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手绘珠宝曝光,这样的顶级奢侈品我从未在其它国家见过!

“叮咚,您有一条新消息,请及时查看”

清宫造办处来活儿啦~

哎呀,原来是“甲方爸爸”要求修改首饰设计稿!改稿的要求还非常明确:从“坠子穿得不匀”到“不必嵌珐琅片”。这份清宫造办处档案所载的旨意,体现了“甲方爸爸”对珠宝工艺、审美等方面的具体需求,言辞间看出来对原稿的不满意了。那原稿长什么样呢?小编看了一眼后心想,这些故宫珍藏的珠宝,都是想象派工匠做出来的吧

一 那些手绘有些潦草的珠宝

前不久,故宫的官博放出了几件珍藏珠宝的手绘和实物的对比图,手绘略显潦草,而实物非常精美。有网友开玩笑说,当年的设计师这个职业真的好干啊!

1 金里镶翠嵌珠戒指

翡翠戒指含金里,外侧两边镶嵌米珠,以珍珠、金、翡翠三种名贵材质融为一体,富贵华丽。调配在一起,有“福寿双全”的涵义,十分吉利。

2 金镶碧玺米珠戒指

这枚故宫珍藏的碧玺戒指,主石为粉色碧玺,搭配米珠,黄金镶嵌。这种在宝石外面围一圈珍珠的款式,是如今也很流行的轻奢宫廷风。不管是西方的宫廷,还是东方的宫廷,好像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宝石+珍珠=贵上加贵。

Ps:从图中可知,如今通用的“碧玺”这个名字,从清朝就有啦!

3 翠雕蝠寿万字纹戒指

翠色青绿外表饰凸起的蝙蝠。作品通体为绿色,这在清代翡翠首饰中也是不多见的。清代图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与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4 珊瑚戒指

故宫珍藏的珊瑚戒指,戒圈边雕刻无限循环的回纹。戒身雕刻“万寿无疆”四字。

5 珊瑚嵌珠镯

看到这一款的时候,小编深受震撼了。就算是在故宫的珍藏里,珊瑚手镯也是难得一见的存在,尤其是这种整圈一体的!

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珍宝连城的皇家,也难以拥有一对珊瑚手镯呢?

二 令人震惊的珊瑚

1 大块头的珊瑚有多难得?

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在如今的珠宝市场中,非常受欢迎,价格也一直在上涨。但是,红珊瑚的生长受到海域的限制,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22—28℃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阳光还得充足,满足这一系列苛刻的条件,珊瑚才能生长,所以产量十分有限!

产量少不说,红珊瑚的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妥妥是个慢性子的主儿。有多慢呢?要20年才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所以显得更加稀少珍贵。

大多数珊瑚像树木枝桠状般生长着,且直径较小,一般很难超过3cm,而且分支众多,表面有明显的生长纹理和细小虫眼,加工时局限性很大。所以,很少能见到红珊瑚的大件工艺品。

2 珊瑚手镯为什么极度稀少?

我们先看一下手镯制作的原理。拿翡翠举个栗子~

比如要开一个常见内径57圈口的手镯,加上镯子的厚度,整个原料的外径应该在8cm以上(这还按一个很薄的镯子算的)。而直径8cm以上的珊瑚枝,可以想象一下,几乎等同星巴克的盖子直径了。这么大的珊瑚,就算是嬛嬛生三胎碰瓷皇后那年泉州进贡的珊瑚,也比不了啊~

有可爱的网友问了:那我在市面上看到的那些几千块的珊瑚手镯,都是啥呀?

嗯,我们先看一下目前市面上的珊瑚手镯,是如何制作的:

将珊瑚小树枝被切成小段,进行组装,刷胶之后粘在一起,专业术语叫“拼接”!

后续进行细加工再抛光.,当然这道工序下来需要一点人工成本 ,大概连材料加在一起几百块不算太贵吧,毕竟一个珊瑚镯子也就卖几千块,控制下成本才能有利润。

最后成型的效果,上图在打强光下露出了原型,里面的断枝一览无遗。这种就叫再造珊瑚。

3 大牌的珊瑚手镯

中国自古以来,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

在国外,印第安人认为:"贵重珊瑚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视红珊瑚为其国粹。

但就算如此,小编在国外的王室珠宝里,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有一整条珊瑚手镯的。就连宝石富豪卡地亚,也是使用衔接的珊瑚。

这条珊瑚及钻石手镯,是卡地亚在1970年左右设计的。

1928年,卡地亚为甘娜定制的奇美拉(chimera)兽首手镯,完美结合了印度与中国风格。它将黄金、铂金、枕形切割钻石、单式切割钻石、梨形切割钻石、长阶梯形切割钻石、两个刻槽式翡翠珠子,一颗雕花祖母绿、面弧形和凸圆形祖母绿和两颗叶形雕花蓝宝石、凸圆形蓝宝石和面弧形蓝宝石、雕花珊瑚镶嵌在一件作品上。

但是这条和下图台北博物馆的那件双龙戏珠珊瑚手镯,怎么看怎么相似啊?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这枚1960年卡地亚的Chimera珊瑚手镯,在佳士得2018年日内瓦拍卖,成交价为420,500瑞郎。

类似的款式还有这样的,很巧妙的利用设计来弥补了宝石整体性不足的缺憾。(没有一整根镯料)。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就算有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

三 清朝珍珠的崇高地位

在看上面手绘图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好多珠宝上都镶嵌了珍珠?如今一说起珍珠,提起的都是AKOYA、澳洲白珠,你可知道我们自己养殖的“东珠”,曾经可是皇权富贵的象征?

古人依产地的不同,将珍珠划分为南北两大系。清代将产生于东北地区的珍珠为“东珠”。东珠是湖珠,色白,透明度不佳,但因其产量极少,且出于满族祖居之地,故而成为清代宫廷贵重之物。“白玉珑璁髻,珍珠璎珞衣。”

据清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可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根据大小、圆润成色可分为五等:直径在1厘米以上,形态规整圆润,才可能被选为一等。

圣祖朝冠冠顶——制作于康熙年间,高12.8厘米,底径6.8厘米。朝冠顶用三层东珠,最上衔大珍珠。这件镂空金累丝龙纹冠顶,可分为底座、中柱及顶三段,底座八龙四珠,座缘为相连的十二如意首,座顶为仰覆莲座。中柱分二层,每层四龙四珠,层与层之间各以一珠相承。冠顶的珍珠最大,以卷草灵芝纹托护。总共有珍珠十六颗。

当时,东北地区水源十分充足,而且环境良好、营养丰富,让东珠的生长有了非常好的环境。在这个地区生长出来的东珠,完全是自然形成的,而且一般来说都是非常圆润硕大,光彩照人的。

据载,“每得一珠,实非易事”,往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后来,狂采滥捕使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资源迅速萎缩,至雍正朝以后,虽“偶有所获,颗粒甚小,多不堪用。”即便如此,官方的采珠规模仍不断扩大,至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布特哈乌拉已有65个珠轩,每珠轩设打牲兵丁30名。宣统年间,随着清政府的落寞,以及侵华日军占领东三省、加剧掠夺,使得东珠资源日益的枯竭,黑龙江流域具有千年历史的东珠采捕业,最终逐步走向了消亡。

如今的东珠只能在文物上面看到了~

一起欣赏下曾经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东珠吧:

在看了那么多故宫珍藏的珠宝首饰实物图后,小编他们的手绘图更加好奇了~

END
今天因为你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