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隶书,让人越看越有味! 2024-05-05 00:08:08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金农隶书《华山庙碑》,洋洋一百零九页,堪称金冬心“中年最精之迹”,无论是尺幅还是书法本身,都属市场上十分罕见的佳品。金农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金农隶书,初从近人郑谷口入手,三十左右得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爱之弥深,反复临摹,时人王瑾说他“见《西岳华山碑》,笔法为之一变”。从此,他从郑谷口书风中脱出,从汉魏碑刻去寻找入古出古自开生面的创新之道。有研究者认为,他一生书风变革的过程与成功,几乎都与《华山庙碑》有关。从三四十岁开始临仿该碑,到七十余岁的数十年间,他临仿《华山碑》的作品存世不少,但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味不同的风貌,从较早的扁形圆笔,到中年方体方笔明显带有魏碑书意的变体临写,至竖横都用扁笔,强调倒薤撇捺的楷隶,以至七十左右漆书的形成,都在他各个时期临写的《华山庙碑》作品中有所体现,可以说他每临仿一次华山碑总带着探索性的思考,西岳华山碑成了他书法变革的灵感契机。“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如是说。而这个老师就这样伴随了他一生。在金农传世的多件《华山庙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承上启下意义,幅式最巨,气魄最大,书写最为得意得神的当推大字隶书《华山庙碑》了。此作原为巨幅立轴,稍后的收藏者黄小松为携带及展读方便而改为册页。据晚清另一收藏者邵松年考证,此幅旧为十行,每行廿二字,第十行十一字,款六字,共二百十五字。今以此用电脑复原,原轴高度应在3.6米左右或更长,宽至193厘米。显然,在金冬心所有书画作品中,这是传世最大的一幅。重要的还不是幅式的大小,而是这幅作品既带有早年扁体的隶书风貌,又不再求华山碑形貌的相似,而是更多的参用了魏碑的体势与方劲拙硬的用笔,在力求整体的简朴厚拙中,又每每强调撇捺的舒展与顿挫,所谓倒薤、垂露法的运用,使方拙的体势中有了变化和风韵,前人把这类书法归为冬心先生独创的“楷隶”,而这幅气沉力厚魄力宏远的巨幅作品,和他晚年为世人熟知的渴笔“漆书”,形体已有许多类似——金农以他雄深的气魄,孤傲独诣的革命精神,开创了有清书坛一种全新的面目,《大字隶书华山庙碑》正是这样一幅成功的代表作品。这幅承载着金农顽强革新精神的杰作,更以他无比强大的震撼力将金农浑厚的书法功力与弥满的创作激情展露无遗,试想,要在四十平方尺的巨轴上一气呵成书写二百多个斗大楷隶而绝无率笔、怯笔、误笔,没有强大的魄力体力与一以贯之的创作热情及得心应手的精深功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超常杰作的。无怪金石家黄小松会深深拜倒在这幅作品面前,称它“饿隶渴笔,不让古人,”是金农“中年最精之迹”。黄小松是乾、嘉时金石大家,搜罗保存无数秦汉魏晋的金石碑版,他见多识广,考据精严,而对先辈金农却推崇有加,不仅收藏他的作品,亦努力临摹他的书画,无锡博物馆藏有他的一本《书画册》,其中就有多幅临仿金农的作品。爱之笃,知之深,他对金农这幅《大字隶书华山庙碑》的评价当然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金农《临华山庙碑》(整体复原)黄小松之后,此件归武筠庄所得,后复入晚清收藏家邵松年之手,经其多次题跋并著录于他的《古缘萃录》,金陵学者黄惇《金农书法评传》亦有述及,是流传有绪的金农杰作。 赞 (0) 相关推荐 汉隶书《华山庙碑》敦厚稳重 (收藏) 汉隶书《华山庙碑》敦厚稳重 (收藏) 金农隶书《华山庙碑》 金农 隶书<华山庙碑> 册页(五十四开一〇九页) 水墨纸本 29×15.5 cm 成交价:RMB 40,250,000 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Lot 803 金农书法作品世界拍卖纪录 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专师《华山庙碑》,终创“漆书” 4月16日,我曾在微头条发文"抄袭还是暗合?金农漆书,古已有之",有条友留言说金农本就取法汉简的诏版之类,我查了一些资料,未见此说 ,又查了一下,汉简的发现是1899年的事,因此金 ... 金农隶书,让人越看越喜欢!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 🔥这隶书,越看越有味! &;#128293;这隶书,越看越有味! 从属相看人,越看越准! 北辰论道 东方智慧的践行者,国学经典的传播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不同属相有不同的性格.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片尾曲:年轮 从一出生,每 ... 越看越有味:40件馆藏古玉珍品 收藏家聚乐部 收藏家自己的家园!