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东路的那些人与事------修车铺
如果从车站东路往西数,修车铺排名第二家,第一家是卖香烟的小老范。修车铺位置好,为黄龙洞市场中心。正门口车站东路是老城最大的菜摊集散点,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蔬菜批发,早上八点前蔬菜零售。出门右拐有一个急转弯便是黄龙洞立交桥道口,右边直行是老城最著名的黄龙洞农贸市场。
每天早高峰这里堵成狗,买菜的、卖菜的、上学的、上班的、做生意的,脚踏车、三轮车、电瓶车、汽车一刻也不间断。修车铺门前总是停着出故障的车,当然不是汽车,最多的是三轮电动车,电动车的主人大部分是装货、卖菜的。
修车铺存在28年了,主人姓叶,原名是谷成,90年代流行《射雕英雄传》,没人知道他的姓,因为本地方言谐音的缘故,人们把“谷成”误以为“郭靖”,后来便一直叫郭靖,后来又叫国靖。
我认识叶师傅在15年前,那时我刚刚搬到这边的新房子。
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修车呢?这可要追溯到很多年前,那时他还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城里华美照相馆旁边跟一个老师傅学修自行车。
小叶学成后,想过上好日子,先在老家伍家圩开修理铺,一年后还是回城帮师傅打工。“很不稳定呀。”他说,“行当是有,后来又帮别人打工,一年一年,直到有一年黄龙洞办了市场。做生意的人多,自行车、运货的脚踏三轮车也多,围绕着黄龙洞市场出现了许多修车铺。和我一起学修车的师兄就是黄龙洞村人,他在自家自留地搭了木头铺修车赚钱。有一天好消息来临,黄龙洞的土地被征收,师兄由农民身份变为工人,可以去厂里上班了,所以把修车铺转让给了我。”
“那还在92年,仅仅是一个木头铺,租金15元一月,一年180。补一个轮胎收5毛钱,那时自行车质量差,轮胎容易破。市场还不怎么热闹,修车主要是黄龙洞做生意的人,也有瓷厂,水泥厂,黄龙洞村的。一天挣下来有一、二十元,算是赚钱的行当了。”
一个木头铺,早上修车,晚上修车,什么时候没生意什么时候关门;西山日射下来,门口就拉一块白布,当时边上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稍微遮挡一下。那样的生活模式对于年轻的小叶师傅而言是家常便饭,不觉得热,也不觉得苦,只要有钱赚。
过了三年,到95年,小叶师傅谈恋爱要结婚了,不能再租木头铺,换到一层楼的平房了。租金不得了,一个店面要6000一年,每个月租金500元,当年老师的月工资也不过500。这么贵为什么要租?原来小夫妻想做生意,因为看到黄龙洞市场做生意风生水起,所以花大成本租个店面。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不适合,没做成生意,继续选择修车。
但是店面已经租了,钱也是要赚回来,叶师傅只能和时间赛跑,没日没夜做。95年补胎升到1.5元,换一个刹车皮也是1.5元,刹车皮成本是一毛钱(进价1元一块皮,可以换10个刹车皮);修踏脚板,换踏脚,换个轮胎还可赚点差价,手工费两元,差价一元;摊上还会有一个铁盒子,专门为骑自行车打气服务,一毛钱扔进去即可。
小夫妻俩忙忙碌碌,从早到晚,基本没得歇,每天有三四十元进账,扣除租金,有四五百元结余。
两年后,妻子生孩子了,叶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租金又贵,就不租了。在原来的路边弄个摊,露天修,赚到最多的日子一天有上百元。几乎没什么成本,除了每年交一个月100元的工商管理费。
