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一)

2021-03-24 09:59

用什么方式进行食物原料加工、如何制作食物、如何进食等,是饮食文化主要的内容。探讨饮食文化重要的特质和内容,则应首先了解其采用的工具。

炊具

敦煌的炊具名目繁多,有以下数种:

铛 一种金属质的平底炊具。铛的品种规格较多,有半升、五升、七升、一斗八升、二斗、二斗二升、二斗四升、三斗、四斗、六斗、七斗、一石、一石二斗等十几个规格。

莫高窟第468窟北壁铛的图像

莫高窟第296窟主室北坡铛的图像

铛有圆耳的,有方耳的,一般都有“脚”支撑,有的甚至因为太大而在底下安了轮子,以便于搬运。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铛的图像

敦煌铛的用途,比较复杂。敦煌文献记载用铛“煮油”。“煮油”就是“用油炸”“用油煎”。铛也可能用来烙饼。

一段时间内,铛作为炊具悄然隐退。许多人不知铛是一种很古老的炊具。今天,一度消失的铛又出现在了厨房里,各种炸的、煎的食品多了起来,铛也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镬 敛口,鼓腹,或平底,或收底,煮肉容易熟。

莫高窟第431窟镬的图像

莫高窟第96窟镬的图像

镬是一种古老的称谓,由鼎变化而来。

敦煌的镬有耳,可能有盖,而且壁画上反映有足;容量从四斗、七斗、两硕、三硕不等,质料有铜和铁两种。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镬的图像

上图中,一个女厨师正往镬下添柴。类似的图画在敦煌壁画中也有反映。

镬在古代主要用来煮肉,到了唐以后的敦煌,用在了做饭上。

甑和蒸笼 敦煌文书中,称蒸笼为“咄笼”,这是河西人对蒸笼的传统叫法。

敦煌人食用的饼中有蒸饼,而且许多蒸食、细供及丧葬仪式上的“盘”均要用蒸笼蒸, 做这些食物的工具即是“咄笼”。

在有蒸笼前,敦煌人仍使用更古老的陶制的“甑”。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陶釜和甑的图像

上图中,女厨师正在往灶中添柴。炉子上有一具陶釜正冒着热气。旁边放着一具甑。

切刀 即今天的菜刀。切刀式样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和烹饪传统。

农耕饮食文化传统下的切刀主要用途是切菜、切面,因此,宽、厚的切刀省力、方便;游牧饮食文化传统下的切刀主要是割肉,因此,刃薄而窄,有尖。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切刀的图像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切肉图中,所使用的切刀正是一种窄而长的刀。

餐具

敦煌的餐具有碗、碟、盘、筷子、匙、勺子、盛子、食刀、钵、魁子、叉子等。

盘子 今天,盘子和碟子似乎有趋同的迹象。但在古代,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榆林窟第25窟中盘子与净瓶的图像

盘子用来运送和装盛食物。与碟子相比,盘子种类多、形状各异,比碟子大。而碟子呈扁平状。

当时的盘子既包括运送食物和餐具的长方形大木盘,也包括装盛干食的各种器皿。

从质料上分,盘子有木、漆、铜、瓷、银5种;从其形状和名称分有团盘、牙盘、高脚盘、马头盘、中台盘、合盘、擎盘等。高脚盘、中台盘应当指一种有底座的盘子。

上图中仆人手中所端的盘子,内凹宽沿,圆形圈足。

莫高窟第45窟中盘子及饮具的图像

上图中的案上一边是一个方木盘,中间有两个盘子,一高脚,一无脚,盛有食物,另有五只有脚的小餐饮具或为高脚酒杯,或为一种小盘子。

文书中还出现了银盘子和雕花银盘子,雕花银盘子有可能是来自于异域的工艺,其风格受到了西亚的影响,或者本身就来自于西域。

叉子 在汉、魏、晋时期则是整个河西地区常用的餐具之一,在武威汉墓、嘉峪关魏晋墓及敦煌魏晋墓中,不仅有砖画的图样及用叉就餐的实图,而且有出土的实物,在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博物馆均有收藏。

敦煌祁家湾西晋墓出土的叉子图像

叉的种类有三股和两股两种。汉代的叉较长,有一尺多,柄尾有环,可以挂在墙上,而敦煌祁家湾西晋墓出土的叉子分两股和三股两种,长度有所缩短,只有23.2cm和27.5cm。显然,这时,叉子已逐渐由原来的炊具向餐具的方向发展。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吃烤肉的场景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吃烤肉的场景

