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婷 :回许道燎干

今年是我在白水的第十年,十年中有八次,我在许道燎干,剩余的两次是在云台乡中陪着学生在操场燎干。我不是白水人,却对燎干有了独特的情愫。

中午,老友发来“今天燎干,回家。”催着老师填写着评职的一堆东西,一份份资料都检查完,已是七点多了。顾不得吃饭,便去往许道。

我到尧禾的时候,路灯已经亮起。不晓得是我从没来过夜间的尧禾街道,还是因为我开车比较慢,我只感觉到一辆一辆的车嗖嗖嗖的超我。人人都赶着回家燎干,我也激动地竟然找不到尧禾去往许道的路。

路旁有人家的门口,一堆一堆整齐的摆放着柴火,像一个个举目远眺的长辈,等待着晚归的人。那一捆一捆的柴火向后飞速退去,在这不甚宽阔又偶尔坑洼的马路,我用了我最快的速度。

走到恒寨村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点火了。火苗一堆接着一堆,鞭炮一声接着一声。火光照亮了回许道的路,我的眼睛,只有那一个方向。任他人家的火苗有多高,任他人家的烟花有多漂亮,我是不屑看一眼的。归心似箭的人,是无心欣赏道旁美景的。

没有人打电话催我,我知道我不到,他们一定耐心等着。只是我看一路上都在燎干,便更加急切。越是急切,越发觉在马路上燎干的人有些讨厌。家门口那么大地方,偏偏在马路边燎干,燎干就燎干,偏偏跳来跳去的。跳来跳去也罢,偏偏一不小心就跳到我车前方。唉,真是讨厌喽,偏偏挡了我回家的路。

过了许家河,过了云门,过了许道小学,过了许道加油站,我知道我离家越来越近了。老友门前早早地摆好一捆柴火,她的父母坐在门前聊着天等着我。我才把车停下,干儿子就扑了过来,激动地叫着“妈妈”。

“咋还不点?”,对门的人问着。“等我婷婷回来呢”老友母亲回着,我点头附和“刚到,准备点。”我和老友一起揭了墙上的对联,点燃一串鞭炮,然后也点起了我们的柴火。坐在门口,火光映着我的脸,老友母亲给儿子和干儿子们每人发了一个“鸡娃”馍。我看着勇敢的儿子们在火苗上跳来蹦去,眼里满是幸福。回望来白水的十年,回想在许道度过的无数个周末,眼里满是感动。

老友一家为人厚道,她的父母是那样想把家里一切最好的都给客人,而对我更是再好那么一层。我在许道的时候,每天睡到自然醒,阿姨总嫌我起得早。每天一起床,脸盆里有盛好温度正好的洗脸水,锅里有炖好的鸡蛋羹。阿姨总会问老家父母的身体,问学校的琐碎,总念叨着“平日上班辛苦,周末多休息”。每顿饭桌上都有五六个菜,阿姨总挑着家里好吃的给我吃。甚至好友姐姐带回家的月饼,好友弟弟带回来的火锅料,所有所有的好东西,阿姨都惦记着给我留些。

有段时间,我跟着好友也喊她“妈”,阿姨也乐得应着。因为我常去老友家,她村里的人大多都认识我。那天碰见一个人问我“你是不是丽萍同事?我是许道的”。岂止是村里人,因为老友,也因为好友的娘,好友的姐姐、兄弟,甚至好友的亲戚对我也特别亲切,我总平白无故多了一些关照。她的妹妹给我送生日礼物,她的姐姐姐夫总请我们吃饭,我和她去过几次姐姐阎良的家。她的几位自家亲戚,在我孩子过客的时候还捎来礼钱。

我常常觉得,我真该拜老友娘为干娘,却又没那么个仪式感。只是随心的叫着,“妈”“姨”这样随心的叫着,无论我叫什么,她都开心地应着,有时候我还没开口,她都迎了出来。虽然,后来我和好友工作分开了,回许道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只是每次回去,我都觉得我的回去,跟好友姐姐、弟弟的回去一样,为娘是一样的热情,我们是一样的待遇。许道那那亲爱的人,她给了我最好的归宿感。

有人呵护的地方,就是家;让人舒适的地方就是家;你牵挂的地方,就是家……半生漂泊游子心,四海为家处处家,我家在潼关也在华阴,在白水县城也在许道村里。

作者简介:薛婷婷,收水中心校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喜欢德育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