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经常误用的中成药
生脉饮
《医学启源》
补肺中元气不足,治经枯,乳汁不下。
古代剂量
麦门冬 五味子(各三钱) 人参(五钱)
煎服法
水煎服。
【按】生脉饮,现在的人都把它当做升血压的药物了,你看看这几味药,哪有升剂,全是收敛之品,和升血压哪来半毛钱的关系?现代人不明就里,胡乱嫁接,害人害已,罪恶滔天。
生脉散本来就是清金补气之剂。人参甘平补一身之气,麦门冬甘平清金生水,北五味收肺固肾。乃土生金金生水益气养阴之品。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㿠白等。
古代剂量
熟地黄(炒,秤八钱)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煎服法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按】现在的人一说肾虚,不经辨证,不诊六脉,是人就推荐六味地黄丸,根本不知道六味地黄丸是干什么的,胡乱用药,贻害无穷。
六味地黄丸为宋朝擅长治疗儿童病的名医钱乙所创,他发现儿童为纯阳之体,多数火盛水亏,故治疗儿童肾气不足,去掉温热之桂附,以补肾水。今人不分寒热,统统六味,害人害已,罪恶深重。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古代剂量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梗(各二两) 藿香(去土,三两) 甘草(炙,二两半)
煎服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现在的人拿藿香正气当成防暑用品,细查方剂组成,和防暑有何关联?分明都是化湿行气,燥土行金之味,和防暑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治疗暑湿还行,用作防暑根本就不行。
藿香正气大多燥土泻湿,辛温行气,化痰理气之品,通常治疗内湿外寒,或者内寒外湿,或者内外寒湿相结所导致的很多病症,一年四季都可以对脉证治之,并非夏天专属用药。
板蓝根
《本草便读》张秉成
辟瘟,解毒,能凉血,逐疫,祛邪,并杀虫,肝胃收功,苦寒降热。
【按】现在的人感受风寒,往往用此类药治疗。谁知此类外感风寒,一开始都是风寒,根本就没有风热,再用苦寒之物激发肾气耗散元气,对人体大大不利。外感病刚开始最好用温热药助人体正气一臂之力,使人体轻松的去除病邪,又能补益身体,这才是治疗外感正道。
板蓝根本为苦寒之物,清热凉血,解毒祛邪。治疗温邪入里者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