小小的事物,亦或生命,如一面平滑的镜子,她则将这面镜子打碎了,一片一片拿给你看,放在阳光下给你看,折射出一道道光线给你看,这光或凌厉,或柔和,或冷峻,或温暖,或明,或暗,或长,或短,明灭的,变幻的,然后再一片片拼凑起来,这面镜子所反映出的事物或人的本来面目,便不再平面,立体,多变,丰富,充满想象的空间,叫人惊喜,亦使人惆怅。
这就是窦小四的文给我的总体感受。
在创作实践上,窦小四有广泛的涉猎和尝试。相较诗歌与小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散文,短句居多,两三句即成段落,诗性的语言,跳跃灵动的思维,大开大合的意境,丰富立体的意像,富于空间感和张力,汪洋恣肆,有小喜清欢,有大贤朗声,使人激动,兴奋,掩卷,思绪纵横。这一特征在她的《雪落在马关的村庄》、《天水》等以马关、乡土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得以集中体现。我以为其关于马关的文字,是她散文中的代表作品。
“我喜欢用好好说话的方式,写出很有深意的道理”『《写作漫谈》』,这种好好说话的语言风格使她很明丽,很暖,如夏雨冬雪,如秋日暖阳,如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身心舒畅而绝不别扭、硌硬。
至于小说,我读到的几篇,线索较单一,人物形象较为单薄,她的善良,使她在书写悲剧的时候还是充满关照安慰的结局,但不乏可读性,毕竟她还这么年轻,创作和体悟还那么茂盛,生机勃勃。而她的记性又那么好。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曹文轩说: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记忆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因为记忆之中,有重量。
所以,基于现实的创作有稳的根,也会有好的路和枝繁叶茂的将来。过去的,现在的,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这都将成为丰富的创作之源,之灵。有人可能担心她的广泛涉猎会分散她的注意力,冲淡其写作在某一方面的专注与成就,但乐观的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的练习!我希望她籍此成就一个独特的女作家:用诗性哲理的语言,包容自由的散文风格,写出另类风味的小说来,那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或者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读到一份更大的惊喜呢。
六
关键词:行走 相遇
关于写作的初衷和目的,她说:“生活已不堪重负,我的心,需要有一条路,让这些积郁心中的苦恼和辛劳走出去,所以,我写诗,我作文,不过是要给我的心找一个出口。”
是的,一个出口,灵魂的出口,生命的出口,活着的趣味和意义,这样的心言,是我突然感觉和她相近相亲的理由了。
相较她,我的文字很浅白。
但有什么关系呢,“嘤其呜矣 求其友声”,文字成文,也是我们发出的呜呜之声,能得感悟者,何其幸,何其乐!想必她也是欢喜的。
古路无行者,寒山独见君。
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故乡,共同的成长基础和心灵体悟,共同的爱好追求和行走姿态。
好啊,我想,相见,多么美好的一次际遇,年纪不算什么,学历也不算什么。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感觉,才算什么。
那么,见一见。
重庆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尚未成行。窦小四是我想一见的人,而她又正好居重庆,去想去的地方见相见的人,何尝不是人生快事哉!
或初见之后,复想再见,便是人生之大幸了。
且等我。
2018年11月30日于金城
作者简介:
杨亚妹,网名木依之湄。甘肃天水人,生长于女娲之乡秦安陇城凤尾村,现居陇南。少写作之才,有笔耕之好,偶以文字调味时光。个人公众号:yym20166木依之湄的煮茶时光,微信号:mzmg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