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侠的幸运和金庸先生的不幸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金庸大侠的幸运和金庸先生的不幸
文/白河桥
金庸的爱恨悲喜,在此文中一一道尽
10月30日,当代华文作家中最有才华、最有财富、武侠小说写得最好、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作家金庸先生,在香港跑马地的养和医院去世,享年94岁高寿。金庸先生足跨两个世纪,经历新旧两个时代,在大陆和海外均拥有数以亿计的粉丝。金庸先生一生有两支笔,一枝笔写新闻评论,一枝笔写武侠小说。金庸先生有三个身份,一是文人,一是报人,一是学人。在上个世纪里,金庸先生创造了许多奇迹,成为社会各阶层历久不衰的佳话。
华人世界前首富李嘉诚先生选择与他毗邻而居,现首富马云先生用金庸武侠文化来协管公司,营造企业文化。马云先生规定,凡公司高管均要自取一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为绰号,大家以绰号相称,活跃公司的气氛,他自取绰号“风清扬”,他把最初随他创业的十八人称之为“十八罗汉”,把阿里巴巴智能研究院命名为“达摩院”, 2016年3月,金庸过92岁寿辰,马云带领淘宝众筹人员前住祝寿。无一不体现了马云先生对金庸先生的无比敬仰。
对于这位近代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作家,金庸先生走过了哪些幸运之路,助他腾飞; 他经历过哪些不幸,让他痛苦,本文本着对金庸先生负责的态度,一一予以梳理,让广大读者们更好地了解金庸波澜壮阔的一生。
金庸的六个幸运
一幸、生于大富之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查家祖上多出朝廷大官,查伊璜出身翰林,供职于清朝南书房,深受康熙皇帝的赞赏,曾随康熙下江南游访。后有查慎行、查嗣韩、查升、查克建、查嗣口等,当时人称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是江南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巨富之家。到金庸父亲查枢卿掌家时,查家拥有良田万亩,和其他产业,是海宁有名的有钱人家。金庸生于这么一个有钱的家庭,无疑为他享受高等的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厚无忧的物质基础。此为金庸的一幸也。
二幸、自幼熏陶于浓郁的中西文化氛围之中
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金庸先生的博学多才,与他幼时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金庸的祖先查慎行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大学者黄宗羲的学生,著有《敬业堂诗集》五十卷,当时名士赵翼、纪晓岚认为查慎行的诗与南宋陆游的诗并驾齐驱。对于此点,金庸先生显然是感到自豪的,在他金盆洗手,最后所著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全书所有的章节回目都是取自于这位先祖,和另几位文人先祖的诗句。例如,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第三十四回“一纸兴亡看复鹿,千年灰劫付冥鸿”等等。
此外,民国大诗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是金庸的表叔,物理学家钱学森是金庸的表姐夫,音乐家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这些人都年长于金庸,对金庸的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外,翻译家、九叶派名诗人查良铮是金庸的堂兄弟,金庸也是言情小说家琼瑶的堂舅,当然这两位名人是金庸的平辈、晚辈,也可借此说明金庸家庭人文气氛之盛,在我国是非常罕见的。
金庸父亲查枢卿是留洋生,从小引导金庸学习英文,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名著。查家拥有丰富的藏书,金庸小时候每天都阅读古文典籍,每天都要背诵英文。他的知识结构十分全面,不仅精通中文古籍,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也难怪他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和另两个武侠宗师古龙、梁羽生相比,总是要胜出一筹,这源于他自幼就有着深厚而全面的家学。
三幸、考上《大公报》电讯翻译
1948年,正是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之际,对于自己的前途,金庸也很迷茫,不知何处何从。一次他在《东南日报》上看到国内第一号大报《大公报》上招电讯翻译的消息,马上前去应聘,可那时失业的知识分子太多,只有两个名额的职位,却引来了三千多名的应聘者。幸好,金庸的中西文化学养深厚,在一千五百人中挑一,金庸被录取了。这是改变金庸命运的关键一步,如果1948年金庸没去《大公报》工作,没去香港,可以肯定地讲,那他和那时许多的知识分子一样,注定是默默无闻,绝不会有那么多精彩的武侠小说出世的。
四幸、受命写武侠小说,一炮而红