路边摊成本低,但毕竟不方便,下雨天修不了车,大太阳也不行,有时被城管赶,就像流浪儿。做了几年,还是想租个正式一点的店面。看到车站东路一个角落旮旯,租给别人都做不出生意,老换租客,旁边是一个饭店---好味天天来,油烟熏来也够呛。后来旮旯租不掉,闲置了好几个月。
叶师傅看中了这个旮旯,去租,房东开价3000一年,只有五六个平米,叶师傅咬咬牙租了下来。总算稳定了,幸好租金一直没涨,后来又与人一年1500元合租后面的弄堂,用来烧饭。妻子小胡开始带孩子,同时在这里买菜烧饭,顺便修车帮忙。
他的店只有五六个平方,永远黑漆漆,油腻腻,堆满了各种零件,工具,螺丝刀,起子等等,墙壁上钉上几个简单的架子,挂满了轮胎、车篮、七七八八的自行车配件。叶师傅总是忙活,他忙并快乐着。他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妻子、孩子都有了,他拿出积蓄再借款花五万元解决了房子问题。
就这么一个旮旯,每天被动吃很多油烟的旮旯,一租就是十六年,眼看着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叶师傅的生活稳定而安逸,孩子读中学的时候他换了一个大一些的房子。
时间一晃到了2015年,租金突然要涨到一万,而这时自行车逐渐淘汰,叶师傅也早已转行修电瓶车为主。最要紧的是门口实在太窄,修得最多的电动三轮车,体积又过于庞大。于是叶师傅放弃了旮旯,他搬到岔路对面,离原来的旮旯相差几十米。
那是一个亭子,相隔20多年,叶师傅又一个人回到了亭子里,孩子读大学了,妻子也回家了,因为电瓶三轮车这么笨重,她也抬不动,帮不上什么忙。
亭子租金6000一年,面积比原来大,有两间。位置偏僻了一些,老顾客依然很多。这个店面属于出租公司,出租公司据说又是属于城管的,没水没电。凭着老面孔,叶师傅到外面搭上了电。生意总归要做下去,缺点是夏天没法呆,因为是亭子,上面盖石棉瓦。现在不比年轻时候了,叶师傅变得怕热,何况赚钱比以前难多了。
我认识他15年了,有时我去整个刹车,调一下后视镜,他基本没空和人聊天,也不收我钱。一次我的电瓶车突然不会动,电也充不了,我急着上班,辗转找到他的电话。他扔下其他活计,骑车赶来检查发现某个开关被无意按掉了,弄好又匆匆赶回去忙,给他钱却不肯收。
叶师傅就是这样一个人,话不多,人实在。15年前看上去他比同龄人老许多,穿着随便,皮肤黝黑,就像在田里干活的的农民;15年过去了,他依旧没什么变化,没有一根白发,倒显得比同龄人年轻。也许他只顾埋头修车,心情愉悦。
亭子里租了三年,今年5月初叶师傅接到城管通知,这些亭子属于违法搭建,需全部拆除。5月20日之前,叶师傅转租亭子对面的另一个店面,说是属于铁路部门,不会拆。到了8月份,上头来通知铁路的也要拆除,他只租了3个月,被退还9个月的房租。
车站东路最后的修车店面
2019年8月10 日,叶师傅结束了在车站东路将近30年的修车生涯。他搬到了复兴路,位置比原来更偏了,一间底楼店面。有水有电,门口开阔,价格也高,要13,000元。他其实很不想做,多年修车很厌烦了,何况租金这么高。他很想去做保安,但想想还是先做一年试试看,做不出来再打算。
回忆过去的生涯,叶师傅说:“逼得太迟了(说的是城管不让他们租这件事),如果早些年不让我租,我也许出来卖电瓶车,边卖边修,早就赚钱了。靠修车赚的钱毕竟有限,而且辛苦。但是因为那边租金不贵,生意还好,我的小日子就这么混下去了,混到现在,哎。”
他知道很多人因为卖电动车赚钱,修车生意远不如90年代火爆。现在换一个轮胎不过5元,比95年的1.5元才涨了三倍多,物价已经不知涨了多少倍。
不过,叶师傅最近也购进了几辆新电瓶车,他准备边卖边修。祝愿他有一个好的开始。下图是他的新店面,欢迎光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