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台山红石峡谷
中原之行,最让人着迷的还是位于焦作市云台山那长达两公里的红石峡,这是因整个峡谷裸露出的岩石呈紫红色,或褐红色而得名。据地质考证,12亿年以前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海床上升露出海面成为了陆地。红石峡是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带,因岩石中含量不均匀的铁元素,经过氧化后,在岩石表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形成了今天的红石峡。
红石峡是中原第一奇峡,它以“三奇”著称于世。一奇是小中见大,在这条长约两公里、宽约三十多米、最窄处仅有数米的峡谷中,集泉、瀑、溪、潭于一涧,融奇、雄、险、秀、幽于一峡。二奇是深于地下。峡谷深约七十米。山为高山下的山,水为水平面下的水,千种美景,万般风情,皆藏于地面之下。三奇是四季如春。峡谷中炎夏凉爽宜人,寒冬青草不枯,一草一木一石都徜徉在大自然的温润之中,因此也被称为“温盘峪”。
走进谷中,看到红石峡谷底狭窄如带,峡谷两侧全是红岩绝壁,这样的丹霞地貌景观在中国北方地区是非常少有的,真不愧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称号。红石峡有着彤翠横立的伟魄,陡峭挺拔的雄姿,兼容了北雄南秀之美。丹崖碧岭、奇峰幽谷构成了独特的山岳景观,加之峡谷中潭、溪、泉、瀑的映衬,更使其藏奇纳胜,因此被称为“云台一宝”。
红石峡景区是一个单向通行的景点,游客进入峡谷后,不能走回头路。若从高空俯瞰整个峡谷,峡谷就象一个峡涧盆景,大自然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在这里珠联璧合,将山川精华荟萃浓缩于尺寸之中。红石峡景区除了满峡谷红色的岩石外,周边的山体被茂密的树木覆盖,苍苍莽莽,难以望尽。这些山峰也摆出各种造型耸立在峡谷两旁,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一座如猴头造型的山峰。
穿过一条约30米长的黑龙洞,就到了峡谷中的一线天,这里是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在山体的岩石上割裂出一条缝隙而形成的。仰望苍穹,两山高耸绝壁相合,只留有一线天地。俯视山谷,下面是几十米的深渊,谷底潺潺的流水时缓时急。此景犹如泰山压顶,使人倍感惊险刺激。
沿着Z字形的栈道前行,两边崖壁如此贴近似触手可及,抬头也仅窥见一线天光,峡谷险峻而陡峭,岩石红的让人心生敬畏,更为感动的恐怕要属这柔情的蜿蜒栈道,很难想象在这如此坚硬的岩石上,硬是被抠凿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游览廊道,让人有幸目睹这惟妙绝伦的奇景,是多么的了不起呀。置身于此,陶醉在美景中,甚至不敢相信眼前这实实在在的真山实水。
横跨一线天的石桥之下,一条瀑布呈现眼前,那急流呼啸着翻滚而下,犹如一条活脱脱的白龙在施法布雨,由于两侧崖壁的回音,更使瀑布之声如急雨,如裂帛。这是红石峡中的白龙瀑布,此瀑布共分为三叠,上两叠短而隐,下一叠长且露。瀑布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因它是进入红石峡看到的第一条瀑布,故又称“迎宾第一瀑”。
白龙潭是白龙瀑布翻滚而下积水形成的水潭,一瀑一潭,一动一静,一上一下,相映成趣。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现象。白龙瀑布日夜奔流不息地汇入白龙潭,可是潭水却不见上涨,也不见外流,那大量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原来白龙潭下面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潭水顺着地下河道潜流而去,一路奔至修武县的海蟾宫才露出地面。据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谓温盘峪河水,潜流三十里复出”,就是指的这条地下河道。
