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句箴言金句,体会有话慢慢说的智慧。

01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此句摘自《菜根谭》。口是心灵的大门,假如大门防守不严,内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意志是心的双脚,意志不坚定,就可能会像跛脚一般走入邪路。
人的意见、秘密、想法都是从嘴里说出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脱口而出,有些事情留在自己心里就可以了。
《周易》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

02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此句摘自《格言联璧》。一个人静坐时应该经常想想自己的过错,与人闲谈时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秘密隐私,不要把别人的是非、隐私当做聊天内容,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
交浅言深是大忌,在不议论不谈论别人的私事时,也不要把自己的事情到处乱说,不要给别人留下一种随便、不靠谱的印象。

03

言宜慢,心宜善。
此句摘自《琅琊王氏家规》。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在1700多年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这与其家规家风有莫大的联系。“言宜慢,心宜善”,寥寥数字家规,足见有话慢慢说的智慧。
尤其在遇到急事时,话更要慢慢说。因为越急,越可能说的前言不搭后语和不得体,容易误事,也容易让人觉得你冲动不稳重。急事慢慢说,才能把事处理地更好,才能给人留下遇事不乱、成熟稳重、可堪信任的印象。

04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此句摘自《诗经·大雅》。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这是强调慎言以避免失言。
古人常说,君子“谨言慎行”。不要夸夸其谈,为了显示自己而胡编乱造,随意开口。对于一件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乱说。一旦被揪住错误,将无可挽回,甚至这种失误会被无限放大,不然很容易遭受祸患。

0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没有轮到自己讲话就越位抢话,是浮躁;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是隐瞒;不察言观色、观察环境氛围而贸然讲话,是盲目。在恰当的时候说话,才会不招致别人的讨厌。
说话有道,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身份,“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和可以说话的人设防不说话,这就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的话却与他谈了,这就是说错了话。

06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此句摘自《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言与行是人主体活动的两种方式,而语言又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最直接方法。对于说话,《庄子·齐物论》中还有一句“大辩不言”,其意说的是真正有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会通过多说话以显示自己。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利刃用糜套以藏锋,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会让自己思想的深度被过多的饶舌所遮蔽。所以,如果开口有的时候是一种机智,那么适时地选择沉默则是一种更具睿意的成熟。

07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此句摘自《礼记》。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做不到。
人们常说“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老子也说“轻诺必寡信”,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巧辩和饰美会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不是正道所为。“实干胜于雄辩”,任何真理都不是由论辩和互相诘难而生的,欲要达到目标和求知,就要做到实干,就如词人陆游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志之人要谨记于心。

08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多闻多见,慎言慎行,成功将不远矣。
对一件事知道得最多的,往往是那个不露声色的人。智者往往深藏不露,寡言少语。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说话出自天性,慎言出自智慧。慎言是谈话的最高艺术。保持慎言,通常是最聪明的策略。我们可能被多言伤害,但不会被寡言伤害,故智者寡言。寡言,就是只说必要的。智慧由听而得,悔恨由说而生。我们因说话所树立的敌人,远比因做事所结交的朋友要来得多。

09

牙尖嘴利,终非福厚之人。
此句摘自《菜根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牙尖嘴利的“损人”当作“幽默”,把嘲弄别人看作“真性情”,你若是因此不高兴,就说你“开不起玩笑”。其实损人跟幽默一点关系也没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上的“抖机灵”看似显示出你的机智,但其实是将你情商低的一面暴露到大家面前。一个嘴上不饶人,喜欢在嘴上占便宜的人,一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损人的话要少说,对人要和善一点。

10

长者不及,毋儳(chán)言。

长者没有谈及的事,不要主动提及;与尊长谈话时,应该由尊长主导话题,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谦虚以及对尊长的尊重,更容易得到尊长的认可、喜爱和器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