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阳明证与湿热阳明证异同论

明医公开课第493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伤寒阳明证与湿热阳明证异同论

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邪至其经,悉化为热,由寒伤于表传及于里,而成阳明证者,名曰伤寒阳明证;由风热伤表传变,而成阳明证者,名曰温热阳明证。

伤寒阳明证,在未传变之先,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时汗而解之,则可除阳明热于未然;温热阳明证,在初起之际,稍觉形寒,便脉大、渴饮、烦躁而壮热,此时下而去之,则可除阳明证于已然。

故有伤寒汗不嫌早下不嫌迟,温热下不嫌早汗不嫌迟之说也。所谓汗不嫌早下不嫌迟者,云汗其得法,则无须下法也;所谓下不嫌早汗不嫌迟者,云早下得其宜,则不必汗法也。

然而伤寒温热皆成为阳明证,则不得专尚下之一法。下之一法,又非迟早所能毕其能事,必知孰者可一而不可再,孰者可一而亦可再,孰者有表亦可攻里。其下则同,其法则异,而后下法可以无余蕴矣。

盖伤寒阳明证,皮毛肌腠重闭难出,由寒化热,自表及里,其热每多聚而不散,因势利导,故一下无余而不可再,再则正气受伤。温热阳明证,天时温暖,皮毛肌腠开泄易传,风邪外传,伏热内应,其热往往散而不聚,温无指归,故一下不尽而再下之,不再则热邪不退。

伤寒阳明证尚有恶寒,是阳明之里虽具,是太阳之表未罢,不可下,下之则虚其里气,表邪乘虚内陷,而有结胸痞利之变。温热阳明证虽有表证,乃内热微出之表,非若太阳未罢之表,亦可下之,不下则有结实不通之虞。

同一下法,而其区别有如是者,要皆伤寒阳明证与温热阳明证之原各殊也。且伤寒阳明证所以一下无余者,以伤寒多在秋冬之间,人身阳气内藏而不外泄,则可助药力一鼓荡平也。温热阳明证所以一下不尽者,以温热多在春夏之时,人身阳气外泄而不内藏,则不能助药力而下药之势孤也。至若秋冬而病温热,春夏而病伤寒,则为变病之例,温热阳明证一下即解,伤寒阳明证数下乃除,则为变法之例,不得以常病常法概之也。

伤寒论曰,阳微则不下,下之则心下痞。《内经》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前之说,则可知伤寒惟恐阳不足;由后之说,则可知温热惟虑阴不足。阳不足常扶其阳,阴不足常育其阴,虽有阳明实证,为不可下,以其不任下也。若不此之察,虚证实治,一味攻下,则伤寒阳明证未有不从太阴湿化,温热阳明证,未有不从少阴热化者。呜呼,此岂下法之不善耶,盖亦医者误用下法之罪耳。

原原本本,直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杰作也。曹颖甫评

(此文发表于1925年《中医杂志》15期)

END

(0)

相关推荐

  • 第二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起179条迄262条)

    179.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胡希恕注:赵.成本均把下条置于篇首,今依<金匮玉函经>以本条冠篇首为是. 阳明病,即里阳证.胃家实,即病邪充实于胃内之谓,按之硬满而痛者是也,胃家实为阳明 ...

  • 神验医宗舌镜

    <神验医宗舌镜,论横分三截胎色>篇: 论横分三截胎色: 横分三截胎色者,根尖中各一胎色,为并病舌也.伤寒并病,先一阳经未罷,又加一经症见,两经联贯为一,在病有兼併之义,故在舌亦见兼并之形,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

    伍炳彩 伍建光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1<金匮要略>中对血分湿热的论述 众所周知,湿热日久可从气分深入血分.<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有不少论述,主要条文有: &q ...

  • 蔡长福讲伤寒:论“湿热”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 ...

  • 『每天学伤寒』阳明证综述

    张仲景&倪海厦 JT叔叔资料库 今天 二二〇:『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二二一:『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硬满是『陷胸』证,不可以用 ...

  • ​十四、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此处是指泻下而言)。原文204

    ​十四.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此处是指泻下而言).原文204 [郑论] 呕多二字,有热呕寒呕之别,虽有阳明证,不可妄加指责攻,务要审慎的确为是. [阐释] 恶寒发热之呕属太阳,寒热往来之呕属 ...

  • 蔡长福讲伤寒:胃有湿热,身油外溢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 ...

  • 阳明证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此证恶寒可发汗,若恶寒罢,反自汗恶热者,为胃家实,属正阳明,宜调胃承气汤,方在太阳证下.) 庞曰∶有三阳阳明者,其太 ...

  • 伤寒治湿热6大法

    <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证治的专书. <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什么叫湿热外溢”

    张仲景在黄疸篇提到那两句话,胃有湿热,头出汗齐颈还,还是湿热就有这个症状,张仲景写出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就能治这种身油外溢. 为什么黄疸病,爆发时全身都是黄色,就跟橘色一样,小便尿到地下能染地.好比皂汁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人类的脏腑都毁在湿热上”①

    大肠热结旁流,热耗膀胱,膀胱热更急,常常得前列腺肥大,西医叫前列腺炎.为什么前列腺这么多?尤其是老人,有的痛苦半生,痛苦的带着前列腺炎过日子.他没有湿热这个概念,他不知道湿热下流,这个前列腺就算治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