路随石转,石转景开,真的是移步换景,景景相扣。这真是应了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夸赞红石峡的诗句:“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我沿着峭壁开出的山道缓缓而行,只见山谷的水潭,清澈见底,细软明亮,水道两侧的陡崖峭壁似鬼斧神工雕凿而成。
行走在栈道上,随处都能看到横亘在碧水里的石头,那些从山崖上脱离坠落的山石,在溪水中倒也成了点睛之笔,为这片山水增添了许多的趣味。刚走出一线天,就看到水中躺着一块正方形的大石头,初看此石让我想起印玺,就让我称它为印玺石吧,不知是哪位游客将随身的印玺掉落在了涧水中。
不远处是红石峡中最著名的情人桥,这座桥也是云台山最知名、最经典的一张名片,很多媒体在宣传云台山时都会出现这座桥的身影。峡中那红石碧水漫曲桥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心生向往,从而一举成名天下知。情人桥是一座人工建造的仿天然石桥,桥下有三个石洞,形成了三股瀑布,赶上雨季,桥面、桥洞急流奔涌,很是壮观。
情人桥的桥面很窄,只容两人并行,因为这座桥过于出名,凡进入红石峡的游人都在此处拍照留念,因此桥面上也常常造成拥堵。一座石桥,一曲瀑布,一汪碧潭,一群行人,还有那被水浸泡得愈加血红的岩石,组成了一副重墨浓彩的水墨画。
红石峡中的红石,不同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石。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色悬崖和山体,或赤或赭,是显得颇为壮观,但色彩枯燥单调,不免有些乏味。云台山红石峡却因深藏地下,得益于水的浸润,同样的红石,在这里就红得鲜艳、红得润泽。不论细观还是抚摸,如同红色的美玉,被赋予了更多生命的灵动和质感。
黄龙潭是峡谷中最宽的潭了,它与邻近的青龙潭相比要宽阔许多。黄龙潭水深处湛蓝无比,水浅处清澈见底。浅绿淡黄的菌类游丝,或漂浮在潭水中,或吸附在水底的石头上,把潭底掩映的清新流翠。好像能工巧匠为黄龙潭铺设了一层金丝绒地毯。潭边的石头倒影在水中,参差错落,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远望去青龙潭,如一条飘逸的裙带,潆回曲折,柔情万千。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灵性的水,红石峡不再是干巴巴的山崖,景也不再是硬邦邦的景。一切都在水的律动中滋润起来,灵动起来,完美起来。满心满眼的美,美不胜收的美,令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惊叹不断、感慨连连。
山崖上,有许多小瀑布从峭崖中流出,瀑布碰撞山岩溅起的零星细雨,使山体更加红润了。在这里,山是静默的、深沉的,水是跳跃的、欢快的。峡谷中除了这一条长年奔流的溪水,悬瀑、深潭随处可见,泉源、细流俯拾皆是。或轻泻漫流,舒缓有致;或喷珠吐玑,挥洒无时;或汇于一潭,静若绿缎。
蜿蜒的栈道一直伴随着瀑布而行,一面是山、一面是水,行走在这样的景区内一点也不感觉累,总是处于兴奋之中。红石峡里的美景真是太多了,说是一步一景,真不夸张。在这里似乎觉得眼睛已经不够用了,周围陡峭的岩石,既有被流水冲涮圆滑的,也有千万年傲立不改其尖利的,既有独自一手擎天顶天立地的,也有相互依偎不离不弃的。利与圆,柔与刚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动。
红石峡内峰回路转,一步一景,十步一趣,潭瀑相映成趣,唱和有韵,山树错综盘绕,更为叫绝的是,那山涧里碧绿的溪水纯净的一塌糊涂,美的让人无比心醉。细流有韵,疏密无章,溪水急先恐后嬉于石上,犹如活泼顽皮的小姑娘。
记不清走过了多少泉,多少瀑,多少潭,只见一条条瀑布从天而降,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条条泉水顺着石缝滴答滴答缓缓流动;一个个深潭静静地躺在那儿,宛如一块块碧玉。此景不禁让人想到唐代“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钱起游云台山时写下的诗:“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苍龙涧是一大段狭长幽曲、山势森严嵯峨的深涧。苍龙涧狭长深邃,曲折迂回,涧内的黑龙潭更是水深莫测,黛碧无底,即使驾舟也难以在涧内自由出入。传说这里是黑龙王的后宫。碧绿的潭水,红色的山体,鲜明艳丽。徒步援壁前行,步移景换,诗境画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处处彰显出神秘与诱人。
