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的搬迁史与修复​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窟)

天梯山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这里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分布在西南峭崖绝壁间,四周环山,林木葱郁,川流纵横,景色宜人。

1953年的天梯山大佛窟(张清白摄影、李镈提供)

天梯山石窟约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建国以后,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史学家基本判定天梯山石窟即是史籍中多有记述的十六国时期北凉王室所开凿的“凉州石窟”,它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天梯山石窟第4窟的北凉菩萨壁画-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天梯山石窟第3窟一佛二菩萨像(初唐原塑明代重妆)-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历经一千多年的变化,到解放初期,天梯山石窟存有13个洞窟,大体分布为上、中、下三层。经过1959年的勘察和清理,天梯山石窟尚存19个洞窟,有塑像43身、壁画300多平方米,以及魏、隋、唐汉藏文写经和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

天梯山石窟所在的黄羊河水库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政府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据水库工程处当时的计算, 水库蓄水后,窟群下部的第1、2层计10个洞窟将全部被淹没在水中。为了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省政府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文物搬迁工作队由敦煌文物研究所和甘肃省博物馆抽调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959年12月4日,天梯山石窟勘察搬迁工作队部分队员和常书鸿队长在第13窟大佛前合影。前排左起:张学荣、李承仙、孙纪元、何静珍、张鲁章、倪思贤、窦占彪、任步云。后排左起:段文杰、万庚育、翟广炜、常书鸿、丁桂昌、赵之祥、李贞伯、孙儒僩。

整个搬迁工作从1959年11月正式开始,历时半年多。工作队对天梯山石窟的部分文物进行了详细地勘察、清理和搬迁工作。工作队主要对距地面几十米高的小洞窟进行了清理, 对壁画进行剥离保护,对塑像进行搬取加固。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 于1960年4月运回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孙儒僩在测量第13窟大佛造像

何静珍(左)、赵之祥(右)在测量天梯山石窟总立面

何静珍在测量第18窟

万庚育在临摹第2窟的明代天王

李复在揭取第1窟中心柱上的明代纸印千佛

窦占彪在凿取第6窟壁画

正准备搬运第3窟大佛(唐塑明妆)

用高线吊运第3窟大佛像

正在临时栈道上搬运第2窟剥下的大块壁画

由于当时的搬迁和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文物一经迁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坏。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因为博物馆改建扩建的几次搬运和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部分塑像和壁画已经变得支离破碎。

武威天梯山石窟近景-1959年

天梯山石窟的部分文物被搬迁后, 大佛窟即第13窟的7身依山造像因体量太大,石胎泥塑造像和壁画无法搬迁,黄羊河水库蓄水时,塑像腹部以下淹没在水中。

冬季的黄羊河水库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武威市政府及相关水利专家多次对黄羊河水库进行测量,发现当初设计的黄羊河水库过高估计了水库的水位,而30多年的实践与测量证明,水库修好后,水位最高时距最底层的小洞窟还有5米,距最高层的小洞窟有20多米,水库对小洞窟并没有构成威胁。

被围堰大坝保护的大佛窟

1991年我国北方遭遇6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黄羊河水库水位明显下降,这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却对修复石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武威地、市政府和群众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大佛窟外围筑起了18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围堰大坝,把原来30多年浸泡于水中的7尊佛像与水彻底隔绝开来,避免了水对石窟文物的浸害。

1995年左右,武威政府决定对大佛窟的岩体及塑像进行加固、复原。主持修复塑像的敦煌研究院专家李云鹤,正是1959年参与石窟文物搬迁的工作队人员之一。李云鹤主持修葺复原的大佛窟塑像,遵循了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古朴典雅,惟妙惟肖,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1995年的天梯山石窟大佛窟(李镈提供)

复原修葺之后的天梯山石窟大佛窟塑像-2013年

天梯山大佛窟的围堰保护及道路、电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回归和整体复原打下了基础。1990年代以后,经过多番研究和讨论,原址恢复天梯山文物的保护精神,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展出的天梯山壁画

2000年,由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共同编著的《武威天梯山石窟》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包括对石窟的历史概述、原始保存状况、勘察搬迁记录以及相关研究的综合成果。这是目前有关天梯山石窟最为详实可靠的权威著作。

武威市博物馆库房中保存的天梯山石窟文物

2005年底,根据国家文物局“原址恢复”的精神,在甘肃省文物局的领导和协调下,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中的绝大部分移交回武威市。共计有壁画、塑像579个序号,其中壁画120多平方米,塑像22尊,佛头9个,塑像、壁画残件25箱。根据协商,另有9尊塑像、3个佛头、壁画15平方米左右留存在甘肃省博物馆。

天梯山石窟文物目前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中。2013年,敦煌研究院为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的修复工作编制了详细方案并进行了修复实验,2014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石窟文物保护方面具有领先经验,此次修复工作也可谓是与天梯山文物再续前缘。1959年,天梯山石窟文物搬迁工作队正是由时任敦煌文物研究院所长的常书鸿先生领衔,并有李承仙、李贞伯、孙儒僩、张学荣、段文杰、万庚育、李云鹤等多位敦煌文研所的专家学者在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天梯山石窟的勘察、清理、搬迁工作。1990年代后期,天梯山大佛窟塑像的修葺、复原工作也是由敦煌研究院的文保专家李云鹤带领工作组研究完成。

