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3

一、

五味子捣碎入煎,方可五味咸备,诚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言其:“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江苏省中医院徐景藩教授,他尝引用文献所列肝经用药,谓五味子与乌梅、枸杞子、山萸肉、当归、木瓜等相类,亦为补肝之品。五味子补益五脏之气,与人参、麦冬合用即生脉饮,能补天元之真气以补肺金之不足,而助脾胃之气,此三者为长夏正旺之时药。《脾胃论》中运用五味子多与人参、麦冬相配,方名生脉散,人云该方出自东垣先生《内外伤辨惑论》,实则出于其师张元素之《医学启源》药类法象篇十七,“麦门冬气寒,味微苦干,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须用之。”

二:

血府逐瘀汤加白芷、天麻、白蒺藜,可治外伤性眩晕有良效。外伤性眩晕,多因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内阻、经脉不畅、清阳不升、头目荣养失调而致眩晕诸证。

三:

二仙汤为补肾名方,由仙茅、仙灵脾、当归、知母、巴戟天、黄柏组成。方中二仙巴戟天温补肾阳,当归补血活血,知柏滋阴而清肾火,诸药相伍,具有辛温与苦寒共用、壮阳与滋阴并举、温补与寒泻同施之特点,能达到阴阳双补之效果,为治疗男女更年期之效方。

四:

当归、赤芍、醋鳖甲三药合用,有养血活血、软坚散结之功。与健肝汤合用可治肝硬化,若兼清利湿热之垂盆草、虎杖,疏肝健脾化湿之苡米、郁金,通利湿浊之制大黄共同组方,则疗效更佳。

五: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实践证明苡米与败酱草为配方之佳对,在应证方药中加入二药常收良效。苡米既可利肠胜湿,又能补益脾胃;败酱草辛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之殊功,擅治结肠部位炎症。有人研究发现,败酱草一药进入机体后,其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直肠周围。笔者常在方药中视其为直肠、结肠病变之引经药收到奇效,请学者在实践中继续体味。另外败酱草尚有抗郁调情志之力,还有清湿热治胃酸之效,此已为临证所验。

六:

山药一药为药食同源之佳品,善滋脾阴,为肺脾肾三脏之补品。滋脾者重在脾阴之滋养,脾阴充实,津液能滋则水谷运化有源。滋脾阴时,医者多首选山药。山药味甘,既养脾胃之阴,又补脾肺肾之气,平补而无壅滞之过。对于久泻体虚脾阴亏虚者可放胆用之,用量为30-120g,常收良效。鲜品蒸熟食之可代主食,甘甜可口,幼儿亦宜。

七:

朱良春先生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痰必兼痰与瘀。他在实践中提出“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的原则,临床治疗疑难杂病遵其治则,常收良效。

八:

邓铁涛教授重视痰瘀理论的研究,根据其长期临床实践提出“痰瘀相关”理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步(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治瘀宜行气活血,寓通瘀于补气之中,这一理论不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肯定,而且对肿瘤及其它疾病的辨证论治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故宜细细体味。

九: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古代医家治消渴方剂中多用本品,当今医生治疗糖尿病时,甘草已不作为主要药物,而仅作为调和药运用在治疗糖尿病方剂中。生甘草之清热解毒作用、甘草之缓和作用,它能缓和药性、毒性、矫正药味并能调和脾胃,用量在3-6g之间,对血糖无不良影响。

十:

对平素体弱、气血不足之孕妇,除注意饮食调养外还可适当酌情服用黄芪四物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健脾补肾之方以固护胎气,用量要小,即平日常用量之1/2为好。

(0)

相关推荐

  • 好,那我们再来岔题,就是傅青主治嗽法我们看一下。其实他的治痰也不是治咳嗽啦,我们只是参考一下。

    因为有时候我们咳嗽都是因为有痰所以咳嗽嘛.以我们以治痰来看,他说,一般人治痰总是治标不治本,比如说像二陈汤,全身的痰都可以治啊,因为二陈汤是什么?陈皮陈半夏嘛,全身的痰都可以滑掉,可以清一清.   但 ...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18

    半夏 法半夏做法: 整颗半夏,沸水过七遍,炮明矾,烘干再涮,一共七七四十九遍,每七遍算一个单位再炮再烘干. 引经药 细辛--少阴经 羌活--太阳经(颠顶头痛) 白芷--阳明经(额头中间) 川穹.吴茱萸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3

    一. 砂仁温脾开胃,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二药合用能增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有解痉.排气.消胀.消食.止呃之功,临证对胃脘痛有效. 二.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元胡能抑制胃酸分泌并具有抗溃疡.镇静.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13

    一. 临证对刺激性呛咳患者可用治嗽四药加僵蚕.蝉衣.木蝴蝶治之:对痉挛性喘息者可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治之. 二. 咳喘病人若见鼻流清涕.咳吐白色泡沫痰者,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少量干姜.细辛.五味子.辛夷.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13

    一. 做为一名中医工作者要熟读经典,注重实践,善于体味,勇于创新,师众而各取所长,承先而独有见解,不惟有超众之才,但需有忍耐寂寞.坚韧不拔之志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医事业做出贡献. 二. 腰痛病人在应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4

    一. 学中医经典著作不可拘泥于书本,更多地需要在实践中去"感悟",通过感悟而求得真谛.跟师学习重在临证感悟,重在搜集临证一方一药之只言片语,这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正如清代医家陈修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5

    一. 现代临床已证明,补中益气汤对肠道蠕动亢进者呈抑制作用,对肠道松弛者可促进其蠕动.临床上补中益气汤既可用于慢性肠炎之泄泻,又能治疗肠蠕动减弱所致之便秘. 二. 黄连.龙胆草1-2g有苦寒健胃之功,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6

    一. 炒卜子即莱菔子,降气除胀其功较厚朴.枳实为优,通便之力则胜之,且无伤阴之弊.临证取其顺气开郁.消胀除满之力,常用于阴虚肠燥津亏之便秘. 二. 治疗便秘时,一定要留意患者舌下脉络是否青紫,若见络脉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7

    一. 平日取炙枇杷叶6-10g冲水当茶,可预防时邪外感.体弱之人可用玉屏风散加炙枇杷叶,常服有预防感冒之功. 二. 预防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可取紫苏.香附.陈皮等治之.正如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言:&quo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8

    一. 沙参甘润,重用15-30g以上能滋养肺脾二脏之阴.临证与牛蒡子.荆芥相伍可通肺络痹阻,凡临证见胸部憋闷,呼吸不利者均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三药,常收良效. 二. 治咳喘需用五味子时,切记要捣碎入药,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9.19

    一. 叶天士治温病主张"透热转气".其"透热"之理即中医"火郁则发之"之旨,透热之法不仅可以用于外感热证,而且可以广泛的用于内伤杂证.临证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