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带货”!奔驰的“钢铁驼队” 架起国际供应链“重要通道”!
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7%。进入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更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截至2月19日,今年我国的铁路国际联运进出口货运量完成8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不仅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着重要支撑,也为各国携手抗疫架起了“生命通道”。
两个月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山东欧亚班列“疯狂带货”
在山东济南,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在今年的一到二月份,向欧洲出口了1.21亿个口罩。三月初,德国和西班牙的客户,分别要追加2000万个,波兰的经销商也要100万个,并且要求三月下旬必须交付。眼下,生产不在话下,物流运输却成了大问题。
他们经过测算,从济南运到德国的汉堡,中欧班列和海运每个口罩运费0.1元,空运虽快,但费用很高,一个口罩运费要1.3元,综合比较下来,通过中欧班列走铁路货运,成为了口罩去往欧洲的最优路径。
今年前两个月,从山东发出的欧亚班列,累计开行241列,与去年同期相比开行数量增长43.5%,累计进出口货值达到27.4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从山东到俄罗斯,原本都是通过海运来进行运输,但受疫情影响,海运的运费一直在攀升。从去年上半年的每箱货物3000美元,到年底运费增长到1万美元。物流成本的上升,让客户在下单时,有些望而却步。
一家生产光纤切割机的企业注意到,走海运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而中欧班列只需要20天左右就能到达。
光纤切割机由于体积较大,在国际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集装箱进行装运,预订仓位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发货量较大,层层代理的国际货代模式更是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做中欧班列货代的公司又为他们定制了专属的“直客”服务。
随着“海上”和“内陆”朋友圈的不断扩大,目前,山东出发的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有40多条线路,可以直达17个国家45个城市。
青岛市是中欧班列在山东的另外一个支点,这里形成了海铁联运+中欧班列业务运行模式。在青岛港,一船来自俄罗斯的3万吨玉米到岸后,接力棒就交到了当地铁路货运站工作人员的手上。
经过争分夺秒紧张作业,很快,海铁联运的班列上,装载上了一百个装满玉米的集装箱,从港区缓缓驶出。
三个小时后,这100个集装箱装载的2500吨玉米,率先抵达了山东潍坊的一家制药企业。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其余的两万多吨玉米,也陆续运到了这家制药企业的仓库。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站货运中心营销物流部主任姚金力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海铁联运业务的港口之一,济南铁路局青岛站货运中心携手山东港口青岛港合署办公,不断提升货物中转运输能力,现已成为我国北方进出口货物通关效能最高、转运集约化程度最强的海铁联运中心站点之一,年运输量近千万吨。截至三月中旬,2021年已经承运了铜精矿、纸浆、化肥、粮食等各类货物超过60万吨。
中越边境火车小站每天壮观消杀 力保进出口安全
在中越边境一个叫山腰的小站,壮观的消杀场面每天都会上演。从越南老街开往云南开远的每趟过境列车,一进入中国境内,全自动喷淋系统立即启动,开始消杀作业。
整车消杀完毕后,山腰站值班职工宋富还要对入境车辆进行全面的二次消毒。尤其后续作业手能接触到的地方,都是重点消杀的部位。
山腰站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更是中国的南大门。每天有近2千吨化肥、黄磷、铁矿石等进出口物资在车站交接。一旦班列的运行受影响,就会卡住当地不少企业的“咽喉”。
2020年受疫情影响,山腰站一度暂停了运输,导致原料进不来,钢材出不去,考虑当地很多企业的原料进口和产品外销的实际困难,很快,山腰站在做好细致的防疫布置后,重新恢复了运行。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跨境的运输作业,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克服很多困难,付出比以往更多的艰辛。
宋富的家就在距山腰站8公里外的河口县城,但为防止自己感染,传染给家人。只要接触了高风险的车辆,他都主动在站上自我隔离,最长的一次有三个月没回过家。
除了做好货物和车辆的防疫消杀工作,车站对随车入境的越南铁路工作人员也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山腰站站长李云洪
中亚班列开行3年来,中越两国间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826列,共运输货物110.69万吨。2021年,累计开行45列,运送各类货物1.9万吨 。特殊时期,依旧稳定运行的中亚班列,为“一带一路”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着前行的动力。
52条中欧班列在这里汇合,满洲里口岸列车业务猛增
在位于祖国北疆的满洲里站,每天凌晨4点,中欧班列的司机们就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日常的工作是将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国门牵引到俄罗斯的后贝加尔站。等到中欧班列在俄方换装后,再把装满进口物资的班列拉回满洲里。
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经这里向西可通往欧洲抵达波罗的海沿岸,向东可通过海路抵达日本、韩国,具有陆海联运的特殊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
经这里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多达52条,主要集货地涵盖长沙、广州、苏州等60个国内城市,到达华沙、马拉舍维奇、昆采沃、莫斯科等13个欧洲国家的28个城市,货品种类包括国产的服装、电脑、飞机零配件等。
疫情期间,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是满洲里站运用车间列车员每次出乘标配的装备,上车时,还要拎着水桶和一袋蔬菜,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列车驶入俄罗斯境内他们要停留十几个小时,还只能在列车上活动,所以这些食物是他们在俄罗斯的午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保证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输,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平稳,他们实施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出国司机感染风险。截至3月4日,2021年,经满洲里站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有672列、32145车,货物量达到了64290个国际标准箱,列车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8.7%。
【半小时观察】钢铁驼队擦亮“金字招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一趟趟国际货运班列,把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是逆势突围、呈现“井喷式”增长。国铁集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比2019年同期增长5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开行发送19万标箱,比2019年增长80%;进入2021年,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数量比2020年同期又增长了96%和175%。
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奔驰的一趟趟国际货运班列,像“钢铁驼队”一般,将欧亚交通运输干线串联了起来,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在未来,这个钢铁驼队能够行稳致远,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更大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