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越看越有味:40件馆藏古玉珍品 经典潮剧《柴房会》越看越有味 经典潮剧《柴房会》越看越有味 5本高质量无限流智商流小说,剧情诡秘恐怖,让人越看越入迷 5本高质量无限流智商流小说,剧情诡秘恐怖,让人越看越入迷 炒股成功的人到底有多可怕?从6800多元入市到身价近亿,只牢记“七七口诀”选股,越看越触目惊心 交易成功绝非只是赚钱的交易,交易成功可以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是赚钱的交易相对于亏损交易的百分比;第二部分是交易者在决策正确时所赚的钱的数量与他们决策错误时所亏掉的钱的比例.这些因素最终决定交易是成功还是 ... 季羡林季老的吐槽,真是越看越有味来源:有... 季羡林季老的吐槽,真是越看越有味 来源:有间书阁 从属相看人,越看越准! (建议收藏) 从一出生,每个人就与生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生肖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且影响人的一生. 在我国,干支纪年法自古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与八卦图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其中地支作为国人属相,更是与每个人有着 ...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金农隶书《华山庙碑》,洋洋一百零九页,堪称金冬心“中年最精之迹”,无论是尺幅还是书法本身,都属市场上十分罕见的佳品。金农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金农隶书,初从近人郑谷口入手,三十左右得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爱之弥深,反复临摹,时人王瑾说他“见《西岳华山碑》,笔法为之一变”。从此,他从郑谷口书风中脱出,从汉魏碑刻去寻找入古出古自开生面的创新之道。有研究者认为,他一生书风变革的过程与成功,几乎都与《华山庙碑》有关。从三四十岁开始临仿该碑,到七十余岁的数十年间,他临仿《华山碑》的作品存世不少,但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味不同的风貌,从较早的扁形圆笔,到中年方体方笔明显带有魏碑书意的变体临写,至竖横都用扁笔,强调倒薤撇捺的楷隶,以至七十左右漆书的形成,都在他各个时期临写的《华山庙碑》作品中有所体现,可以说他每临仿一次华山碑总带着探索性的思考,西岳华山碑成了他书法变革的灵感契机。“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如是说。而这个老师就这样伴随了他一生。在金农传世的多件《华山庙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承上启下意义,幅式最巨,气魄最大,书写最为得意得神的当推大字隶书《华山庙碑》了。此作原为巨幅立轴,稍后的收藏者黄小松为携带及展读方便而改为册页。据晚清另一收藏者邵松年考证,此幅旧为十行,每行廿二字,第十行十一字,款六字,共二百十五字。今以此用电脑复原,原轴高度应在3.6米左右或更长,宽至193厘米。显然,在金冬心所有书画作品中,这是传世最大的一幅。重要的还不是幅式的大小,而是这幅作品既带有早年扁体的隶书风貌,又不再求华山碑形貌的相似,而是更多的参用了魏碑的体势与方劲拙硬的用笔,在力求整体的简朴厚拙中,又每每强调撇捺的舒展与顿挫,所谓倒薤、垂露法的运用,使方拙的体势中有了变化和风韵,前人把这类书法归为冬心先生独创的“楷隶”,而这幅气沉力厚魄力宏远的巨幅作品,和他晚年为世人熟知的渴笔“漆书”,形体已有许多类似——金农以他雄深的气魄,孤傲独诣的革命精神,开创了有清书坛一种全新的面目,《大字隶书华山庙碑》正是这样一幅成功的代表作品。这幅承载着金农顽强革新精神的杰作,更以他无比强大的震撼力将金农浑厚的书法功力与弥满的创作激情展露无遗,试想,要在四十平方尺的巨轴上一气呵成书写二百多个斗大楷隶而绝无率笔、怯笔、误笔,没有强大的魄力体力与一以贯之的创作热情及得心应手的精深功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超常杰作的。无怪金石家黄小松会深深拜倒在这幅作品面前,称它“饿隶渴笔,不让古人,”是金农“中年最精之迹”。黄小松是乾、嘉时金石大家,搜罗保存无数秦汉魏晋的金石碑版,他见多识广,考据精严,而对先辈金农却推崇有加,不仅收藏他的作品,亦努力临摹他的书画,无锡博物馆藏有他的一本《书画册》,其中就有多幅临仿金农的作品。爱之笃,知之深,他对金农这幅《大字隶书华山庙碑》的评价当然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金农《临华山庙碑》(整体复原)黄小松之后,此件归武筠庄所得,后复入晚清收藏家邵松年之手,经其多次题跋并著录于他的《古缘萃录》,金陵学者黄惇《金农书法评传》亦有述及,是流传有绪的金农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