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黑客》:用爱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也传递着生活的无数可能

“黑客” 一词来源于英语单词Hacker的翻译。1959 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青年工程师,因为彼此都对“人工智能”这个新兴领域有着浓厚兴趣,便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俱乐部,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炫酷的名字——黑客。

彼时的黑客,还不是入侵计算机的代表,反而和如今的“极客”一词有几分接近。他们喜欢创新,喜欢解决问题,对科技充满了热忱,在计算机方面也造诣颇深。约瑟夫·M.小雷格尔《生活黑客》,就是围绕这样的黑客写成的。

在他笔下,生活黑客擅长的时间管理术,对每个人而言都有价值、能借鉴、应该反复琢磨的。比如他们会规划自己专属的生活管理系统,不断想办法去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用假装勤奋来安慰自己,这样的底层思维逻辑才是我们该有的认知。

约瑟夫·M.小雷格尔甚至认为这种提出高效生活方式,分享经验和所得,并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的生活黑客,都是人生的导师,他们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也传递着生活的无数可能。

而畅销书《每周工作四小时》的作者蒂姆·费里斯也被认为是生活黑客,虽然他从事的不是计算机领域的工作,但是他传递出来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生活方式,正是生活黑客的特征之一。

生活黑客所表现出来的普遍自律和对生活的掌控力,主要就来自这一特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纵使没有他们出众的生活技能,也无法与他们的思维和智慧相媲美,我们也可以学会他们合理安排生活的方式,让生活变得更高效更简单。

有趣的是,生活黑客在追求高效生活的同时,似乎也早已领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他们喜欢研究各种工具,运用各种工具,改善各种工具,进而将之收纳入自己处理相关事情的工具包中。典型理工男的特征,因为做到了极致,而显得充满魅力。

借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模板是生活黑客喜欢做的事情。看起来,这个任务是他们主动去完成的,额外去完成的,不仅要花费时间还要花费精力,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习惯,让他们日后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同样的问题,不再需要在排查和思考上浪费大量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