金庸写武侠小说全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他之前的写作主要是各类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和评论文章。1953年,迁居香港的两名武师,一为习太极拳的吴公仪,一为习白鹤拳的陈克夫,为争各自拳术谁优谁劣,由争执而发展到以比武决斗来解决问题。最后是太极拳师比武获胜,当时大家争看两人比武,当时情景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报社领导罗孚见市民们如此关注武术,灵机一动,安排报社记者陈文统(梁羽生)写武侠小说在报上连载,以扩大报纸的销路。这一招果然奏效,载有武侠小说的报纸一时订数大增。其他报纸纷纷仿效,请人写武侠,可陈文统分身无术,于是罗孚又安排当时的报纸职员查良镛上阵。查良镛于是就开始了《书剑恩仇录》写作,见报之后,大受欢迎,众多读者评价,《书剑恩仇录》的成就远在梁羽生《龙虎斗京华》之上,查良镛一炮而红,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他把姓名中的镛字一分为二,取名金庸,开始了十七年的武侠小说创作,创造了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不朽传奇。
五幸、自立门户,创办《明报》
见自己的武侠小说如此受市场青睐,年届中年的金庸不甘于久居别人檐下,遂萌生了自创一番事业的豪情。他的同乡同学沈宝新十分钦慕金庸这一大志雄心,拔刀鼎力相助。二人联盟,金庸负责写稿组稿,沈宝新负责外勤事务,二人精诚合作,不懈努力,《明报》终于成长壮大了,成为香港有名的大报,在华人世界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明报》上刊载的武侠小说是亿万读者的最爱,《明报》社论是各国政要都要拿来一读的重要参考资料。形势大好,金庸乘胜前进,又创办了《明报周刊》,一报一刊,双剑合璧,不数年来,金庸财产过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文人,连许多欧美、日本作家都对金大侠艳羡不已。
六幸、欣逢盛世,全球华人同传金庸武侠作品
在金庸写作武侠小说的那些时候,他的小说是受禁的,台湾在蒋介石时代,认为金庸武侠小说中关于中国历史的成分太多,有统战作用。又有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认为《射雕英雄传》,与毛主席诗词中“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有巧妙的联系,如此诸般,作为禁止传播的理由。
在蒋经国时代,这个禁令就废止了。据蒋经国本人透露,他本人就很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另前总统严家淦、前行政院长孙科、当时的新闻局长宋楚瑜等人也非常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接见金庸先生时,就表示很喜欢读他的武侠小说,床头总是放置一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也都喜读金庸的小说,他的小说可以说是不分国界,不分职业高低,获得了华人世界中最为广泛的读者。
究其原因,皆因金庸是罕见的运用汉语语言的大师,他把汉语文字之美发挥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在武侠小说的写作中,矫正了五四以来新文艺的欧化恶习,真正写出了汉语的神韵。同为香港武侠小说家的倪匡对金庸佩服得五体投地,热情洋溢地对这位文字同行由衷赞叹:“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港台有好多人家把金庸小说当作孩子学习汉语的样本,可见金庸小说受欢迎的程度。
改革开放后,金庸小说被内陆广泛地印刷出版,总印数无法统计,一定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据其作品上演的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也层出不穷,现在许多街头市民,很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是谁,但若说不知金庸的大名,那是很少见的。
在东南亚华人圈,有些国家的议会斗争,双方都很自然地引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攻击对方,一方说“你就是左冷禅一样的人物”,另一方回击说“你就是伪君子岳不群”,可见双方都对金庸小说乱熟于心。除了金庸,历史上没有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如此广泛而深入地融入了华人世界亿万民众的精神世界与生活之中,包括写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曹雪芹。在文人作品传播的广度上,金庸先生不敢说是绝后的,一定是空前的。
金庸先生的六个不幸
一不幸、13岁丧母
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当年江浙一带很快沦陷,当时的金庸只有13岁。他母亲在这一年患病,因为兵火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四处逃难,任是他家里有钱,也请不到医生,也买不到医药。就这样,金庸的母亲得不到治疗,在当年淒然去世,留下他满腔的伤痛和悲愤。终其一生,金庸先生对日本军国主义是深恶痛绝的。
二不幸、直言惹祸两次被学校开除
1941年,在浙江丽水地区读书,金庸十分不满学校训导主任对日伪势力的走狗姿态,写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发表在学校的壁报上,对训导主任予以讽刺。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金庸求学心切,喜爱读书,在家族友人的帮助下,金庸去了衢州中学插班续学。后来他考上了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在校期间,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向校方投诉,结果又被学校开除了。
