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女儿国扎坝, 隐居着中国第二个走婚族

  位于四川、云南交界的泸沽湖摩梭人(官方将四川摩梭人归为蒙古族的支系,云南摩梭人归为纳西族的支系,在本地更多人认为摩梭人的祖先是在一千多年前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因而他们都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摩梭人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所以他们属于蒙古族,而并非是纳西族的支系。我们熟知的56个民族中可不包括摩梭人。),至今仍保留有母系社会的传统,这个神秘的女儿国有着神秘的走婚风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前往。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唯一的“女儿国”,就在我国西南地区,还有一个同样有着走婚习俗和独特生活习性的地方,它就是扎坝——“中国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地区”。

  扎坝地处四川甘孜州道孚县境内的一一个外人少有涉足的大峡谷中。“扎坝”藏语的意思是“悬崖中形成的沟壑”。扎坝大峡谷悠长深邃,全长约150公里,两侧高山挺拔陡峭。由于地形奇特,谷底的鲜水河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回湾,鲜水河两岸景色奇特,风光秀丽,远远的就能看见扎嘎神山。

扎坝在鲜水河下游两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居住着的古老藏族部落,他们称自己为“扎坝娃”。在峡谷深处,依稀可见古老的碉楼群落散布其间。

现在的扎坝仍然保留着独特的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家庭的核心是母亲,各种家务事及农活主要由妇女完成。走婚,在扎坝叫“爬房子”。在扎坝,只要青年男女两情相悦,无须任何仪式,男子即可在夜晚爬墙翻窗,进入女孩的闺房走婚过夜。

  扎坝男女从谈恋爱开始,就按照古老的婚俗实行走婚,这里被称为“人类社会进化的活化石”。生育的子女完全由母亲抚养,父亲没有养儿育女的责任,只是按其所能尽些义务。男方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则帮助自己的姐妹抚养孩子。

 扎坝人的走婚比摩梭人更为奇特,徒手爬10来米高墙体笔直的楼,扎坝男子一般只需要3-5分钟。据说,如果第一次走婚是从大门而入,男方会受到女方及其家人的讥笑;如果攀爬的技术不过硬没能爬上房顶,也只能望墙兴叹,与意中人无缘。

对于扎坝男人来说,一生中“呷依”(在扎坝语中,“呷依”指的是“有性往来的人”,用现代时髦的话可译作“情人”或“相好”。找到呷依后,一个男子便开始了自己暮聚朝离的走婚历史。即晚上到女方家与“呷依”同居,清晨自由离去。)基本是固定的,也有同时拥有几个“呷依”的。如果遇到双方感情不和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走婚关系不能维持,则以男子不再爬房子或女方拒不开窗而宣告解除。

当然,扎坝走婚也并不是毫无规矩的,首先要双方自愿,如果某个男子“爬房子”前未得到女方同意或爬错了,会受到族人的羞辱或严惩;其次走婚前须先打听并确定无血缘关系,三代以内绝对禁止走婚。

   传统的走婚使扎坝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时代的遗迹。扎坝人的家庭里没有夫妻,家庭成员以母系一方为主线,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成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母亲是家庭的核心和绝对权威。男子在母亲的家庭中扮演舅舅的角色,决定家中大事,张罗对外事务,帮姐妹抚养孩子,自己的孩子则完全由女方家庭抚养,父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

 扎坝这个神秘的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独特风俗的走婚大峡谷,你期待前往一探究竟吗?   (图文源自:带上相机出发旅行)

  扎坝中心小学校长茨珠说:“当地走婚是因为要保持财产的不外流。”他认为,在这个贫穷而闭塞的峡谷地区,由于耕地面积少,一个家庭就不能无限的分裂。通过走婚而不正式结婚的方式,可以杜绝家里财产的外流。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势必会重新组建家庭,新修碉楼,置办生活用具,这是当地人所无法承受的。茨珠还说,走婚现象除了与环境贫穷有关外,还可能与这个地区尊敬母亲,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传统有关。因此,即使一个男人在外有无数个女人,他都不能将她领回家。
 

   其实,类似的动因在横断山脉“母系文化带”中是普遍存在的,著名藏族学者邓廷良认为,走婚其实很纯洁,因为它剔除了现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质和利益。扎坝走婚,这是节约资源也是创造财富的最好的方式,它们维系了一个大家庭,避免了重复建房、分家与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扎坝人居住地清代属康定明正土司管辖,现主要分布于雅江县瓦多、木绒、普巴绒,道孚县亚卓、扎拖、红顶等地,有人口13000余人。习惯上将道孚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上扎坝”,将雅江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下扎坝”。上、下扎坝民风民俗大致相同。

  奔流不息的雅砻江水赋予了扎坝人特有的灵性。扎坝人豪迈、直爽,天性纯朴、善良,对待生活豁达、乐观,待人真诚,扎坝语中有这样的格言“扎多木给,扎穆莫者”,意为扎坝的石头大都烧不裂,扎坝人从不说假话。走进扎坝,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木雅文化气息,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天籁的梵音,可以探寻那独特的扎坝方言,可以倾听这个雪域民族的古老传说,还可以看到飞檐走壁式的浪漫爱情---“走婚”。

  扎坝话是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其外来语较少。曾有不少语言学界的中外人士前来研究,并著书立说,但究其渊源,结论各有不同。考古学家们从扎坝土语最基本的词汇和发音上研究,发现扎坝土语与西夏语十分相似,1882年,英国学者巴卡尔在《中国西部旅游及考察》一书中提出了扎坝话属西夏语系的假说。而在上海复旦大学语言系的龚群虎教授对扎坝语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扎坝语是藏缅语系中比较古老的古藏语分支。

  在当地民间对扎巴语的来历有一种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全世界共有360种语言,在世界各民族分配语言时扎坝人迟到了,没有得到独立的语言,于是其他民族都给了扎坝人一点,就构成了今天的扎坝话。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巧合的是扎坝语中确有多种语言的“留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