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玉器 ,以性格凌厉嚣张著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时候楚地被中原鄙视

称之为蛮夷

非文明落后

只是性格刚毅果敢

自古至今皆如此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何等气概

作为他们的玉器

也是凌厉嚣张

极具动态美感

鬼脸座双头鹰玉器

石家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据以命名的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天门石家河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由40处地点组成,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

出土玉器

现在的我们对石家河玉器了解还太少

风头被东北的红山

西北的齐家

东南的良渚

压抑着

但是不久的将来你就会知道

那些商周大墓出土的极品玉

很多就是当年他们搜刮的石家河玉器

让你看不过

也让你干不过

连体双人头像玉器

出土玉器

双凤纹佩 长5,宽2.8,厚0.55 cm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

九连墩2号墓出土

水晶串饰

战国

1982-1986年江陵九店楚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

长19,宽12.6cm

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玉剑

战国

通长48,宽8.3,厚0.5cm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十六节龙形玉佩

战国

通长48,宽8.3,厚0.5cm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透雕龙形玉佩

战国

通长28,宽5.6,厚0.4cm

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龙形玉佩

战国

通长13.2,宽6,厚0.9cm

1965年江陵望山3号墓出土

鱼形玉佩

战国,两端距6.6,孔径0.3-0.4cm

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玉半琮

战国,通高4.8,边长6.9,厚0.8cm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兽面纹玉琮

战国,通高5.4,直径6.6,孔径5.5cm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戈

长35.8、内宽7.5、阑穿8.4cm

质地为蛇纹石。援中部隆起有棱,近阑处有三组凸棱。

玉柄形器

左:长8.4、宽2.5cm

中:长14.2、宽1.1cm

左:长8.8、宽1.4cm

玉璜

长13.5、厚0.53cm

通体雕成夔龙纹饰,上下皆为云纹状扉牙,下缘有穿孔。

玉佩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2号墓出土

龙形佩,对饰

长10.5-11、宽6.4-6.9、厚/0.3-0.35cm

玉璜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2号墓出土

对首龙形佩

长8.2、宽2.3、厚0.45、高4.1cm

玉珑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2号墓出土

龙形佩

长5.45、厚0.4cm

玉瑗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2号墓出土

瑗形佩

直径9、孔径5.6、厚0.35cm

玉珩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双头龙形佩

长13.3、宽1.2、厚0.55cm

湖北省博物馆

玉璜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对璜,双头虎形

长10.7、宽0.95(近端)、厚0.3cm

湖北省博物馆

玉佩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1号墓出土

龙形佩

长6.8、宽4、厚0.3cm

玉佩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双头龙形佩

残长6.7、宽3.1、厚0.35cm

玉佩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双凤连双身龙形佩

长8.4、宽6.3、厚0.4cm

湖北省博物馆

镶宝嵌玉鎏金铜枕顶

长15.2、宽14.8、高2.5cm

此器为枕头的端面,由内外两个方框组成:内框为青白玉质,外框为铜鎏并各存镶宝石14颗。内框镶嵌青白玉透雕折枝荔枝。

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

由18件镂空云龙纹玉带銙组成,总重700.4g。

形制特殊:有“六桃”、“两辅弼”、“双䤩尾”、“双鞢□”和前、后两套“绦环”,各带銙的正面微凸,背面平,窄边,正面中心镂空或浮雕云(三爪)龙纹

玉柄形器

杨家湾出土

长13.6、宽3.3cm

圆孔内镶嵌绿松石

玉柄形饰

石家河文化

1988年天门肖家屋脊出土

长6.4、宽0.6cm

玉石受沁,泛枣红色。器身圆雕,有五道凸棱,新石器时代的玉柄形饰或与商代类似器物有联系

玉璜

石家河文化

1988年天门肖家屋脊出土

内角间距5、最宽2.2、厚0.4cm

玉龙

石家河文化

1988年天门肖家屋脊出土

外径3.8、厚0.8cm

龙体首尾相卷,呈玦形,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极为相似

东周兽面纹玉琮 此展品为东周(战国早期)文物。高5厘米,宽6厘米。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祭祀时可作为沟通天地的法器。这件玉琮外方内圆,上下贯通,直观地展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出土于曾侯乙的腰腹部,器表浅雕兽面纹,庄严而不失优雅。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16节龙型玉挂饰 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全器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并饰有谷纹、云纹、斜线纹。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其特色之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例:第二节玉璧上的云纹,是采用压地手法,璧的四周攀附四龙,这种形制是到战国晚期才广为采用的;第十一节雕成三条蟠龙相连的玉佩状,龙身为'S'形,是春秋后期在中原开始流行的玉佩造型,十六节玉饰却巧妙地把它们用在一条大龙身上;第十二及十三节的玉饰,分别由双首相向和双首相背的蟠龙构成,每条龙身上各刻有一条龙;第十五节玉饰的两端,分别刻有立凤和凤鸟衔蛇图案,这种图案是南方楚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在漆器等绘画品中屡有发现。

