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湿多雨的梅雨来袭,除了给慢病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外,家里的药箱也备受考验。尤其是成分复杂、剂型多样、储存难度大的中成药。
第一步:将药品分门别类
如果家里有好几个人需要服用药物,要将不同家人的药品分开存放,分配不同“房间”,以免拿错而误服。外用内服药要“分居”。外用药多含有刺激性成分、防腐剂含量较高,内服将造成严重后果。急救药品单独存放。急救药物最好单独保存,放在一个醒目而且易于拿到的位置,方便急用时拿取。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因素对中成药的质量影响很大。如环境温度过高或阳光直射,容易导致胶囊软化黏结、药酒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温度过低又可引起糖浆等液体制剂沉淀。湿度过大可引起颗粒、散剂吸潮结块,湿度小可导致膏药失去黏性。给药品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对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家庭存放的地点以卧室和客厅为首选,可放在干燥、阴凉的储物柜或抽屉;阳台、卫生间和厨房都不太适合存放药品。同时,不建议将中成药放在正对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因为空调出风口一般温度低、湿度却相对较大,不利于中成药存储。中成药的组方成分多样,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藏条件进行保存。大多数中成药的存放都遵循“阴凉、干燥、避光”六字诀。阴凉处是指储存环境温度不超过20℃;干燥是指药物要注意防潮;避光是指避免日光直射。如果没有写明保存温度,一般指常温,即10-30℃。个别中成药的储存有特殊要求,例如冷藏或遮光。冷藏的温度为2-8℃,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室(注意不是冷冻室)存放;遮光是指放置在不透光的容器中,例如棕色容 器。一般建议每3个月整理一次,查看药物有没有过期。过期药品,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损害身体,延误病情,所以一旦过期,千万不要再服用。临近有效期的药品最好用记号笔作标注,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此外,还要查看药品有没有变质。颗粒剂、冲剂、糖浆剂失效后往往会出现异味;胶囊容易受潮,如果表面已经变色,或摸着感觉有明显软化,不宜服用;丸剂如果闻着有油味,不要再服用;口服液、糖浆可以摇一摇看看有没有沉淀,如果有结晶、絮状物或变浑浊,不可再使用。
1. 梅雨季节,中成药的储存有哪些讲究?
中成药的天然成分含量高,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受潮湿、虫害侵扰的可能性大,储存条件更为严格。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要注意给中成药找个干燥的“小窝”,如小药箱或密封盒,避免受潮。但不建议将中成药直接放进冰箱“避暑”,除非药品说明书上注明储存条件为冷藏。2. 梅雨季节后,发现药物受潮,拿出来晒晒就管用?不管用!药品受潮后容易变质,不建议再服用。即使不受潮,药品也不能晒太阳,而要做好防晒,不能让阳光伤害它。不可以!药盒上标注有效期2年,是指药物在没有启封时可以保存2年。打开后的存放时间肯定是要比未启封的时间要短。对非独立包装的药品,一旦打开包装,每次取药后要注意立即密封好包装,放在干燥处,或放入密封性好的保鲜盒内。不可以!扔掉药品外包装和说明书的后果是,使用时没有办法准确获取药品全部信息,例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所以,一定要好好保管药品说明书。不可以!严格意义上,过期或变质的药物被归为有害垃圾,且不能作为普通有害垃圾处理,建议丢弃到医院或药店的废弃药品回收箱,回收以后通过药监系统的渠道规范处理。
当前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为防止感染,减少到医院取药的次数,家中适当储备一些药品是合理的,但不主张盲目大量囤药。因为患者未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易在用药对症、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方面出现失误。
那么,家里可以储备哪些药物呢?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建议,如果家里有慢性病患者,可以备些降糖药、降压药;尤其冠心病患者,建议常备麝香保心丸等抗心绞痛药物;另外,家中也可适当准备一些外用药、消食药、缓泻药等。
最后,中成药储存请记住“阴凉、干燥、避光”六字诀。再奉上一首打油诗,作为存储中成药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