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对仗的“困境”与“破局”:从“首尾联不对仗”到“流水对”

对仗是人们追求文字“对称”之美

诗词中的对仗,在文章中称作“对偶”,单独拿出来又与对联的形式一致。它是汉语言在形式上追求“对称”的一种极致之美。在传统文学中、在世俗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到“对偶”的影子。

对偶的产生,如果从人的审美上来说呢,就是人类对对称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对称,是宇宙万物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世界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所共同具有的特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然所赋予的形体、肢体都一定是成双成对的,这是造化的作用,它说明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自然界的事物总是成双成对的,不体现对称性的物体可说是没有的。如:天地、阴阳、高低、远近、大小、雌雄;人的双手、鱼的两腮、鸟的双翅、叶的脉络……无不对称。

正因为如此。

从古至今,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诗歌、瓷器、图章、书法等都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

自然赋予了人们欣赏对称美的条件和能力,也使人们找到了表现这种对称性原理的语言形式―对仗。显然,对仗是人类依照自然对称美的规律创造的表现形式。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我们所说的对仗,可以这样理解,都是国人追求汉语对称的一种延展。

那么,汉语为什么能够有实现我们在语言上对称美的条件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汉语天生对仗。无论生活中、书本上、成语里、俗语里处处都有对子。

半斤八两;茶余饭后;七上八下;鸟语花香;虎头蛇尾;高谈阔论;天涯海角;海阔天空; 鸡鸣狗吠;狼心狗肺;虎背熊腰;獐头鼠脑;金枝玉叶;粉身碎骨;狂风暴雨;胡言乱语;生龙活虎;和颜悦色;刀子嘴、豆腐心….

知其然,我们还知其所以然。

汉语为独立方块字,是一字一音,音节整齐,调分四声,音义形结合,单音词使用频率高,极易组成字数相等的并列偶句,在对偶中求词义的对称和语音的平仄相押。汉语文字的特征,使得对仗有了同时具备视觉美、听觉美、意象美的可能。追求语言的对称美,汉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其他任何文字所难企及。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骈俪对偶之文,近来颇为青年文学家所排斥,我也表示相当的同意;但以我国文字的构造,结果当然要产生这种文学,而这种文学因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灭。”

诗词中对仗的规则

对仗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因为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一词的来历。

对仗的规则,简单来说,主要有三个。

1、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2、词性一致: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的字,词性需要相同。

3、平仄和谐。

我们知道,律诗中,形成了一种规则,约定俗成的习俗,就是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不对仗。这是律诗成熟之后主流都是这样的形式。当然,在律诗形成初期,也有不完全按照这种方式的,比如首尾对仗,中间不对仗的情况。同时,也有像杜甫这样的,喜欢四联全部都对仗。

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首联不对仗,尾联不对仗。中间两联,也就是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留。对仗。第三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仗。

再如温庭筠的七律《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第一联不对仗,尾联也就是最后一联,不对仗。中间两联,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对仗。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仗。

唐代诗人杜甫,在律诗上的成就非常高。他的五律中精妙对仗俯拾皆是。我们随便列举一些,感受一下:

1、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2、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3、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4、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5、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6、饭抄云子白,瓜嚼水晶寒。

7、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

8、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9、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12、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13、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5、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6、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17、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

18、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19、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

2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21、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22、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23、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

24、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

对仗的优势与困境

对仗的好处,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它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完美,对称的完美。

在那样短短的两句中,字数一致,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同时也和其他的不对仗的诗句一样富含非常丰富的含义,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美。

如此完美的对仗有什么缺点吗?

有时候,最大的优点在有的时候是最大的缺点。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理解,对仗的问题也就出来了。

在追求极度完美的形式的时候,造成了形式的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生气。

可是,人们对于完美的形式实在是太没有抵抗力了,所以大家不愿意牺牲这个完美的对仗形式,故而去想办法补救。

对仗问题的补救办法

1、首尾两联不对仗

毕竟,律诗四联全部对仗的话才是极致。但全部对仗就太呆板了。

故而人们舍弃了四联全部对仗,二把中间两联对仗保留。

那么,为什么要中间对仗,首尾可以放弃呢。这跟写诗文的规律有关系。

古典诗歌的创作章法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我们熟知的起、承、转、合,关于起承转合之法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化的比喻:

做运动需要热身吧。这就是起。做完运动需要调整吧。这就是合(即所谓的结),中间是运动量最大的时候,就是承和转。

换一种比喻,听故事也是一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明确些。

这段话里面其实就是在说中间两联对仗,而首尾两联不对仗的原因。

我们读诗要有个进入的过程,然后有一个走出来的过程。

有一句话叫做

以散句衬整句。

就是用不对仗的对句,松散些的,去映衬对仗的句子,整齐的。

2、为了应对对仗的呆板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对仗联本身下手。

举例说明。比如我要写《登楼》

第一联,起,起要和题目有联系,在题目的基础上起。所以起要承担点题的任务。

第二联,承,承是在起的基础上,顺着往下说,如果第一联写登楼的背景了,第二联的承可以写登上来看到什么了。

第三联,转,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又一个承,但是,诗讲究变化。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要转,转就是变化。可以登楼所见,也可以写登楼所感,但要和第二联不一样,有变化。