三不幸、外交官梦想破碎
在写武侠小说之前,金庸的一大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为国争利,报效民族。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在《大公报》工作时,用心写了大量的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文章,受到当时资深外交官梅汝璈的赏识,梅汝璈是日本投降时中国方面出席东京大审判的代表,是当时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助手,他的鼓励让金庸感到实现理想有望。在全国刚解放时,金庸由香港辗转来到北京,找到负责外交工作的乔冠华,表达了要参加外交工作的迫切愿望。因金庸是出身大地主家庭,按照政策,应当要先交代历史,做思想上的改造,然后才能从事外交工作。但当时的金庸不愿意做思想上的改造,又回到了香港当记者,美好的外交官梦终于破碎了。
四不幸、苦恋夏梦一场空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金庸曾写过许多影评,也做过长城电影公司的编剧,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他命里的一个冤家,大美女当红影星夏梦。据他后来回述,初见夏梦时,他惊为天人,不久他便陷于了单相思之中,也向女神夏梦发起了大胆地追求,常找借口请夏梦吃饭。夏梦虽然十分欣赏金庸的文笔才华,奈何名花有主,对金庸的追求不冷不热,若即若离。夏梦的这个态度令金庸痛苦不堪,此时他正在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书中他安排了一个人物,是个落拓书生叫余鱼同,爱上了有夫之妇的骆冰,在一次野外露宿时,余鱼同趁骆冰睡熟了去亲吻她,结果被其掌掴,余鱼同羞愤不已,也痛苦异常。后来骆冰为其牵线李沅芷,余鱼同不为所动,自毁面容,冒死相救骆冰的丈夫文泰来,以此来回报骆冰,情节令人感动……余鱼同这名字取得怪,可能是余如同的谐音,余如同,也就是我如同的意思,在这个落拓书生的身上,猜想金庸当时是寄托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夏梦后来携夫移民加拿大,金庸为此吟念了南宋女词人严蕊的一首卜算子词相送:“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待到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以此来表达对夏梦的一种无奈之情。
五不幸、长子自缢身亡
1976年10月,金庸的大儿子查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自缢身亡。据说是查传侠因与女友吵架,一时想不开,便寻了短见,死时只有19岁。消息传到香港,金庸哀痛锥心,一夜无眠,衰老了不少。
六不幸、才华震古烁今,却难进文学正史榜
有人说,金庸是运用汉语文字的天才大师,他的小说文字,浅白而典雅、凝练,总是恰如其份地体现了汉字意义的微妙之处,每每读完一段,总令人击节称奇,难以释卷忘怀。有鉴于此,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在其新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把金庸先生与鲁迅、巴金、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语言文学大师同列而排,给予金庸先生极高的评价。
但是,对于这样的排列,文学界有不少人不以为然,最突出的人是著名小说家王朔,他说不应该给金庸先生这么高的文学地位。为此,十多年前,两位先生爆发了一场著名的论战,各有理由,谁也难以说服对方。
平心而论,王朔反对的意见中,有些也是很有道理的。他说金庸小说中,人们老是见面就打,许多的情节荒诞不经,也是事实。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吹笛子驱动船只,在大海上航行;《神雕侠侣》中,对桃谷六仙的描写;《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会吸星大法的丁春秋等等,总给人一种怪诞近妖的感觉。若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这类情节的安排,就是一道道败笔。
金庸先生写作这些小说时,正是《明报》急需大量读者支持的时候,为此,如何扩大读者的阅读量,是他重点要考虑的地方,为此,小说情节的娱乐化和猎奇性,很多时候就占了上风。娱乐化和猎奇性给金庸先生带来了办报事业上的成功,却也大大损伤了他在正统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他非凡的运用文字的功力,和渊博的知识,若能从事纯文创作,一定也会取得鹤立鸡群的文学成就,是有可能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他的文学才华,是不输于鲁迅和莫言的。有人说近代三百年以来,中国只出现过两位文学天才,一位是曹雪芹,另一位就是金庸先生。金庸先生拥有杰出的文学天才,却因种种原因,而终未走入纯文学之列,不能不让人感到十分地惋惜。
(作者白河桥,湖北省蕲春县人,爱读历史,喜评人物,常著杂文。)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