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粽飘香
五月粽飘香
文/沙漠里的天
时间过得真快,新年的鞭炮声仿佛还噼啪作响,春天的桃花还仿佛在园子里盛开,牡丹花的香味儿还在院子里打旋儿,不知不觉间,年已经过了将近一半,端午节的粽香已经飘荡在街口巷角,我们迎来了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在城里,会有猜灯谜,赛龙舟等精彩的活动。但是我们乡下人家,只能从电视上看到:那种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振奋,别具情趣。
也在很多本书上读到过,端午节赛龙舟,是为驱散那些想要餐食屈原尸体的鱼,以后一直沿袭到现在。但在江浙一带,赛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可想而知,英雄永垂不朽,他们会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每一刻都不能忘怀啊!
乡下人家,有自己的节日庆祝办法。远在外地的游子,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团聚。家中老人,会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东市买粽叶,西市买粘米,顺便带上鸡鸭鱼肉等各种餐桌上的美食。
粽叶是新鲜的芦苇叶子,又宽又长,碧绿青翠,放在水中煮开锅,满屋氤氲着芦苇的清香。粘米有金黄的大黄米,雪白的糯米,还有灰白色的高粱米。用水清洗干净,再泡上三两天,放上淘洗干净的无核大枣,新疆葡萄干,或是各种饭豆儿。
三四片煮好的芦苇叶捋平弯成陀螺一样的三角桶状,捞出米,枣,豆等放在里面,左手拖住粽米,右手轻轻压实米粒掩边儿,紧跟着折叠剩余的苇叶,然后再用马莲叶子捆绑结实,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待到各种米的粽子全部包好,锅里的水也翻滚着冒着热气,开出了一朵朵水花。轻轻放入粽子,然后再放入一小勺儿碱面,更有利于粽子软烂,香气袭人。灶里的火微弱的舔舐着锅底,粽子的香气四溢,让人身心愉悦。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听老人讲:屈原仰天长叹跳入汨罗江中,附近之人奔走相告,前来围观的人们望着滔滔江水,泪如雨下。好心的大妈从家中端出香甜的粽子投入江中,跪地疾呼:“壮士啊!吃饱粽子再上路吧!”一群鱼儿从屈原身边游来游去,有的鱼儿还把粽子的米粒喂给屈原吃,可是倔强的屈原紧闭双眼,随江水而去。他相信,江中自由桃源,梦中自由乐土,总会抚平三千《天问》。
流传了千年的悲哀故事如此能打动人心,相信人间自有正气,只是他生不逢时。想想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每个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有病了有合作医疗报销,老了有养老保险可以供养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时代啊!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遗传下来的风土人情,各种礼仪基本上还是没有变。端午节,为孩子们拴上五彩线,穿上五毒肚兜,或是用玫瑰花瓣、蔷薇花瓣做上好看的荷包,这是老人们乐此不疲的事。
端午节的早晨,带着孩子们去洗清泉,听说这一天用甘甜的清泉水洗脸,脸上不长痘,眼睛不长针眼。顺便在路边采上几把艾叶草,或是菖蒲草,回家放在大门楼子里,即有避邪去瘟疫的作用,又可以用来煮水洗脚,可以去风湿。
端午节的中午饭更是有趣。一家人围在桌前,觥筹交错,互道见闻,其乐融融。粽子脱光了衣服倒上白糖或红糖,那叫一个美味。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吃粽子,那就吃大虾,脱掉皮,鲜嫩的虾肉在小嘴里咀嚼,总能发出声响逗得大人前仰后合。牙齿漏风的奶奶总会把从前的故事讲过一遍再讲一遍,然后哀叹一声:“那时候穷啊!”
喜欢读书的妈妈总会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夜里子时,天上的仙女来人间采茶了,她们掐去了万物的嫩尖儿,从今天开始,所有的万物都不在窜节了。不信?你们到外面看看去!”好奇的孩子总会扭着小屁股去树下观看。
吃过午饭,锅里的粽子会被捞到挎蓝里,三个一兜,五个一捆,送给左邻右舍还没有包粽子的好友。节日是大家的,同乐同乐,这是每一个乡下人特有的品质。
粽子飘香,香在五月,也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就是大山里的端午节。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必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