正在工作的保护修复工作组

2015年10月,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由敦煌研究院和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组计划修复壁画327.4平方米,塑像76身,预计3年后将可基本完成。工作组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保护修复专家樊再轩领队,目前包括程博、戴川、毛嘉民、王华国、李灿以及武威天梯山管理处的蔡建宏、吴春勇等成员。这批珍贵文物预计将在修复后安置回天梯山原址保存和展出。时隔半个多世纪,天梯山石窟珍贵文物的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可望成为现实。

2015年10月26日,樊再轩(左一)等修复人员正在仔细处理新发现的重层壁画。天梯山石窟文物中重层壁画的比例很高,通常多达三、四层。重层壁画也使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和时间成倍增加。

建筑构件上露出的重层壁画

工作人员在修复搬迁壁画的背面

工作人员在仔细清理搬迁壁画的正面部分

经过初步修复的壁画局部

修复完成的供养人图像

修复完成的壁画被重新嵌置在特制的地仗层之中,牢固结实且方便搬动

库房中等待被修复的壁画残片

工作人员正在对天梯山第1窟中心柱中的一尊坐佛进行三维扫描,以便进行虚拟修复的实验。

天梯山石窟第1窟中心柱清理后露出的左向面下层龛明代重修坐佛-1960年

文物库房中的塑像残件

文物库房中的塑像残件-菩萨面部

文物库房中的塑像残件-菩萨面部

文物库房中的塑像残件-莲花座

文物库房中的佛头残件

文物库房中的文物残件

1960年文物勘察、搬迁时的资料信息资料卡片

文物库房中等待修复的佛头残件

参考资料:

《武威天梯山石窟》,敦煌研究院 甘肃省博物馆 编著

《武威天梯山石窟文物的搬迁》,张立胜,《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

《大型塑像复原的探讨--武威天梯山大佛的复原修复》,李云鹤、李镈,《敦煌研究》2000年第1期

来源:旃檀精舍

(0)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石窟的鼻祖在这里

    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 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 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 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 天梯古雪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千米的祁连山上.以 ...

  •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

    P01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     武威,也称凉州,处于河西走廊最东端.魏晋时期,随佛教传 ...

  • 莫高窟,大漠戈壁中的石室宝藏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追寻着前人的足迹,在经历了大漠孤烟.边墙塞障.海市蜃楼.白杨绿洲的旅行后,我来到莫高窟,圆了我的敦煌梦.当我真正站在了莫高窟前,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我默默地.虔诚地审视着这 ...

  • 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天梯山石窟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甘肃学习平台2021-06-08订阅说到石窟,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但鲜为人知的天梯山石窟,却被冠以石窟鼻祖的美誉 ...

  • 青甘行(四)

    西北的日出,也要晚一些.一大早,我们前往莫高窟,已经是上午8点钟了,太阳才刚刚从山脊露出头来.让人惊奇的是,一只凤凰驾着祥云,迎着初升的太阳飞来--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 ...

  • 武威天梯山石窟:被遗忘的一千年

    2021年05月13日 10:49:01 来源:凤凰网甘肃 很多年以后,当初参与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工作的孙儒僩说: 天梯山石窟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可能就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凉州石窟,是除 ...

  • 千年石窟 厚重隽永——探访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2021年央视春晚现场,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震撼人心.国宝回归,国人"泪目",既是对佛首百年流离.命途多舛的感伤,也是对&q ...

  • 戏说上下五千年 | 牛魔王来咯……史上最搞笑战役!

    田单复国 /典故卡 载于<史记·田单列传>.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大败齐国,连续攻下七十多座城池,整个齐国只剩下莒(jǔ)和即墨两座城市还在顽抗,亡国在即.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位反攻复国 ...

  • 比起巴基斯坦此国才是印度宿敌 两千余年相爱相杀史

    诸位看官,这几天印巴冲突火热.许多人忙着蹭热点,称印巴为宿敌.然而巴基斯坦不过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建立的国家.距今不过七十余年的历史,将其称为印度的宿敌.是不是对宿敌这个词有误会呀. 小子以为所谓宿敌者, ...

  • 这座千年石窟与莫高窟齐名,却鲜有人知,开凿年代到现在依旧是谜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游客爆满莫高窟不堪重负,莫高窟管委会呼吁游客"错峰旅游", 缓解莫高窟接待压力.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人类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

  • 在抖音直播,14万人一起探险敦煌千年石窟

    提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 是伟岸的丝路,经商的驼队千里而来: 是壮美的大漠,碧天黄沙中落霞无边: 还是那千年一梦,旷古烁今的莫高窟? 敦煌石窟中的雕塑.绘画艺术 为世人带来莫大的震撼 敦煌石窟中记录下 ...

  • 【每天老照片】-1万-4157-1914年四川广元 千年石窟千佛崖的昔日影像

    今晚给大家分享一组四川广元千佛崖老照片,拍摄者是谢阁兰,拍摄时间是1914年3月30日.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道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 ...

  • 卫水有浮丘 灵石千佛显-浮丘山千佛寺石窟

    浮丘山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城西南,故又称南山,与大伾山相望,系太行山余脉.浮丘山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位于浮丘山碧霞宫后门 ...

  • 五本文笔不错的历史良品小说,五千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大家好,我是马哥,今天推荐五本文笔不错的历史良品小说,五千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第一本:<崇祯窃听系统> 作者:叫天 书评:穿越明末神书之一,主角利用穿越带来的另类的金手指,拯救大 ...

  • 【每天老照片】-1万-5489-1914年四川广元 千年石窟千佛崖的昔日影像

    今晚给大家分享一组四川广元千佛崖老照片,拍摄者是谢阁兰,拍摄时间是1914年3月30日.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道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