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灵庇佑的地方
【热罗尼姆斯修道院】便是葡人1502年为发现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线所建。
它是葡萄牙第14任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用香料和黄金饰品所征税收的5%款项,修建完成的。
修道院是葡萄牙全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珍品,迄今历经500年风雨,辉煌依旧。
现在,教堂里长眠着葡萄牙的诗魂卡蒙斯、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最富盛名的作家埃尔库拉诺。
他们的棺木朴实厚重,用大理石雕制,四周是生平简洁,下撑6只雄狮,上平躺本人雕像。
每位到访的外国元首,都会来此向卡蒙斯敬献花圈,这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别令人称奇的是,1755年,里斯本突然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整个古都毁于一旦。
由于地震发生在周末上午,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在教堂作弥撒,大祸来临时无处可逃,伤亡极其惨重。
唯独这座修道院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自此便有了 “上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
碎石子轨道上,老旧电车滚滚而来,有种时空穿越的沧桑感
数不清的塔尖直指苍穹,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葡萄牙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海港入口处,始建于1502年,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葡萄牙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和里斯本贝伦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始建于1502年,坐落在里斯本海港入口处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是葡萄牙建筑艺术的最好例证。它旁边的贝伦塔,则是为纪念利斯博恩崇高的守护神——圣维森特而修建的。诸多的伟大发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贝伦塔就是这些发现的见证。
站在花园的一角拍修道院“全景”,确切地讲,仍不可称其为全景
南门是修道院的一扇华丽主门,由João de Castilho设计,
一般认为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是João de Castilho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南门高达32米,宽达12米,延伸至两层楼高。
它由很多山形墙(gable)和小尖塔(pinnacle)包围着,还有很多精细的雕塑。
南门上方的弧形顶饰(Tympanum),其浮雕显示了热罗尼姆斯一生的两个情景。
左边的情景描述:一头狮子把刺从脚中拔出,狮子亦因而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右边的情景描述:热罗尼姆斯在沙漠中的情景。
中间的拱肩(spandrel)上有曼努埃尔一世的徽章。最顶部的雕像是圣母玛丽亚
修道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冈岩砌成,显得格外高大、圣洁。
圣母像立在拱门饰上的基座上,在它之上则立有圣弥额尔的塑像,顶端有圣令十字(Cross of The Order)。
修道院面向大西洋,海鸥也常常光顾这座神灵庇佑的地方
墙体弯折的截面,以及大门两旁的大窗户,与边缘充分地融合为一体。衔接地如此自然流畅
进入教堂内部,高大的拱顶和彩色玻璃让人叹为观止!
眼前的修道院便是由葡萄牙第14任国王堂.曼努埃尔一世 (King Manuel)下令修建的,
它是用香料和黄金饰品所征税收的5%款项兴建的, 更是为纪念达伽马到达印度有功归来而建。
据说,原本修道院是用以供艾维兹王朝(House of Aviz)成员作举行葬礼之用。
但后来亦演变为,供将要离开的海员们作祈祷之用的教堂 ,迄今已经历经500年的风雨。
交叉甬道的横向拱顶有着缺少间壁和圆柱的大胆设计,
别不多啰嗦,太喜欢这交叉拱顶,多贴几张,也不枉我仰着脖子拍了这许多
西班牙建筑师及雕刻家若昂·德·卡斯蒂略于1517年完成了单墙、肋架拱顶(ribbed vault)和彩色花窗的设计。
看上去没有任何死角的穹顶。
交叉甬道,没有支撑的拱顶,让人感觉像飘在空中。哦,我的脖子好酸!
历史记载,1755年,里斯本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整个里斯本毁于一旦。
唯独【热罗尼姆斯修道院】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
从而,这里就添加了“上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
您 审美疲劳了吗?那好吧,就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暂且让脖子放松下啦
与其他教堂不同,在进入教堂主厅前,过道的两边分别各有一个神台,供奉着两尊雕刻十分精美的石棺。
分别是葡萄牙历史上国宝级的诗人卡蒙斯、航海英雄达伽马
棺木朴实厚重,一律用大理石雕制,四周是其生平的介绍,下有6只雄狮支撑,上有本人的仰面平躺雕像。
光线实在是太暗了,近拍没角度,远拍没清晰度,看来相机该砸了:)
从教堂内走出,阳光明媚,教堂后院有座精致漂亮的中庭花园和长廊
玫瑰花园,是一座八角形回廊建筑,每一扇廊窗都雕满优美的花型装饰,精雕细琢的工艺造型,令人赏心悦目。
庭院中心是一个喷水池,周围是洁净的甬道和地毯般的草坪。
绿草茵茵的庭院,了无纤尘的天空与米黄色石灰岩廊柱在日光下融为一体。
拱形穹顶看似谜一般深宫。
大气优雅的外观,却有着精雕细琢的内部雕饰,各种建筑艺术风格融会贯通,堪称华丽精美上乘之作。
仰望天空,万里澄碧,凭栏下望,庭院尽入眼底,静谧而幽远。
其实这家有着百年的老店就在修道院旁边,不难找到。
跟着人群走,哪里人多哪里就是啦。
鲜有人知,小朋友们最爱吃的葡式蛋挞,就诞生在这里——热罗尼姆斯修道院
据说,当时修女们需要用大量的蛋白给衣服上浆,不可避免地便剩下了许多蛋黄。
为了告别浪费,贯彻「光盘行动」,修道院的修女们灵机一动,利用剩余的蛋黄制作蛋糕和酥皮点心,
没想到这种外酥里润的小点心立刻被大家喜爱,迅速风靡小镇内外。
1820年,葡萄牙的自由党人发起革命后,教会的影响力大打折扣,许多修道院面临着关门的窘境。
此时囊中羞涩的修女们,不得不对外出售亲手制作的蛋挞,卖蛋挞的地点就在一家蔗糖提炼厂附近。
如今,全葡萄牙最鼎名正宗的百年蛋挞老店 【Fábrica de Pastéis de Belém】非他莫属。
而它的创始人,正是这家凭近水楼台之利,收购了修女们蛋挞配方的蔗糖提炼厂老板。
而【Fábrica de Pastéis de Belém】自1837年开业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取而代之的是繁忙并快乐着的小店员工们。
大家往往在参观完修道院后,都会来此品尝有着百年历史的蛋挞。
新鲜出炉的蛋挞,扑鼻的香味,往往还来不及回味,一口下去,几个进肚,根本没有过程。
回过神来,看看仅剩下薄如纸张的挞皮,细品,外皮愈发香酥沁人,蛋液与牛奶交融的恰到好处,
焦糖比例使得蛋挞甜而不腻.....方悟,果然是唇齿留香,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