玉柄形器

杨家嘴1号墓出土

长13.6、宽3.2cm

玉隼形饰

隼身体有穿孔,器身以对称卷云纹刻出双翼、短尾、曲蹲之足。

李家嘴3号墓出土

长8.8、身径1.4cm

玉璇玑

楼子湾6号墓出土

径7.6、孔径3、厚0.3-0.4cm

方料琢圆但保留边角者,古称玉璇玑(亦称牙壁),它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

玉璜

长12、宽2.7cm

杨家湾出土

01.彩绘石编磬

全长46.5,通高17.6,厚3.8,孔径2.5

江陵纪南城南郊采集

02.战国“蜻蜓眼”式料管

长2.7、直经2.1厘米 湖北江陵九店M703:1

湖北省博物馆

03.卷龙纹玉方镯

长7.2,宽6.9,高1.5,厚0.8-0.3cm

随州擂鼓墩M1

04.玉瑗

外径13.8,内径6.6,厚0.6cm

湖北枣阳九连墩M1:922

湖北省博物馆

05.云纹玉璜

通长15.6,通高宽6.8,器身宽4.5,厚0.5cm,

随州擂鼓墩M1:E.C.11:103

06.云纹玉璜

通长15.4,通高6.6,器身宽4.6,厚0.6cm,

随州擂鼓墩M1:E.C.11:185

07.玉蝉

浮雕成爬立状蝉形,颈部饰凸弦纹。

楼子湾4号墓出土

长4.7、宽2.2cm

(0)

相关推荐

  • 堂堂东吴大司马竟然无玉陪葬?

    为献礼"国际古遗迹址日",2021年4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六朝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与南京城市历史息息相关的展览: 东吴名将  江表虎臣 丁奉家族墓出土文物展 作为三国东吴的都城,南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4

    玛瑙珠串饰 西汉 玉壁西汉晚期 直径21.3.厚0.5厘米 湖南省长沙市五里牌7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青中泛黄色,局部有褐色沁.扁平圆体,两面纹饰相同,璧面有两道以斜线组成的圆圈,将纹饰分为两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3

    玉圭明代早期 高15.8.宽4.8.厚0.8厘米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现藏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长条形,顶为三角形.双面各饰五排谷纹. 双兔纹玉佩明代早期 直径5.5.厚0.5厘米 湖北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2

    蛇形玉饰商代早期长9.长径1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陵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质地均匀.蛇形,尾端残.横截面呈椭圆形.首端为蛇头,两侧圆凸表现双眼,中部以阴刻表现双身围绕.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1

    玉刀大溪文化 长23.5.宽8.6.厚0.3 厘米 湖北省松滋市桂花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灰褐色,有白色沁斑.刃部较宽,并呈弧形.上部有一个双面对穿的小圆孔. 人面形玉牌饰石家河文化 高3.7. ...

  • 古玉界:湖北荆州江陵出土玉器赏析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玉佩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凤凰山墓地出土 长8.2.宽3.9.厚0.5厘米 玉质青白色,半透明,有黑褐色沁. 绞丝纹玉环 战国中期玉佩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雨台合山墓地出土 外径3.9. ...

  • 九连墩 湖北枣阳战国楚墓出土玉器

    九连墩 湖北枣阳战国楚墓出土玉器

  • UC头条:略论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

    1984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现兵马俑群,发掘者根据俑坑的规模推测其主人可能为某一代楚王.七年后,这位楚王的墓葬被找到,相关单位于1994年12月起展开三个月的清理发掘工作.该墓虽被盗扰, ...

  • 百余件出土玉器,再现一代帝王辉煌!

    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昏侯墓园位于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2011年,村民在发现盗墓情况后及时上报,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使海昏侯主墓得以保存完整. 海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