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或者现在

“克罗奇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按照相对权威的理解,意为一些历史都是且必须是由当代的认识所组成,以当代产生的需求为基础的。换言之,并不与一般认识一样,等同于过去事实的全称。”

第一次在语文卷子上看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不甚认可,甚至感到有种颇有好感的学科受到了不公待遇的愤慨。毕竟从来史学就把“真实客观”当做座右铭,古今中外无不奉其为圭臬,被称作为了现下局面服务简直是种耻辱。但冷静下来思考,又觉得这一命题确实没有错误,任何学科都为了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才有价值。不只是学术,几乎一切事物都为了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才有价值。也包括随笔。

把真历史看作过去的事实真相是浪漫主义过头的定义。并不是说历史事实不曾存在——5分钟前你在饭店就不可能在月球上或者在家,而是追随事实的难度无限趋于正无穷。扔一块石头到水里,形状密度入射方向水文情况,这些状态在石块入水的那一刻是固定的,而不同的状态造就了不同的波纹,但就波纹来判断石头入水那一刻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在研究历史的语境下,我们也不可能拿到关于这些“波纹”的全部数据。可惜我的胃口简直是为这样的浪漫主义而生,由此我怀着三分钟热血的心扎进了这个爱好,拿兴趣的火花把自己烧死在这里和它融为一体。

曾经有一篇课文讲到过一个总是在拥护迂腐的旧社会的人,对,就是那个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看看我的随笔,我有时觉得我和这个反面教材可能真有几分相像,包括这个对历史的偏执理解在内。我很少读文学或者哲学类的书,甚至也很少认真的看时评,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开始是为了掩饰自己不擅长,后来才发现只是懒得思考罢了。我根本就不需要网络也能给自己支起一个信息茧房,在里面热爱过去,拒绝推测现实和未来,这确实让我开心,可惜没什么实际意义。

在不知有没有人看到的上一篇随笔里,那个拿自己认为不够“特殊”的生命开玩笑的中二病L不能说没有我的影子,我渴望一切让我特殊的东西,当然也就包括了这个小众的兴趣。所以它从我的随笔里不断的不断的泛滥出来,我知道自己绝没有写出什么严肃的充满内涵的努力积淀的文章的耐心和决心,但又不可避免的想要表达,最后只能折磨自己,如果不幸有组长用心看了,也折磨组长。我无法否认我也存在野心,当一次最佳随笔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被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的成功激得灼热,在每两周的周一语文课上烧疼我的神经,又很快会被和同学聊天的快乐与电子游戏冲淡。我并不是对每一篇随笔都没有信心,有些我自己认为写得很好,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关注,原因或许是因为我的文笔,或许是因为我的兴趣热点。我的热情和野心总脆弱不堪,甚至于到了最后的一次随笔,也放弃了拟好的题材写了要求的感想,因为更简单,因为又一次因为懒惰拖延没有查资料。这点又很不浪漫主义了,世界哪有那么多浪漫主义。

我当然可以粉饰太平,像其他人写的感想一样,觉得自己的随笔蕴含了自己高中时代的宝贵记忆,或是轻描淡写的表述一下写文章的过程,得奖的过程——可惜我并没有这种过程,只有后悔、遗憾,而且会随着随笔的结束一直遗憾下去——也或许我可以不那么遗憾,可以尝试着去相信一下与我的印象不同的新定义,可以向现在和未来思考,它们还没有到来,还没有到被定义的时候。

【推荐语】是语文卷上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引发的思考,不仅回顾自己的随笔历程,字句中还可见Lucy对历史的一份敬意与温情。一直以来在Lucy的随笔中都可以看见一种强烈的表达诉求,而这一篇又颇增了些理性思考。推荐这一篇是希望大家通过这一篇可以认识一下不一样的Lucy。(余恺乐)

(0)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精选200篇)

    教育随笔小班短篇300字(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个性感兴趣,并且用心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资料,要求 ...

  • 《容斋随笔》

    简介: 洪迈撰<容斋随笔>为宋代学者洪迈穷4o余年之功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衷.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向来为治国者所珍爱.书中内容博大,从经史子集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