如果按照起承转合的方法来进行律诗写作的话,第二联和第三联的角度必然是不同的。多些变化。也就减少了呆板。通常就是第二联和第三联之间,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情景交融。是相互关联的。

以杜甫年轻时写的五律《登兖州城楼》为例: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杜甫登上兖州城楼,看到了浮云大海泰山,看到了秦碑、鲁殿,发了一通感慨。感慨人世的渺小和宇宙的永恒。

我们看诗的二联和三联。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一联景,一联情,情景交融,都是为了表达人世的短暂,历史的永恒。内在的联系增加了诗的紧密。这是从内容从写法上的。

当然,人们对于每一联之间也下功夫。

每联之间,虽然事物相似,画面统一,但也要有对比。有高低,有远近,有强弱。同时,又是统一的,和谐的画卷。

比如: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是自然景观,但有高,有低。浮云高,平野低,但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和谐的色彩。

比如: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都是历史的遗迹,有山上的,有城中的,有变化,也联系紧密。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在对仗的时候,尽量去寻求突破,突破对仗呆板的困局,但这些办法都是在平行对(平行对是对仗的两句诗各有其独立的意义,只不过把它平行排列在一起罢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平行对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纠正和补救对仗的呆板问题的时候,流水对就出现了。

流水对的完美出现

流水对,也叫走马对或活对,因其上下两句一气贯注,如流水之不断,最为生动自然,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与常见的平行对不同的是,流水对有如飞翔中的蝴蝶翅膀,是活的、运动的。在语法上,流水对在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一般来说,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在唐诗中有很多流水对,比如:

1、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4、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些流水对都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出句独立起来意义不全,只有和对句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义。意思上的连贯就加强了形式之间的连贯,促进了诗的脉络之间的联系。

我们在阅读和学习唐代的诗歌时候,在领略对仗之美的时候,如果对流水对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会使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对仗这种完美的语言形式,感受古诗词带给我们的美感。

(本集完)

(0)

相关推荐

  • 浅谈格律诗

    清明雨上 段银莹 - 国色天香 醉月诗苑 奉献 张咪 - 给我一个吻 律诗有八句,两句为一联,是指的下一联中,奇数句(第三.五.七句)中第2.4.6字的平仄,与上一联偶数句(第二.四.六句)中 第2. ...

  • 高校科研成果“待嫁闺中”转化难困境如何破局?

    作者:孙军 曲明 王帅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曲明 王帅)高校科研成果"待嫁闺中"转化难困境如何破 ...

  • 我国铁矿石困境与破局

    我国铁矿石困境与破局

  • 两个手艺人的故事:优势能力的困境与破局

    两个手艺人的故事 有个木匠老师傅在二十年前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叫阿乐,二徒弟叫红仔. 老师傅是乡里闻名遐迩的老木匠人,很多人家结婚.盖房.带孩子,都要有很多活计需要木匠参与,所以老木匠带着两个徒弟天天 ...

  • 从一个笑话到《哪吒与变形金刚》,看新一代国漫的困境与破局

    先从一位朋友说起,他热衷港片,熟知香港电影各种秘辛,也因而和许多香港影人熟识,有香港朋友来京,也会和他聚上一聚,喝喝酒聊聊八卦,最近每次相聚,饭局上总有个人对朋友说:来,你再给大家讲讲你儿子的那个笑话 ...

  • 一文读懂腾讯医疗困境与破局

    2021 年 1 月 15 日早上 9 点一刻,伴随着在海淀智谷大厦 8 层医渡云北京总部的'云敲锣'之声,医疗大数据技术和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医渡科技(02158.HK)正式在港挂牌交易,上市 ...

  • 园区污水处理困境如何破局?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全文发布!

    自2015年起,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成为工业污水处理主体.然而,根据5月15日完成的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回头看"反馈情况,90%的省份都存在工业园区污 ...

  • 小区停车位问题的困境与破局

    一 前言  据公安部统计,截止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07亿辆.其中,上海市的汽车保有量为415.8万辆. 而相应的,车位.车库作为停放车辆的基 ...

  • 历史的困境与破局(七)

    原创喜欢历史的麻瓜2021-01-28 00:18:30 铁与血--论秦清同源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已无可查询.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来自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东征 ...

  • 五菱宏光大卖只是引子,2.1亿老年人出行困境等待破局者

    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非常迅速,高中低端品牌都在发力,赛道的风口已经打开.最近出了一个特例,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4个月,单日销量最高超2000辆,11月销售33094辆,当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 ...