从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饮食图中看,叉子既是炊具,用来直接烤肉,也是餐具,由仆人递与进食者直接食用。

“食刀” 一种较小的刀,应是一种随身携带、用来割食肉的小刀。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食肉习惯,即用小刀将肉割下送到口中。

敦煌祁家湾西晋墓出土的刀叉图像

时至今日,用小刀割肉而食仍是蒙古、藏等民族的食肉方法。据此,食刀其实就是餐刀。

来源: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

  • 嘉峪关、敦煌和莫高窟——我的大西北纪行之三

    这次大西北之行,是奔敦煌去的,顺道先去了嘉峪关.嘉峪关是怎么样?不妨这样说,如果你还没去过八达岭或山海关长城,不用遗憾,去嘉峪关就是了:如果去过,那更要去嘉峪关,山海关是头,嘉峪关是尾,有头必须有尾. ...

  • 【心语】嘉峪关所见与所想(六)

    一 离开了敦煌,坐绿皮火车离开敦煌来到了嘉峪关.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嘉峪关是我们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在社会的书上.随着年岁渐长,到了初中,才知道嘉峪关作为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原来是明代时期奠定的 ...

  • 甘肃馆藏精品丨画像砖之生活篇

    庖厨图画像砖 庖厨图画像砖,魏晋,一级文物.1972年嘉峪关新城1号墓出土.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长方形.左侧五分之一无图案.砖面施一层白色底,四周勾绘土红色边栏,用黑.红彩画出图案.画面 ...

  • 魏晋墓砖壁画里的故事之一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古人的生活.这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朴实.简洁.生动.趣味,其中所表达的故事丰富多彩,从本期开始,我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唐骆驼纹模印砖

    唐骆驼纹模印砖,唐代,一级文物.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长 35.8 厘米,宽 34.5厘米,厚 5 厘米.灰陶,墓砖为砖红色,模印一带尖顶帽的西域胡人,高鼻深目,身穿圆领窄袖服,手牵缰绳,拉着一匹骆驼缓 ...

  • 走进墓室看砖头

    除了墓碑,在许多大型墓葬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墓砖画就极具特色. 七十年代初在我国甘肃嘉峪关一带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一批精美的古墓砖画.与1949年前考古学家发现的敦煌壁画相比,这些转化绘制 ...

  • 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二)

    2021-03-24 10:03 勺子 勺子之"勺",多写作"杓",可见为木质. 榆林窟第25窟中的樽和勺子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图中的樽和勺子 勺子的用途有两 ...

  • 食器之道,至味清欢

    一日三餐,是最寻常,却也最庄重的事. 而在这件事中,从食材的挑选到食物的上桌,往往没有看上去容易,一顿精致的餐食,往往是掌勺人的心血所在,以及食器的搭配点缀. 先人造字,器有四口,它虽沉默,却也有语言 ...

  • 商家请网红“野食小哥”带货,十万元打水漂。

    提示:此篇文章字数较多,阅读时间约3-5分钟. 今天是2020下半年的刚开始,我本来是要写上半年计划总结的. 然后小哥在网上冲浪,发现腾讯把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老干妈给告了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代言 ...

  • 你没见过的国宴川菜“鸡豆花”,野食小哥带你一睹真容!

    原味鸡豆花 大家好,这是一道"平凡朴素,却又丰富厚重"的料理. 今,以此纪念那些一去不复返的鸡,有些鸡注定要留在回忆里! 呐,你吃鸡腿,我吃鸡豆花~ 就是这道菜,花费了我一整天的时 ...

  • 古代敦煌的九大名门望族详解

    战国至大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 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 公元 ...

  • 7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及释义 100道古诗词填空题 古代诗人背景介绍 古诗词中的意象(最新整理)

    小学语文考试,古诗文占总分的30%,教改以后分数占比翻了2倍,和作文一样了!如果不好好学古诗,以后考试将很难拿高分! 今天,小诵总结了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整理出了[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 ...

  • 七首边塞诗词 带你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边塞, 走进古代军旅, 去感受军人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 看见文物 | 天王俑,带你了解古代丧葬镇墓习俗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殉葬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天王俑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对称置于墓门内,与十二生肖俑一 ...

  • 【视频】郭德纲:悬疑,烧脑,带你瞧瞧古代的“不良人”们如何破案

    【视频】郭德纲:悬疑,烧脑,带你瞧瞧古代的“不良人”们如何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