行走在蜿蜒的峡谷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山泉。在苍龙涧东面的陡立高崖上,布满了一条条平行的自然裂隙,那些天地间的精华从岩缝中渗出,或汇成跌宕的瀑布、或形成透明的雨帘、或凝成叮咚的水滴,演奏出永恒动人的山水乐章。俨然一副美丽、壮观、动感的巨幅山水画,在人们面前铺展开来,真是美到了极致,让人爱得不可自拔。
由于泉水片刻不止地长年外溢,崖壁上的裂隙间繁衍出厚厚的苔藓植物,犹如丹青妙笔彩绘出的一幅幅写意图画,碧绿的苔藓一层层,一串串,用“翠色欲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不知是谁把细小的水珠用针线串起来,悬挂于翠绿的苔藓上,形成一道道独特的水晶珠串。水珠滴滴答答的往下流,水不大,很小,但是一颗颗水珠形成一个巨大的珠帘挂在崖壁上,不由人想起了花果山洞天福地的水帘洞。
约两公里长的红石峡谷,外旷内幽,幽深曲折、潭泉争秀,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巨大盆景,又如同名山浓缩后的精华,让人感到它的纤巧、婉约、瑰丽。大自然造物是多么的神奇玄妙,总是在一些想不到的地方让人有意外的惊喜。在这远古时代还是一片汪洋的峡谷内,收获了一份惊喜,情不自禁地倚靠在红色的岩石上,将自己与美景永远定格在一起。
看着脚下碧绿的溪水,清澈见底,依稀可见鱼儿在自由的游弋、嬉戏,两旁红色的山岩倒映在溪水里。蓝天、白云也不失时机的漂浮在水面上,更增添了溪水的神奥。我尤其喜欢水边的石头,仿佛搭在水上的积木,而且有的地方泛黄,有的地方泛青,本身就是色彩丰富。这两块跃出水面的奇石,宛如一对情人相拥甜吻。
峡谷中,水是顽皮的孩童,是活泼的少女,是文静的姑娘,是曼妙的女郎,是热情的小伙,是奔放的汉子,水以各种形式存在,各种面貌出现,时而涧潭深深,静水微澜;时而欢快跃动,金光粼粼;时而飞泻直下,气象万千;时而涓涓细流,淙淙泂泂。那些令人赞叹的瀑布,或是热情奔放,或是含蓄柔美,或是蜿蜒袅娜,或是亭亭玉立,装点在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崖壁上。
首龙瀑是红石峡内最大的一条瀑布,站在瀑布的旁边,昂首仰望,汹涌的水流自谷顶倾泻而下,直落涧里。白水如练,声如急雨,激揣翻腾,飞珠溅玉,不大不小的水量使瀑布显得更加清丽而秀美。溅起的水珠犹如下毛毛雨一般,伴着股股凉风飘动着,从我的眼前吹过,沐浴着我的全身,凉爽宜人。站在此处,真有一种水从天上来的感觉。
眼前宽窄不一的峡谷,有近百米高,天然的落差,惹得流水纷纷下泻,形成一道景致奇观。水的动静随着峡谷的深入也显得大了起来,好象一位耐不住寂寞的歌手,一时技痒便歌声大作。吟着歌的瀑布飞泻直下,白色的水流就象一条白龙,奔腾着,呼啸着,一头撞击在红色的岩石上,任其粉身碎骨,飞溅四射,还在生死无悔地唱着它的人间绝唱。
两公里的山路,看似不是很长,却因为栈道狭窄,只能是缓步而行。更因为不尽的美景,让人驻足流连,身处其中,感觉如处画里。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却走了两个半小时。顺着石级从左边山岩攀登而上,大约十多分钟,我便走出了红石峡,来到了子房湖的大坝上。楚汉相争时期,刘邦的谋士张良帮助其建立了汉王朝后,辞官隐退到此,因张良字子房,人们将此湖称为子房湖。但张良辞官后隐居何处无人知晓,全国各地也都发现了数个隐居地和墓地,看来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迷。
子房湖其实是1966年动工修建的马鞍石水库,云台山开发为景区之后才命名为子房湖的,看来云台山的管理者也懂得运用“名人效应”。不论云台山是否与张良有关,但这里的风景确实充满了诗情画意,有一种惊艳的美。站在子房湖的大坝上,两岸青山对峙,夹着一带绿水。如诗如画,醉透心扉,墨绿的水,苍翠的山,相互依偎,展示出一幅壮阔波漾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